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爱萍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就成为了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共识和追求。
  关键词:阅读能力 阅读兴趣 阅读方法 阅读规律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新的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中也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就成为了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共识和追求。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兴趣起着重要作用。一个学生的阅读兴趣的高低,决定了他注意力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他思维能力发展的快慢。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自发地大量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是结合课文教学,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扩展。正所谓“功夫在课内,提高在课外”。如学过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命的意义》之后,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学习鲁迅的《孔乙己》后,可以向学生推荐《狂人日记》《阿口正传》,这种延伸性的阅读,不仅巩固了课内知识,而且扩大了知识面,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形成。二是按照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推荐课外读物。学生因年龄、性别、性格、爱好、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阅读兴趣各有不同。教师推荐课外读物应注意因人而异,喜爱文学的可多推荐一些中外名著;好奇心强的可多推荐科幻小说,如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等;对理科知识兴趣浓厚的可多推荐《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读物;对政治、历史感兴趣的则建议他们多读一些名人传记,如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这样既帮助学生开发了自身的潜质,使学生在阅读中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发展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又培养了爱好,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自觉性,慢慢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而阅读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高。三是注意容量适当,循序渐进。在向学生推荐的读物中,既要注意与学生的阅读能力相适应,又要注意不能一次要求太多,这样学生才能读得了,读得好,而兴趣倍增,如果让学生望面生畏,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四是借助相关活动,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兴趣是在活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并在这种需要中持久、稳定且不断发展。语文教师要和学校图书馆工作者密切配合,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如送你一个好词、送你一个好句、送你一段好文、向你推荐一篇好文章的“美文共赏”活动和朗诵会、演讲比赛、读书笔记展评、作文竞赛等,并配合学校开展的研究性学习,组织学生写论文,搞制作。在参加这些活动时,学生需要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搜索“美文”,寻找理论根据,查找方法,探索技巧。这时阅读成为需要,学生的阅读需要越迫切,阅读兴趣就越浓厚,阅读效果也就会越好。五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诱导学生的阅读兴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时代的到来,电子出版物成为学生喜爱的读物,互联网给学生提供了新的求知空间,网上大量的不断更新的信息不但满足了学生寻求知识的要求,还为学生提供了富有想象力的变化多端的交流功能,学生可以在网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发表自己的作品。这是纸质印刷品所不能比拟的,它极大地诱导了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在网络中安全阅读,健康成长。
  
  二、加强阅读方法的传授与指导
  
  阅读的方法很多,技巧也不少,教师应在学生阅读之前及时加以指导。首先应让学生掌握“速读”与“精读”这两种方法,并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一篇课文开始应通读浏览,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基本思想感情,然后开始“精读”,精读的时候要随时圈点、勾画、批注、摘抄,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关键的词句、精美的词语、生字新词应圈点、勾画,疑难之处、心有所感的地方,应批注。这种阅读方法要在教师具体反复指导下,学生才能逐步掌握。对于课外阅读,指导学生拿到一本书后,应先看序言、目录、后记,然后通篇浏览,确定“精读”或“速读”,读完之后,要把一篇或一本书的内容串起来融会贯通。“速读”和“精读”是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两种阅读方法,前者可以增加阅读的广度,适应当前信息时代的要求,后者则增加阅读的深度,理解前人的思想精髓。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以“导读”为主。有些文章,学生虽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一些的地方,隐含在字底的含义,他们就未必能领会。教师必须在这时给学生以指点,三言两语,要言不烦,能使他们领悟就行。教师的“导”要把握方向,扣紧重难点;要启迪思维,诱发联想,疏通思路;要给予方法,传授技巧。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多讨论,多交流,多争论,切忌目标不明,字词句篇,一股脑儿往学生脑里灌,只重知识不问方法。另外别人总结过的种种阅读方法,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推荐,如提纲法、标记法、摘句法、标题法、结构法、提问法、游览法、串读法、跳读法、逆读法、背诵法等等。
  
  三、掌握各种文体的阅读规律
  
  对于任何一种文体的文章,我们都要让学生搞清楚作者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和为什么写,这是阅读的一般规律。不同文体又有不同特点,这是特殊规律。比如记叙文,要抓住记叙要素、叙事线索和语言的生动性;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和语言的准确性;议论文要抓住论点、论据、论证和语言的严密性;小说要抓住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和情节发展;诗歌要抓住意象和凝练的语言;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要抓住意境和情感等等。学生在阅读时,只要按照不同文体的规律来读,就能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同样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要从多方面长抓不懈地加以指导,“授之以渔”,这样就能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616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