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摭谈“明德尚法”在艺术教学中的隐形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普莉

  真善美是人类孜孜追求的永恒价值,而艺术学科的综合性,使得它既有科学上的“追真(法)”,又有人文上的“向善(德)”,还有文艺上的“求美”特质。因此,教师在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美的欣赏、美的创作的培养,还应该时刻进行美的行为、美的思想的教育。这里所说的“时刻进行”,不是说生搬硬套,而是指随机应变、见机而动,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德的润泽、法的熏陶。那么,如何在艺术学科中进行灵活多样的“明德尚法”隐形渗透呢?笔者根据近几年的艺术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实践体验与感悟。
  一、“明德尚法”隐形渗透的基本思路
  实践证明,隐形渗透即不能强制性地给学生灌输“明德尚法”的理念和规则,而要注重在不知不觉的教育实践中,找好润物细无声的“点”。这对于提升渗透的实际效果非常重要。
  一是找准切人点,课堂渗透。在传授艺术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教师决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德”、“法”的渗透。故教师应该科学安排每一节课,精心设计每一个知识点,认真挖掘并利用艺术学科所蕴含的“德”与“法”的因素,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
  “德”的课堂渗透。如《艺术》高一年级第二学期“匠心构筑巧夺天工”单元中的《中西方建筑的构造差异与文化折射》一课,通过“引入课题”(用一根勾勒出东方明珠及周边建筑外轮廓的简练线条引出课题)和“感悟总结”(学生搜索“生活在上海”的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建筑)环节,可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感受上海城市建筑的多样美,感悟上海“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与特质,激发学生热爱城市家园,进而逐步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理解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与态度。
  “法”的课堂渗透。如《艺术》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知白守黑笔墨生辉”单元中的《笔性墨情――形神互动看书法艺术》一课,可以“双bian(辨、辩)”来引入课题。辨一辨:店招中允许使用这些繁体字吗?使学生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增强汉字规范化的法律意识;再辩一辩:书体与字体是不是一回事?如此,通过“双bian(辨、辩)”,使学生明辨是非,弘扬正气。
  二是找准结合点,活动渗透。教师应开放艺术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利用校园文化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创设学习情境、丰富评价手段、渗透“德”、“法”教育。
  在艺术课堂教学中,我们结合学校的“明德尚法”六大节日,开展一些艺术宣传、竞赛和展览等活动。如三月“爱心节”的海报设计活动,让学生懂得感恩与奉献;四月“阅读节”的书签设计活动,让学生走进文化经典,感受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五月“艺术节”的现场书画活动,讴歌今天的幸福生活、憧憬明天的美好未来;十月“科技节”的科幻画竞赛活动,我们引导学生接触科学、探索科学、热爱科学;十一月“体育节”的标志与吉祥物设计,强调友谊与团结、和平与公平、关爱与尊重的奥林匹克精神;十二月“明德尚法节”的PVC管彩绘活动,彰显“明德尚法”的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温馨的班级乐园。
  校同活动的有机结合,让学校艺术教学得到升华。“明德尚法”的有机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德”与“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是找准着眼点,环境渗透。在《艺术》高一年级第一学期“鬼斧神工物化百态”单元的《我的校服我的时尚》一课中,学生在赏析了“中国百年校服史”、“华政附中十年校服变更”、各国中学生校服、动漫中的校服等图片后,进行校服设计与创作实践:根据我校“明德尚法”校园文化特色,设计“明德尚法”华政附中学生校服。学生创作了《明理・清新风》《风“华”“政”茂》《“礼”在华政》《黑白格调》《直线・青春》《天平下的蓝色旋律》等优秀作品,这些作品经装裱装框后,目前都张挂在教学楼西侧楼梯2-3层的侧墙上。
  结合《材质美的探索》拓展型课程,学生创作了综合材料装饰画系列作品。如用马赛克材料创作的《炫彩校标》镶贴画,目前布置在教学楼东侧楼梯1-2层的转角处;用鹅卵石、树枝材料创作的《明德尚法精业・树》拼贴画,目前布置在教学楼东侧楼梯4-5层的转角处;用绣花绷和丙烯颜料彩绘相结合的《日月同辉》《辉煌》《“法”之光》等绣花绷彩绘作品,即将布置在教学楼东侧楼梯3-4层的转角处。
  二、“明德尚法”隐形渗透的主要元素
  教育的特色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我校以“明德尚法”特色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作为学校走向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发展的重要标志,在隐形渗透中主要涵盖了以下元素。
  一是民族自豪感的渗透。在学习《艺术》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知白守黑笔墨生辉”单元的《笔性墨情――形神互动看书法艺术》一课中,通过领略书法艺术的“形”(观其形――书法的发展变迁),引发学生对辉煌古老中华文明的感慨,并南此产生浓浓的民族自豪感;通过感悟书法艺术的“神”(品其神――书法的笔性墨情),学生自然就明了:书法,这种永远与民族精神和气节以及高尚的个人情操紧密联系的艺术,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二是爱的渗透。课堂中民族自豪感的渗透激起的是学生浓浓的爱国热情。爱国,不是一气呵成的事。“爱国先爱家(校)”,作为一名学生,“爱校”是一个极其简单而又相对复杂的词语。
  在“匠心构筑巧夺天工”单元中的《门文化――校门设计》一课中,我们结合学校暑期大整修的契机,引导学生议一议学校现有的校门,看一看身边学校的校门,搜一搜深受好评的大学之门,引起学生对学校历史与特色文化的关注,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华政附中新校门。
  大到爱国,小到爱校、爱家。只有把爱的教育渗透到我们的艺术教学中,让同学们带着情感去学习,才有对艺术的真正理解,才有悠悠的情、深深的爱,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三是品性的渗透。在学习《笔性墨情――形神互动看书法艺术》一课时,通过课中的“字如其人――楷书四大家连连线”认知活动,可感受书法一笔一画中潜藏着的书写者的精神、气质、性情和修养,感悟字是书者人品的写真;通过课尾的“字如其人――猜猜作业本的主人是谁”拓展活动,引出“字如其人、立品为先”的思想,促使学生重视平时的作业书写,关注自身品性的发展。
  艺术教育家马丁・杰克逊曾经说过:“谈到艺术教育,我们总是谈技巧,(但)我们不要忘记通过艺术还要学习人类的博爱、感情、知识、公道等等”。因此,明德尚法、润育无痕,我们还将深入探索与实践艺术教育的隐形渗透课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0818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