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据选用有讲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俊根

  【写作指导】
  
  论点需要论据证明,如果论据选择、运用不当,论点自然也就失去支持。选用论据主要应把握这样几点:
  
  一、论据本身要准确
  “准确”有两个含义,从选择论据的角度看,要求论据要真实,没有虚假成分;从运用论据的角度来看,要求尊重事实真相,事实什么样就只能写成什么样,不能有丝毫的虚构因素。
  
  二、论据要有典型性
  “典型”就是有代表性,而不是个别情况,用个别、例外的事实不能反映事物的整体、全貌、主流和大方向。比如《谈骨气》中的三个事实论据都具有很强的典型性,从历史角度看,三个人物分别代表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有骨气”的中国人;从个人的地位看,有高官,有平民,也有民主战士;从个人所处的环境看,有在“富贵”面前的骨气,有在“贫穷”面前的骨气,有在恶势力面前的骨气。
  
  三、选用论据要适量
  选择、运用论据数量的多少,一要看论题的重要程度,二要看人们对论点的认识和理解程度。通常情况下,一篇文章有两三个论据就足够了;如果论题比较复杂、论点比较深奥,不妨多选几个论据,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予以论证,免得让人觉得说服力不够强。
  
  四、论据选择要新颖
  新颖,就是别人没用过或很少用过。新颖的论据从哪里来呢?除了日常生活外,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都是很好的信息来源,这就要看你是不是认真观察、学习、积累了。对一些“旧论据”,变换一个角度去看,也能开掘出新的内涵来。
  
  五、论据与论点必须有内在联系
  论据与论点的内在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由论据能“推导”出论点来,论据是“因”,论点是“果”;其二,论据与论点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它们说的是“一回事儿”。
  
  【文题设计】
  
  请仔细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根据材料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把优点最大化。每个人都需要从心理上不断地在自我肯定中,获取前进所必不可少的原动力,从自己的行为中,获得满足和动力。做该做的事,并且把它做好,这本身就是成功,也是对自己最好的肯定。把优点最大化,不怨天尤人,也不自怨自艾,保持自己的独特性、独立性,不断进取,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价值。爱因斯坦在中小学时代,常常被斥之为“生性孤僻、智力迟钝、不守纪律、想入非非”的学生。校方甚至断言他未来将“一事无成”,勒令他退了学。16岁那年,他以同等学力报考大学,结果名落孙山,但没过多少年,他的名声就传遍全球。因为他创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成为在科学史上占据划时代地位的理论物理学家。整个20世纪里,在对科学的贡献方面没有人能和他相提并论。他是把优点最大化的典范,他失败时,总是相信自己能行。他如果在别人的偏见之下丧失了自信心,还能有后来的伟大成就吗?
  把缺点最小化。据说有个人被说话结巴困扰10年之久,他认为自己所有的不成功都是由结巴而起,包括工作不顺利,做推销不成功。他和人接触就会莫名地紧张,结巴成了心中难以摆脱的最大阴影。我们所看到的自身弱点,也许就像那个人的结巴一样,当一切不成功的时候,我们会从心里去寻找这一弱点,认为那是致命的,就这样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每个人身上都有或多或少想急于摆脱的东西,越想摆脱越无法摆脱,于是想,就这样吧,也许会有更新的一片天在等着自己呢!其实每个人脚下,都有路可走,我们如果把自己的缺点最小化,遇事别那么偏激、固执,别那么傲慢,即使再愤怒、再伤心、再不如意,也要给自己留下一只能听进话、能听进音乐、能感受温度的耳朵,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会一片灿烂。
  
  【美文链接】
  
  每人都有一个
  宝藏――潜能
  邹扶澜
  小学的时候,读唐朝诗人卢纶的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那时读书多拘于死记硬背,意思是不深究的,只知道一位叫李广的将军,晚上出去打猎,看见一只横卧的老虎,就拉开弓猛力射去。第二天早晨,他估计老虎死去了,就去探看,发现“老虎”不过是一块巨石,而射出的箭已深深地扎进石头里去了。后来又读到有关此诗的演化,说李广当时很觉惊奇,不相信自己居然有如此大的力气,于是,又试着射了许多次,可箭却是一支支折了,最后只好沮丧地放弃了。人,乃至动物,在生命受到威胁的瞬间,释放出的自我拯救能量是巨大的。
  美国科学家做的“青蛙实验”几乎人人皆知:在锅底慢慢地用温火加热,青蛙优哉游哉地在水里漂游,等到水热得不能承受时,却再也跳不出来了。相反,将一只青蛙猛掷入滚开的水中,它却能猛然跃起而逃生。
  可是,为什么平日里我们没有发现自身的这种潜能,而非要等到危险来临时才发出惊奇或无奈的慨叹?要是我们把这种潜能发挥出来,用到工作和事业中去,会取得多么大的成就啊!
  美国戏剧家桑顿・怀尔德在其代表作《我们的城镇》中,写了一个叫艾米丽的姑娘死了,她有机会到人世去活一天,就选择了12岁生日那天。在那天开始的时候,她就有一种强烈的感受每一寸光阴的欲望,然而让她伤心的是,她发现人们都在漠然地生活着,都没有像她那样怀着强烈的愿望去感受生活。在绝望中她慨叹道:“啊,大地!你真是神奇得使人无法认识你,人们为什么不能在活着的时候认识生活呢?一些人在虚度年华。”
  答案不言自明:是懈怠!是对时光流逝的漠然,对享乐安逸的沉溺和追逐!因为懈怠,我们失去了拼搏的勇气;因为贪图享乐,我们再也觉不出潜存的危机,从而像只温水中的青蛙,慢慢地被社会淘汰,这真是让上帝都痛心不已的事。“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一个人采取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并不难,可是不去做,一味地消极避世、得过且过,连鬼神也奈何不了。扪心自问,你是否每天都在一种忧患和危机之中度过?是否真诚地拥抱了晨曦和每一缕阳光?又是否真切地去体味了生命的意义与内涵――“认识了生活”呢?
  所以不要再抱怨日子的平淡和生活的平庸无奇,好好地审视一下自己,你是怎样度过每一天、每一分钟的?如果你仍旧在大街上闲逛,那就赶紧停住,去试着做一点有用的事吧。
  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巨大的宝藏,那里面蕴藏着无坚不摧的能量和威力。开发,需要你自己,当你把自己置于悬崖的边缘而每时每刻都有危机感的时候,你就拿到了开启宝藏的金钥匙。
  (《家庭教育时报》268期)
  
  【品读】
  文章开头通过李广射石和美国科学家的“青蛙实验”两个事例告诉人们:人,乃至动物,在生命受到威胁的瞬间,释放出的自我拯救能量是巨大的;然后通过《我们的城镇》中的故事,说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都在虚度年华,而失去光阴的人才感到时间的宝贵。这些论据,都有力地论证了作者的观点。
  
  【佳作展示】
  
  长处是把双刃剑
  一考生
  如果说,你会因为你的某个短处而遭遇到一些失败,你肯定不会反驳,但如果说,你的长处也会让你因此获得灾难,你肯定不会赞同。其实,长处还当真不一定只给你带来幸运。(开篇没有讲述故事,而是直接点明中心论点。这一违背常理的观点,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我们都学过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故事中的东郭先生是有着菩萨心肠的好人。看到一条逃亡的狼,他禁不住狼的苦苦哀求,仁慈之心大发,帮助狼躲避了猎人的追赶。他的仁慈在这里让他差一点儿丧命:猎人走后,狼执意要吃掉他。仁慈无疑是一个人在品德上所具有的长处,可是这个长处这次没有给他带来幸运,而是带来了灾难。幸亏农夫及时赶到,智除恶狼,才使好心的东郭先生幸免于难。看来,如果长处使用的场合不对,倒有可能害了自己啊!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为了完成刘备交给的大业,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勤政谨慎是一大长处,但他的这个长处有时却使用过了头:“事必躬亲”,大小事务一概过问,终因费心太过,54岁便去世了。设若他的长处不是过度使用,该自己干的自己干,该属下办的事属下去办,说不定他还能多活几年,蜀国也不至于那么快灭亡。(东郭先生因“仁慈”而险些丧命;诸葛亮因“事必躬亲”,过早离世,也加快了蜀国的灭亡。两个事例有力地证明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常言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秀”是树的长处,但“秀”很可能给它带来“风”的侵扰。俗话说:“淹死会水的。”会游泳是一个人的长处,但这个长处增加了被淹的几率。还有句成语讲:“玩火者自焚。”玩火者是知火性的人,这可以说是他的一个长处吧,可他很可能因此受到火的袭击。
  由此看来,长处真是一把双刃剑,当剑的一面利刃对着敌人时,另一面利刃却对着自己啊!所以,同学们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有某个长处而忘乎所以。在使用自己的长处时,一定要像用剑一样,学会利用对着敌人的那一面利刃,同时也要小心防着对着自己的那一面利刃。(结尾归纳中心论点,与开头呼应,提醒同学们要小心使用自己的长处。)
  
  【点评】
  这是一篇观点新颖的议论文。平常大家只看到长处的正面作用,却忽视了长处的负面作用,这篇文章就让大家改变了这种看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739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