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通过课前预习提高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黎亮

  【摘    要】初中数学一方面要求在小学数学的基础上拓展到更宽、更难,另一方面要求对高中的数学进行衔接,这种衔接不仅要从知识上进行,还要在思维上进行。小学的数学学习基本上教师讲解加作业,但是初高中的数学在不断向深层次迈进,而且初高中的课程较多,学生不能只是依靠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要学会自主学习。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前预习  能力培养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109
   一般而言,一门课程的学习主要分为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相辅相成,不可缺少。初中数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也不例外,甚至由于初中数学特殊的性质,课前预习显得更加重要。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的工作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两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教师明确预习任务
   相对于初中的其他学科而言,数学是比较难的一个科目。学好初中数学是学好初中物理、化学的基础。而正因为它的学科性质,想要学好初中数学就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课前预习最能培养学生的这种自主学习能力。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去培养或者说是让初中学生形成数学课课前自主预习的习惯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教师需要分析学生。教师既要把学生看成一个整体,找到初中学生之间的共性,又要将学生看成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分析每一位初中学生的特殊之处,根据不同学生的自身素质,制定不同的预习计划。作为一个整体的学生,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性普遍不高,缺乏自主性。在数学学习中,很容易出现课前预习敷衍、课堂教学跑神、课后作业抄袭的现象。
   教师根据这个现象,应当重点说明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并且用比较简单易行的方式进行检验。比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黑板上,完成书上例题的变式题。当然这个变式题的难度要尽量控制在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不能过于容易,也不能过于简单。过于容易,不容易检测到学生是否认真地进行课前预习;过于困难,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适得其反。
   作为独立个体的初中学生,要求我们能根据他们自身的特色,将他们进行大概的分类。例如:面对在理解方面比较快,能较快接受新知识的学生,就加多其预习的内容,拓展整个知识面;而面对计算能力比较弱,理解能力不算很好的初中学生,就尽量减少内容,加大计算量,让其对知识能简单理解同时提高计算能力。
   其次,教师要明确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的任务,即清楚明确地告诉学生应该完成哪些任务,要做到哪种程度。很多教师反映说,根本不用做到这么明确地告诉学生,这些教师所持的观点是,初中学生有自己的判断、理解能力,他们能很好地处理数学课前预习的内容。
   可是事实证明,初中学生由于在小学时课程安排少,对课程要求较低,很多学生不能适应初中的学习与生活。特别是初中数学这种需要消耗大量脑力的课程,更是让初中学生苦不堪言,如果不明确他们的任务,很多时候他们就会以其他课程作业太多等理由来敷衍,最后初中数学的课前预习就只是一种形式了。
   最后,教师要对布置的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的任务进行检查,一般笔者比较赞成的是抽查的形式,采用“连坐”的惩罚方式,如果组内被查出有人没有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课前预习的任务,全组人员都将受到惩罚。这样组内人员之间相互监督,小组之间相互监督,全班学生就不会在出现偷懒、敷衍课前预习任务的现象了。
   二、调动学生自主预习的积极性
   不管教师如何强调,如何要求,如何惩罚没有完成课前预习的学生。首先,最重要的还是让学生学会自主预习。这里的自主预习包括很多方面,最基础的就是书本上例题、公式,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就要清楚例题和公式之间的关系,以及能够自己完成例题或者是公式的推算过程。这是一个坚持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但是要让学生有这样的一个意识,知道初中数学在上新课之前,最基础的就是要看例题和公式。为什么强调例题和公式是基础,很多在职教师反映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很多学生跑神,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跑神绝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不知道教师在讲哪里、讲什么,所以对书本例题和公式的预习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其次,便是课后习题的尝试练习。教材在编写上尤其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在每一个例题后,都有相关的练习题,这道练习题或是根据例题改编而成,或是根据公式改编而成。在预习了例题和公式后,做一做这样的针对性练习题,是一种最好巩固预习成果的方式。当然在教师没有讲解之前,学生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答案,也可能陷入思维死角,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时要注意答案的更正和思路的讲解。
   最后,复习上堂课的知识点。很多教师把其归属到复习的那个阶段,笔者认为复习上堂课的知识点既要归纳到复习阶段,又要归纳到预习阶段。初中数学的每一框、每一节、每一单元的知识点都是相互联系的,它们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学生在后面的学习,所以要求学生在预习新课的同时,不能放松以前的知识。下面我将以初中数学一年级的有理数作为例子,讲解如何调动学生自主进行初中数学课课前预习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采用班级活动的方法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展开我是数学小老师的活动,课前提示本堂课将要涉及到哪些知识点,哪些是需要重点把握的内容;其次将知识点之间进行分切,让不同的小组负责不同知识点的讲解;最后由每个小组提出问题,并由该小组解决问题。例如有理数就可以分为有理数的含义、类别和有理数计算的公式两个大的板块,分别派发到不同的小组,让他们通过预习、整理、小组讨论后再对全班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
   当然成果展示就包括给学生们讲解具体的内容和课后练习题的讲解,这时教师应当把课堂充分地交给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但是教师在采用这种模式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应当注意,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讲台上的小老师才能发现自己在准备上的不足,而讲台下的学生才能获得更加全面的知识。
   课前预习是为了确保上课的质量,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在初中数学这种性质的课程上,课前预习更加重要。但是初中数学的课前预习不只是教师的工作,更多的是学生的工作。教师在课前预习方面更多的是一种监督、引导,在学生还没有形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之前,教师要告诉学生应当怎样做,怎样才能取得更好的预习效果,教师还要监督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完成质量。但同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配合教师,积极主动地去培养自己课前预习的习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1691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