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作文,想说爱你也不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新学年伊始,我继续任教初三年级语文,还教两个班。第一次作文课还没布置题目,才说到“要做作文”几个字,班上同学就出现轻微的骚动和一片“唉”声,厌恶之态一览无遗。
  一、学生对作文的态度初探
  学生究竟对作文怎么了?09―10学年一开学,我就进行了一次无记名问卷调查,被调查的三个班共89人,他们对作文的态度统计如下:
  统计结果,令人大吃一惊,不喜欢作文和厌恶作文的学生竟超过了70%,有这么多人不喜欢甚至厌恶作文,怪不得一听到要作文就产生一种条件反射式的害怕、拒绝心理,把作文看成一种烦恼。
  二、学生不喜欢作文的原因探究
  学生为什么这么对作文烦恼呢?经过和学生零距离的交流,通过仔细观察和学生周记了解,以及关注教学得出一些结论:
  首先是应试教学惹的祸。由于长期的应试教学,我们的同学从小就受到数学能“拉分”,语文不易“拉分”的影响,头脑中“唯分是学”。哪一门易得高分,就多用时间,肯花精力。“作文”虽然是一门具有广泛用途的学科,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它不容易把握好得分的尺度,作文的见效慢,再加上统考统批时上设最高限分,下有“保底分”,无法形成学生间作文分上的差异,同时在学生甚至家长的头脑中形成了不“拉分”错觉。在浮躁、急功近利之中就形成了恶性循环的怪圈。
  其次是现在的中小学中,大规模作战的数理化竞赛等集中了部分优秀学生进行培训,使原本有作文兴趣的学生偏了科,失去了作文练习的机会,成了“作文”上的中等生甚至是“差生”,也失去了快乐作文的良好氛围。
  就教师而言,要应付各样的统考,应付学校考核中的“平均分”,只得图眼前利益,重视基础知识,把作文教学放到了次要的位置上。
  再说现在的学生的阅读量在逐年减少,尽管新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必须有多少多少的阅读量。事实上,在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学校,新课程只不过是换了教材,换一种说法而已,其实一切还停留在口头上、口号上,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学生大都也没有达到这样的阅读量。
  学生白天在校应付“题海”,晚上抽空看喜欢的电视和进行网络游戏及其他活动,即使看几本书也是看什么《乌龙院》《星球大战》之类的漫画或卡通书。试想没有阅读,哪来吐书,学生怎能喜欢写作文呢?怎么能写好作文呢?
  三、让学生快乐作文的策略
  了解了学生作文的现状,探讨了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源,针对我校学生的实情和学生心理需要,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探讨,以求学生愿意作文,乐于作文,真正做到作文不烦恼。
  1.消除怕作文心理障碍,让学生乐于作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在农村中学,不会写作文或写不好作文的学生在班级中占多数,他们共同的心理特征就是“怕写作文”。一听到作文,就自我封闭,认为:作文没有什么可写,反正我是不会写作文的,你要我写我就应付一下,或照搬作文选,或胡编乱造,根本不注意作文质量和自已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在作文指导时,首先打破学生对作文的自我封闭,消除他们怕作文的心理。告诉学生,作文是人人会写的,不必有害怕的情绪,作文不过是把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书面化。并以《背影》为例,告诉学生,父亲为儿买几斤橘子,临行前叮嘱几句,像这样父亲关心儿子的小事谁没有经历过?很多同学所享受到的父爱也许还要深,但朱自清把这些写下来了,再现在我们面前。当然我们学生不是大手笔,不可能写得如此好,但我们仔细想一想,文章的题材不是很普遍吗?文章只不过把车站送行的经历用书面语表达出来,没有什么深奥的东西。学生听了后,都很有启发:作文并不是一件值得害怕的事,只要认真观察,做有心人,作文是容易写出来的。几经努力怕作文的心理障碍排除了,学生再也不感到作文是一件烦恼事了,想写作文,乐写作文的兴趣就产生了。
  2.放低要求,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以往在毕业班的作文教学中,经常不管学生的作文基础如何,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何,也不管学生愿不愿意写作文,就把上一年的外省市的作文题作为训练题,拼命地让学生重做。就数量而言,作文做得不少,但效果却并不尽人意,事倍而功半。当我们了解了学生对作文的态度后,我放低了要求,设置了“学生跳一跳,人人能摘桃”的训练目标,每次训练不再简单地抄一个上一年的外省市作文题让学生去做,而是设置了两三个作文题让学生自由选择。选自己熟悉的,自己感到易写的去做。例如开学第一次作文时,所布置的题目有“感受第一”、“进入初三后的感受”等,不限文体,只要写出真情实感就可,也不规定字数,能写多少就多少,照顾了各层次的学生。给了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降低了各方面的要求,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反而提高了,也不再怕写作文。大部分同学写出了比较成功的作文,我趁此因势利导,给予表扬。讲评后,有好几个同学对我说:我们的作文写得这样成功,是读书以来第一次。还告诉我:这样写作文,我们再也不怕了,也乐意写了。
  3.感受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快乐。学生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无话可说,不知道该写什么。咬着笔杆子苦思冥想,无奈腹中空空,对学生而言,“真是苦不堪言”。如何来解决题材这个“源头”,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呢?我除笼统提出一些增加阅读量,多关心生活之类的要求外,还主要抓了两件事:一是要求每个学生每周给学生推荐一篇千字文,并在每周一次的课外活动上朗读,并简要说明推荐的理由。朗读首先分组进行,然后每组推荐一篇文章在班上交流。这种方法的施行,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顿时高涨起来,从被动阅读,转入主动学习,阅读中增加了知识,获得了题材,增加了乐趣。其次是我要求每个同学每周写一篇短文,介绍本班本校的同学老师,或一件发生在本班本校的事,写出后由小组评比,评出两篇文章。看写哪位老师最逼真,哪一件事最真切,然后推荐给老师,并在学习园地内展出,这样一做,学生的写文章的积极性提高了,练笔的机会多了。后积薄发,一个阶段后,学生不但不再为作文烦恼,反而把它看成表现自己,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成了一件快乐的事了。
  4.激励评价,让学生在赞扬、鼓励中享受作文。激励的力量是充实的。我们知道很多有成就的名人学者,往往是老师,长辈的一句表扬,一番肯定而奠定他们发展基础的。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懂得这一点,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尤其在作文的评讲和批改中,往往给学生的“肯定”很吝啬,总是带着成年的眼光去评论学生的习作,以范文的要求去衡量习作的好坏,结果自然批评多,低分多,扼杀了学生作文的兴趣和乐趣。因此我在作文评讲中尽量避免在作文批改和评讲中伤害学生。多表扬,多鼓励、挖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例如我在评讲中,给自己规定,每次习作打“优等”的人数不能少于三分之一,每学期每个学生的习作中“优”的等第尽量不少于四分之一,即使是最差的,也要选择其一句或两句给予肯定,给予“优”,并告诉他给优是因为你写出一个好句子,有了进步,是你在作文上努力的结果,并不是老师的恩赐。由于在习作批改和评讲中多表扬,学生不再把评讲课当作批评课,都能昂起头,认真听讲,都有享受作文后的快乐机会和对再次作文的期待。好几个学生在课余对我说:“我们从小学到初二,作文从没有得过一次‘优’,从没有一次受到过表扬。现在我们能得到‘优’,受到表扬,写作的乐趣也就提高了。”
  经过近一学年的尝试,学生写作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乐意写作的比例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用当初的表格再一次进行调查,学生对作文的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除转出1个人外,其余88人的结果是:
  统计显示,厌恶作文的人还有,但乐意作文的比率已明显提高。今年中考两班语文成绩显著提高,这中间无疑主要得益于作文水平提高。我想:只要我继续完善我的写作指导和写作评讲,让学生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作文,想说爱你也不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560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