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孟晓东

  文不厌改,自古皆然。喜欢写作之人,大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文章脱稿后,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于是,伏案捉笔,几经润色,反复斟酌,始成佳作。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曾经说过:“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
  由来落笔难,千改始心安。那么,作文修改之中究竟蕴涵怎样的玄机呢?
  
  
  修改的原则
  
  作文修改,应坚持整体调整的原则,先从宏观角度分析(结构的调整),而后处理具体的字、词、句、标点符号、修辞等。可以先从写法(即谋篇布局)上进行诊断,审视包括文章结构、文章立意、材料取舍、写作方法、写作技巧等方面的毛病。通观全文,从大处着眼,对文章的主题(中心)、观点、结构、体式、材料进行认真的审视,看文章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否恰当,是否体现了作文的要求,是否易于被读者接受(聆听、感悟),然后将这些大问题一一仔细修改。这些大问题解决了,文章的修改就成功了一半。接着,就对字、词、句、标点等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
  
  修改的方法
  
  一般来说,文章如果出现了“纷”“板”“孤” “枯”“直”“俗”等问题,就必须加以修改。下面,我们结合一些例子来分别谈谈相应的修改方法。
  1.“纷”,就是纷扰、冗繁、杂乱。材料臃肿、思绪混乱、尾大不掉等毛病都属于“纷”,需要修改。“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写作的大忌。一般来说,对于“纷”,宜采用“调”法,即对原文的结构顺序或某些词句进行逻辑或表达上的调整,使文章简洁明快、脉络分明、详略得当。
  “陶渊明‘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为的是不受官场的羁绊;袁隆平埋头于试验田,为的是排除外界的干扰;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为的是割断亲情的牵挂……试想,如果让陶渊明困在名利场上钩心斗角,让大禹抽出时间料理家务,让袁隆平走出试验田参与复杂的人际交往……那么,他们还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吗?”(刘为开《专注的境界》)这段文字使用了三个论据,但没有安排好顺序,显得很凌乱,前后也不照应。所以,修改时可按论据的年代顺序进行调整,并且前后要照应。
  2.“板”,就是刻板、呆滞。文章格式、语调上的千篇一律很容易令人乏味,而思想内容上的就事论事、平淡肤浅,不会举一反三,不会由表及里,或是不懂得如何通过寓意和联想的方式来深化主题,同样也会乏而腻,是“板”而不“活”的表现。“文似看山不喜平”,对于“板”,宜采用“改”法,即对原文的语言进行必要的润色和锤炼,或运用联想开拓思路,或改变结构,或变换手法,从而更生动活泼地表现主题。
  如某同学的作文《想家》中有这样的句子:“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开始有些想家了。”后来修改成“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喜欢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夕阳”。两句话虽然都表达“女孩想家了”,但前一句只是一般性的交代,“想家”是抽象的、模糊的,而后一句是描述女孩“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夕阳”的意象,蕴蓄了思念萦怀、感伤别离的孤独感、凄凉感,让人过目难忘。
  3.“孤”,就是内容或论据单薄,角度单一,即只有红花,没有绿叶,或者只会“单线平涂”式地直叙其事,不会运用背景、旁证、对比、映照等“辅”的材料和手段来充实文章内容和加强文章的感染力。“孤证单行,难以置信。”一般来说,对于犯了“孤”病的文字,宜采用“增”法,即增加、补充有关内容,增补某些修饰文字。
  如“谁不说咱家乡美”的主题,如果仅仅从自然角度去写,恐怕就会让读者感到味道不足,意犹未尽。修改时,可增加人文方面的内容,使文章内容更全面丰富。再比如某学生习作《生命因磨难而精彩》的语段:“生活少不了磨难,但也正是有了磨难,才显出了生命的顽强。苏东坡屡屡遭受贬黜,却拥有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如果单是这样就停笔,那么无论是从论证角度还是说服力方面来讲,都不够完满。在其后增加“李太白‘拔剑四顾心茫然’,却拥有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迈;范仲淹‘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却拥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则可大大增强论证的效果,也使文章丰满起来。
  4.“枯”,就是干瘪、枯涩。这主要是材料的单薄和语言的贫乏而造成的。“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对于犯了“枯”病的文字,宜采用“增”法,以使其“丰腴”起来。这要求写作者平时就应加强调查研究和观察生活的训练,积累素材,丰富词汇。在考场上,则要把平时语言表达训练中的“扩展语句”“仿写句式”等技能施展出来,借助联想,运用修辞,把句子改得更有内含,更有文采。
  如一篇学生习作《牵挂》的开头是这样的:“牵挂,不仅存在于人与人之间,而且也存在于自然界中。”这个开头显得干巴巴,后来,该同学在后面又增加了这样的文字:“别以为一朵花的凋谢是另一朵花的绽放,别以为一棵草的夭折是另一棵草的胜利,别以为一朵云的逝去是另一片天空的蔚蓝……你要知道,一朵花的凋谢是另一朵花的悲伤,一棵草的夭折是另一棵草的思念,一朵云的逝去是另一片天空的孤独……那就是牵挂呀!”与原文相比,改文明显生动、形象了很多。
  5.“直”,就是浅露、直白。“婉”含有“曲折”“委婉”两方面的意思。“曲折”要求有变化,不平铺直叙,比如编写故事要有矛盾冲突,开展论战要能伺隙乘虚。如此,文章才能波澜起伏,擒纵自如。“委婉”要求的是含蓄和深沉,要求写作者善于把思想感受渗透在具体的叙述描写之中,不空说抽象、生硬的大道理。“曲贵传情,文贵含蓄”,对于犯了“直”病的文字,宜采用“增”法或“调”法。比如,增加景物描写文字,以渲染气氛或暗示情节的发展;或将事件的高潮部分调至开篇,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如某同学的作文《提篮春光看妈妈》原文的结尾:“春天里的一切是我对妈妈说不清道不尽的爱。我爱春天,但我更爱妈妈,所以我愿意把这春天里的无限春光全部送给妈妈。”后来的改文只增补了一段:“春风撩起了额前的头发,我托起篮子,让白鸽轻轻叼起,而我的心随白鸽一起飞翔。我用心提一篮春光,妈妈,您看见了吗?”文章由此变得更耐人寻味了。
  6.“俗”,就是粗鄙、庸俗,涉及语言文风和思想情趣的问题。近年来在网上热传的一些高考零分作文,绝大部分都是跌倒在了“俗”上。
  如《弯道超越》中就充斥着不少俗不可耐的文字:“我听学长们说,现在大学特别自由开放,因为学生数量太多,老师根本管不过来,所以在学校吃喝玩乐逃课泡妞打架都没人管,而且男生还可以在网吧打游戏练级挣钱,女生可以去酒吧夜总会坐台挣钱,想想真是令人神往。我一定要考上大学,然后交一个这样的女朋友,一起努力挣钱,减轻家里的负担。”读到这段文字,难免让人为写作者有如此低级趣味的思想而汗颜。“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一般来说,对于犯了“俗”病的文字,如果不好通过“改”的方法使其焕发出高雅的情趣,就只好采用“删”法,即干脆直接删除那些鄙俗、粗俗的文字。
  
  修改的验收
  
  修改并不是写作的最后一步,对于修改后的文字,还需要进行验收,以保证修改后的文字不出现瑕疵。要检验修改后的文章是否达到了要求,可将其从头到尾默读一遍,通过“口治”与“耳治”再次进行检查。所谓“口治”,指默念文章,凭语感,哪里不顺口,就在哪里斟酌润色。所谓“耳治”,指口念耳听,听到哪里不顺耳,就在哪里加工修改。经过几道这样的工序,看了几遍,修改了几遍,文章就会逐步完美起来。
  
  “文章不妨千次磨”,修改文章,不仅是挤掉“水分”、剔除“蛇足”、精工细琢的过程,更是形成风格、洗炼精粹的过程。经过了这样的认真修改,作品就将由浅变深,由虚变实,渐渐地炉火纯青起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12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