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乡土历史教育课程资源的实践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钦海
广义的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历史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凡是对教学历史有利的所有因素都应该归属于历史课程资源,如历史教师、历史专家、历史遗存等。笔者学校所在地安阳市是全国著名的八大古都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在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充分发掘利用这些资源,对更好地实现课程标准的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学校也形成了大力推行研究性学习的小气候,学校鼓励第二课堂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在面临巨大升学考试压力的情况下开展活动有很多困难,首先是时间都难有保障。因此我们只好利用假期、周末,让各实践活动兴趣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制订活动计划,确定活动地点和任务,准备好活动器材,开展小组活动。
探究活动开始后,小组的成员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第一组的张洋同学搜集到了《安阳日报》登载的安阳历史、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等;高士元等同学从书籍、网站上搜集到大量的甲骨文、青铜器和安阳历史名人的记载等图片资料。第二组的同学,有的骑车绕安阳外环大道感受城市的扩展,有的去采访在园林系统做绿化工作的亲戚或熟人,并拍下照片。第三组的同学到安钢公司、安彩公司、卫东超市、丹尼斯商场亲身感受安阳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气息。活动期间,指导教师和执行组长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实践活动的进展情况并提出指导意见。
在学生兴趣小组分散活动的基础上,由教师带队继续深入探究:在文峰塔下的古建筑研究所里,讲解员给大家介绍了安阳文物名胜,杨所长还满怀深情地讲解了安阳四合院的特色和历史上的“九府十八巷”,告诉大家安阳市目前尚存的古街区。从杨所长的讲解中学生了解到:安阳老城的四合院比较狭长,一般是坐北朝南,两进院落,门朝东南开,叫紫气东来。进门以后,迎面的墙壁就叫影壁墙,它大都在东厢房南山墙上。这种建筑砖木结构,坚固耐震,但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防火能力差。由此,学生还知道了什么叫椽子、什么叫檩子,更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雕梁画栋、什么叫顶梁柱等。
“随着老城改造的加快,‘九府十八巷’幸存不多,如果再不去看看这一古迹,恐怕它只能成为传说了。”专家的一番话更加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他们先去了铁狮子口,那里还有半条街没被拆掉。他们拍过照片后又到了后仓街和市实验幼儿园,向该幼儿园的老师询问这个大院的历史。每到一所典型的老房子前,学生都诚恳地请教老房子的主人,听他们讲老安阳的历史。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奶奶即兴唱了起来,还乐呵呵地和学生们合影留念。同学们还了解到一些老住户对拆迁的意见,倾听了他们对老城改造的意见。在仓巷街,他们看到一处精致古老的影壁和门墩,赶紧拍下来。大家像寻宝一样地找标准的四合院,时常为某处因改建失去原貌而深感惋惜。一位骑摩托的中年男子热心地告诉他们,在三道街有一处百年老院,还是青砖磨光的墙面,他们决定立即赶往那里拍照留念。在仓巷街,他们还看到了街的南侧已经建起来一排新四合院。那么,下一步拆迁如何进行,整个老城区如何规划,带着这些问题他们决定下一站走访规划院的专家。
在市规划院里,王总工程师热情地给学生讲解起来,从殷商文化遗存讲到安阳老城明清建筑,又讲到安阳新区的开发建设。通过讲解,同学们了解到,市政府已经编制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重点保护殷墟遗址、古城区传统民居、文物古迹。在古建筑四周规划新建筑时,要以古建筑为中心,由里而外限制高度,不能使古建筑湮没在新建筑物之中。古建筑物损坏时,要及时修葺,而且要“修旧如旧”,保留古建筑原有风貌。王总工说自己就是“老安阳”,郑大毕业后回到安阳工作,并殷切希望五中的学生将来学成回来建设家乡。有的同学当即表态说,搞城市规划很有意思,自己将来也学这个专业。
在活动即将结束时,我对小组成员提出了要求,汇总从不同途径搜集到的信息,每人从不同角度写一篇小论文或者随笔,来综述这次活动以及自己的感受,并对未来安阳市规划建设和文化遗存保护提出自己的见解。我提醒他们在写作时,可选择一个侧面写,不必面面俱到,如可以写安阳的古建筑遗存现状,也可以写安阳市经济发展状况,或者写新区开发进展情况,或者写老城改造新变化等。
这些从小生活在居民小区的新生代,对自己所在的历史文化名城知之甚少。学习兴趣小组的组建和探究实践活动的开展,使他们在走街串巷中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力,在访问中提高了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他们对安阳有了更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采访、整理材料、写活动感受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严谨的科学精神。这一系列的探究实践活动,就是把当地的历史文化遗存、历史专家、老城的居民等变成了课程资源,他们的活动成果也被写成校本教材,因此活动本身也成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知易行难,但事在人为,贵在知难而进。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相信会有更多的师生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来。[S]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286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