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课堂教学利益最大化的尝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开胜

  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是指语文教师遵循一定的教学目标,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它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师必须完成的任务。这个孜孜以求的“质量”,实际上是所有教学利益的主值。向课堂要质量,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如果教师本着教学利益最大化原则,在不影响既定教学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出于教学良知,适时机动地采取一定的教学措施,所取得的额外的教学成效往往会很大。这种方式具有机智性、随意性、可变性。教学利益最大化是课堂教学主值的扩容与延伸,语文教师,应该在做好份内事的同时,努力让教学利益最大化。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当前教学的主旋律。语文教师应积极开动脑筋,尽可能地获取课堂教学的高附加值,使语文课堂丰满、亮丽,充满情调、雅趣,让学生得到更多的知识,享受到更多的精神实惠。
  
  一、用“兴高采烈”来追求语文课堂教学利益的最大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了,其情趣往往趋于激越状态。此时,教师可打破常规,不受教学环节、容量、方法的局限,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以丰富的阅历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从而弹奏出课堂教学的美妙乐章。如笔者在讲《消逝的仙湖――罗布泊》一文谈及生态环境时,问学生们是否了解古楼兰的历史,一位学生竟唱起了《楼兰姑娘》,同学们顿时来了精神,课堂气氛随之生动起来。笔者临时调整了教学内容和顺序,先让这位学生唱了《楼兰姑娘》,然后向同学们介绍了楼兰古国的文明及其衰落史,“人类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却又毁灭了自己的文明,有谁能想象到西部大漠下面竟埋葬了显赫一时的楼兰文明呢?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没有重视环境保护。如果我们今天不重视环保,明天我们就是第二个楼兰!”悠远的历史,现实的教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历史知识演变成了语文课堂教学宣传环保的附加值。
  
  二、用“即景生情”来追求语文课堂教学利益的最大化
  
  有些教学话题往往不是备课时所能预见的,具有一定的偶发性,这就要求教师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及时捕捉教学信息,挖掘教学资源,能动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学生得到心灵洗礼的“及时雨”。一次,笔者提前几分钟走进课堂,只见黑板上有这样一句话:“×××,你不是人!”不用说,这是一位调皮鬼的“杰作”。笔者看了后本来想发火,但后来一想,倒不如借此机会去挖掘教学资源,于是笔者就决定放下备好的课,做出临时安排。笔者以“即景生情”的方式笑着说:“×××,怎么就不是人呢?明明和同学们坐在同一个教室里听课,怎么就不是人呢?你说他不是人是什么呢?喔!他不是人是神。”学生们随即哈哈大笑起来。笔者接着又说:“‘生活处处皆语文’,你们太有才了。我教了一群神仙。”笔者接着按照既定的内容进行教学,那堂课的纪律出奇的好。事后那位写此话的学生主动承认了错误。一个“即景生情”的课堂设计,让课堂生动有趣,并且学生们的纠纷也顺利解决了。一段“即景生情”式的教育,获得了较高的思想教育的附加值,比空洞说教要有用得多。
  
  三、用“节外生枝”来追求语文课堂教学利益的最大化
  
  课堂教学有时会跳进一两个不和谐的音符,使教学走音变调,学生注意力发生转移。这时,教师要有应变机智,变不利为有利,化腐朽为神奇,以高超娴熟的教学技巧,灵活地驾驭课堂。这样,不仅不影响后续教学主值的取得,反而会创造出高附加值。在教授《藤野先生》时,当讲到日本人不相信鲁迅先生的成绩还污蔑说是得到藤野先生的泄漏题目,一位学生失口喊道:“落后就要挨打!”引起全班同学的一阵哄笑。笔者接着说:“落后是要挨打。同学们,回去找一找书,看看在过去的历史中,我们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有哪些落后被打的事例。今天我们该怎么办?”不用说,第二节课时,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老师,历史不能忘记。今天,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振兴中华。只有这样,才不会挨打!”望着一张张稚嫩的脸,我感到这是一次成功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同时,也使学生明白:只有读书,才能掌握更多知识的道理。想起上一节课的“节外生枝”,由于做到了适时调控,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这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教学利益最大化吗?
  
  四、在“旁伸斜逸”中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附加值
  
  学科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着必然联系的,享受思维也不是单向的,而是有关联的自然复合。教师不能就学科教学科,尽可能多学科地“旁伸斜逸”,使学生所接受的东西不是孤零零的小岛,而是一组鬼斧神工的群岛。笔者在讲述《出师表》陈述诸葛亮对刘氏父子忠贞不二的情感时,有位学生认为这是“愚忠”,笔者说:“你能不能说说你的理由呢?”他的观点得到不少同学的支持,但他的理由大多数同学并不认同,看来讲清楚“尽忠”、“愚忠”很有必要,它不仅关系到对诸葛亮的评价,而且关系到学生的正确人生观的形成。笔者要求学生从当时的社会状况、地理情况和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等角度认识这个问题。学生依据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有的谈及了诸葛亮的出身,刘备的“三顾茅庐”、“临终托孤”,中国几千年传统的正统思想的角度,认为诸葛亮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是千古名相,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楷模。顺着学生的热情,笔者穷追不舍:诸葛亮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于是,学生们各抒己见:要知恩图报,要尽忠爱国,要明辨是非……看来,学生们已懂得了“尽忠”、“愚忠”的区分,更懂得了为什么去“尽忠”。这种“旁伸斜逸”所取得的教学利益最大化真是不菲。
  
  五、在“见缝插针”中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附加值
  
  教材不同其章节所蕴涵的知识容量、难易程度并不完全一样,有的章节无需一节课便能顺利完成,教师在估摸教学目标已圆满达到的情况下,可灵活机动地安排其他内容,使教学松紧适度、内外衔接,让学生由“温饱奔小康”。新课改对汉语语法知识降低了要求,结果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下降,作文中的病句屡见不鲜。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决定利用课堂教学的空余时间“见缝插针”,给学生们补上语法知识课。事实证明,初中语文课本上的语法知识“豆腐块”,像一颗颗小磁石深深地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同学们通过阅读,初步掌握了遣词造句的基本规律,作文的整体水平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真没想到,“见缝插针”取得了这么好的效果。看来,语文课堂教学利益最大化并不难获得啊!
  当然,求得课堂教学利益最大化的方法很多,教师要有随机应变、见风使舵的高超技艺。在追求教学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正确处理好主要任务与利益最大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切忌顾此失彼、喧宾夺主,或一味地哗众取宠。愿我们乘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起锚扬帆,驶向语文课堂教学的黄金彼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12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