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作文基础等级之符合题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桂芬

  【写作指导】
   “符合题意”是应试作文的第一道关口,也是高考作文评分的第一把尺子。这就要求考生对作文试题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全面审读,准确理解,而且所写内容要与文章题目相符。对此,考生可以采用以下技巧。
   技巧一:找关键句(词)法
   如果材料中有表示观点的词句,而又不知道它是不是关键所在,这时考生不妨把材料中能反映中心话题的句子找出来,或者把具有提示性、总结性的重点词找出来,然后诠释拓展这个关键词语,进而提炼出恰当的观点。例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个农夫向上帝祈祷,企盼不要干旱,不要有虫害,不要……上帝实现了他的愿望。第二年,农夫的田里结出许多麦穗,但到收获时,由于没有任何狂风暴雨与灾害,农夫的麦穗竟然没有结出一粒麦子。
   农夫不解,问上帝。上帝说:“孩子,你要知道,任何事情都有它存在的理由,狂风暴雨也罢,烈日酷暑也罢,对于麦子来说,虽说是灾难或是挫折,但它是必要的,它可以唤醒麦子内在的灵魂。人的灵魂也和麦子的灵魂相同,如果没有任何挫折抑或灾难,人也就只剩一个空壳了。”
   本文题材料中表示观点的语句就是“上帝”所说的那番话,“……虽说是灾难或是挫折,但它是必要的,它可以唤醒麦子内在的灵魂”。我们可以把它作为审题的关键。研读以后,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观点:挫折可以磨炼人的心智,唤醒人的灵魂,让你收获充实的人生。
   技巧二:彼此兼顾法
   如果是关系型材料,对两者又没有明显的倾向性,而又把握不住主次,但是两方面都写,又会力不从心,那就以一个方面为主,兼顾另外一个方面,尤其不能肯定一方,否定一方。例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两个人出去探险,想找到一种珍贵的史前动物化石。途中经过一个鲜花绽放、芬芳异常、鸟语清脆的大山谷,一人流连其中,诗意大发。另一人不停地催促他,提醒他们的目标在于那种化石。
   这两个人的矛盾其实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同生活态度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就在于认识的过程和结果,哪个对你而言更加美好。
   本文题是关系型材料。审题时,考生需要将两者之间的关系揭示出来,不可只写一方,否则就有可能偏离材料。研读以后,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观点:过程和结果都很重要;没有过程就不会有结果;结果重于过程。
   技巧三:整体把握法
   如果材料中没有表示观点的词句,也不是关系型材料;而且材料的每句话都分别表示一种观点,面对这样的材料,我们应该尽量抓住能体现整则材料主要倾向的叙述对象,从整体把握上进行立意。例如:
   仔细阅读下面的诗句,按要求作文。
   灯为什么熄了呢?我用斗篷遮住怕它被风吹灭,因此灯熄了。花为什么谢了呢?我的热恋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泉为什么干了呢?我盖起一道堤坝把它拦起给我使用,因此泉干了。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强弹一个它力不能胜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泰戈尔《园丁集》
   本文题材料前两问表达了一种观点,后面两句又各自表达了一种观点。面对这样的材料,最佳的立意方法是着眼于整个材料立意。通过解读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做事要适度”“遵循(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顺其自然”“方法要适当”等都是比较恰当的立意。
   技巧四:凸显题意法
   符合题意,除了需要审清题意外,还需要凸显题意。对此,我们可以从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段首等关键处把能凸显题意的关键词或文句亮出来,让阅卷者一目了然。例如:
   当春风融了冬雪,我们不必烦恼,不必为那一袭洁白的逝去而不安,因为那洁白褪去后便是春日,我们何不顺其自然,去享受微风里的馥郁馨香?
   当秋风吹落夏荷,我们不必忧愁,不必为那一缕芬芳的飘散而伤感,因为那艳红褪去后便是秋景,我们何不顺其自然,去感受蓝天下炽烈的红叶情思?
   顺其自然是人生的大智慧,它代表了一种面对变化时的从容。我们何必让明亮的灯光因为斗篷的遮挡而熄灭呢?何必让花儿因为焦灼的关爱而凋零呢?面对人生的美好时刻、面对骤然降临的灾难,我们只有顺其自然,才能多一份荣辱不惊,多一份从容不迫。
   上述文字是技巧三中的文题的作文片段。作者着眼于整个材料来立意,而且巧妙引用原材料来引出论点,通过多次反复关键词“顺其自然”来凸显题意。
   除了掌握相关技法,我们还应该了解符合题意容易出现的失误。
   1.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看到题目中的一两个词语,而不顾及其他,就草草下笔,结果离题万里。
   2.顾此失彼,尤其在应对关系型材料时,忽视两者关系,只谈一方,或是平均用力,不分主次。
   3.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不分。有的只从材料中任意提炼一个观点作文,或仅仅将材料作些扩写、改写,或者干脆乱写一气,最后给个题目了事,结果可想而知。
  4.文章与题目不符。有些考生喜欢把文章写好后再来拟写标题,这就很容易犯文题不符的错误。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幅名画《布袋和尚》,画上题字曰:“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这布袋里装的是什么?可能是“名利”,还可能是“过去的痛苦、挫折或者曾经的荣耀、辉煌等”。世上人熙来攘往,奔波劳累,终日把这“布袋”背在身上,真是苦不堪言。
  其实,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常常感到很累,原因是放不下“身上的布袋”,一旦我们放得下,生活中就少了一份无谓的牵挂,多了一些人生的洒脱;少了一些心灵的负重,多了一份人生的幸福。
  对于“布袋”你有怎样的经历和看法?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例文展示】
  告别昨天
  □郑小彤
   最喜欢《从头再来》中的一句歌词:“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是啊,潇洒地告别过去,无论是欢喜还是悲伤,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只有真正地放下,才有崭新的明天。
  别昔日胯下辱,迎今朝将军名
   告别曾经的痛苦记忆,走出阴暗的泥淖,方能用坚强的心驱散阴霾,找回阳光。相信西汉韩信那威风凛凛的将军形象早已深深印入你的脑海。但你是否还记得他昔日遭受胯下之辱的悲痛?他虽有过悲有过痛,但没有一直耿耿于怀,而是告别那段耻辱,继续迈步向前,终于迎来了人生辉煌的时刻。细想一下,如果当初韩信不能忘记那段往事,而是怨天尤人,一直悲叹,那么他还有心思去迎接明天吗?他还有信心去挑战未来吗?
  谦已有之荣,登未临之巅
   告别往昔的荣耀光环,驰骋于无垠的原野,方能无拘无束,畅快淋漓。日本江户后期“浮世绘”的代表画家葛饰北斋,相信大家对他的事迹早已耳熟能详。他毕生从事绘画事业,却从不因自己所拥有的荣誉沾沾自喜,这才留下了《北斋漫画》《富岳三十六景》等传世之作。他从不满足于已拥有的成就,甚至还说:“上天如果再给我5年时间,也许我就可以成为真正的画家了。”这是一个大师的谦逊,更是岁月积淀后的睿智和深邃。正是因为他没有把荣誉看得太重,才能心无旁骛,才能领会求知的真谛并不断取得令人称赞的佳绩。
  尘封苦难与声誉,追寻文化和梦想
   “远祖废墟,当代愁虑。一己笔触,世间话语。”于是,余秋雨踏上了文化苦旅,带着忧虑,在废墟中寻找文化。曾经被流放劳动改造的苦难没有一直缠绕着他,而早已被他搁置。他在担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事业正值鼎盛之际,毅然选择离开,抛弃了他所拥有的或是即将拥有的声誉,投入了文化探索之旅,去寻找更真实的自我。在他看来,荣誉是过去的纪念碑,失败是过去的墓志铭,它们都不属于今天和未来,于是他尘封了过去,只身前往历史的更深处,只为转化为世间话语。
  无论是韩信、葛饰北斋还是余秋雨,他们都懂得放下过去,放眼未来,于是才会有那辉煌的成就。如果你放不下,即使伟人也不能有所突破。像晚年的爱迪生,正是由于沉浸在以前所取得的成就之中,就再也没有新的发明。
   朋友们,告别昨天的荣誉或成败吧!放眼未来,才能成就美丽的人生。
  【简评】
   本文紧扣文题所给材料的含意行文,符合题意,中心突出,主旨鲜明。在结构上,作者先用人们所熟悉的歌词开篇,以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来佐证观点,主体部分内容充实且有深度,结尾部分则在议论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照应开头。再加上作者采用小标题的形式使文章内容一目了然而且条理清楚。另外,作者在文中多次使用“告别”“放下”等同类性质的词语来凸显题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2111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