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避免认知偏差,促进孩子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建惠

  摘 要: 现代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在认识学生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认知偏差现象,有些认知偏差教师能够意识到,而有些却有相当的隐蔽性,教师不一定能意识到。教师如果对学生有认知上的偏差, 就很难全面、客观地看待学生,继而直接影响教育效果。作者从教育过程中的一个案例,探究了认知偏差产生的原因及纠正的方法。
  关键词: 教师 认知偏差 原因 纠正措施
  屈指算来,我与任教班级的孩子朝夕相处已经四年了。我常常以为自己对他们早已了如指掌,直到最近发生一件事才让我明白,我并没有全面地了解孩子们。
  东东是一个调皮、好动的孩子,课间总是能看见他在追打哄闹,还时不时踢到这位同学的头,打到那位同学的眼睛。在班级里,他可以算得上是让我“极不省心”的一个孩子。
  一天,东东有一项家庭作业没有完成。我翻开东东的记录本,这一看,着实让我大吃一惊。原来,东东的记录本上有一排用橡皮擦过,但是仍很清晰的字迹,而记录的内容正是他没有完成的那项作业。我再三询问,可东东坚持说是我没给他充足的时间,导致作业没记下来。
  类似的事情屡次在东东身上发生,他被批评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有些孩子甚至故意疏远他。于是,东东就经常通过破坏别人的游戏,来引起别人的注意。结果,适得其反,同学们对他“怨声载道”。
  最近学校举行足球比赛,我知道东东平时就很喜欢踢球,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练习。要不要选他参加足球队呢?经过再三权衡,我带着忐忑的心情,将他选入了足球队。出乎我意料的是,东东在全场奔跑积极,踢得非常认真。更让我大吃一惊的是,在我们班输了比赛时,东东竟伤心地流下了眼泪。我之前对他片面的看法,在那一刻全部瓦解了。
  我表扬了东东出色的表现,肯定了他是一个很有集体荣誉感的孩子。从那以后,东东像变了一个人。班务日志上,他的名字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少。其实,有些班委已经悄悄地告诉我,东东有时还是会控制不住自己,课间追打哄闹。可是,每次班委提醒他之后,他都能虚心接受,并恳求班委再给他一次机会。他参加班级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多,很多事情,他也能出色地完成好。
  回想自己之前对东东的态度,其实是陷入了“晕轮效应”,从而对他产生了认知偏差。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认知偏差呢?
  首先,当经过几次撒谎事件加上平时不尽如人意的表现,我的心中早已为东东贴上了爱说谎、拿别人东西、斤斤计较等标签。另外,同学们对东东“怨声载道”,东东在我心中就被一种消极的“晕轮”笼罩,导致主观地认为他其他品质都是“坏”的。对他的关注重点自然是他影响班级管理的不良行为,对于他的良好品质关注不够,出现“一丑遮百俊”的错觉。这种心理效应使我一叶障目,不能客观看待东东。
  其次,家庭背景的影响。在与东东父亲的几次交流中,我发现这是一位特别袒护孩子的家长。不知不觉中,我通过对东东父亲的认知,对东东本人的情况进行了推断。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作为学生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他们对孩子连续、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仅凭自己对学生家长的一些片面的认识,就对学生形成一个基本判断的行为是站不住脚的。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亲师性,对老师充满崇敬之情。老师的判断与评价对他们至关重要,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表扬。教师对孩子产生了偏见,首当其冲的就是遭受偏见的学生,在他们身上就很可能出现产生消极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即给自己贴上“标签”,认为自己很差、不受人欢迎、一无是处,等等。长久以往,孩子势必会产生自卑感,孩子的很多潜力可能从此被埋没,最终影响生命个体的正常发展。处于“旁观”的学生会通过观察学习,特别是通过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将偏见的种子深深植入心灵中,造成社会认知偏差。
  意识到对东东认知偏见的原因及其危害后,为了避免再出现类似的认知偏差,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力求全面看待学生的意识。我们常说“眼里要有每一个孩子”,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充分尊重。要全面地了解学生,一分为二地评价学生。小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个体,他们身上有优点,肯定也有缺点。对每个学生的特点都要心中有数,不随便强化其优点或缺点。
  其次,开展有助于消除认知偏差的班级活动。仅凭老师单方面和某一个学生的交流,还不能全面地了解这个学生。我在班级里开展了“小天使和小主人”、“说说我和他的优、缺点”、“家长眼中的我”等活动,将学生、家长、老师三方面联通起来,对孩子的了解自然能更全面。
  再次,不断加强自身理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认真分析、研究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不断取得进步。
  教育的效果对教师来说,是一时的,对学生来说却是一生的。在班级管理中坚持“瑕不掩瑜,瑜不掩瑕”的原则,排除了认知偏差,才能更科学地管理班级,让全体学生更好地发展自我,提高自我,为生命的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4305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