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仕国 李祥国

  【摘要】通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道德素质状况的调查,分析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现状,提出开展道德素质教育方案,探索工科类高职院校开展道德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关键词】高职院校 道德素质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a)-0005-02
  
  大学生素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业务素质是本领,身心素质是本钱。因此,加强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是其他素质的保障,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基础。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目的是促进大学生与时代发展规律相适应,有较高理想信念和坚定的政治方向。近几年,我院在探索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做好《创新型高职人才终合素质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工作,对我院机电工程系大一、大二的393名学生(专业以工科为主,年龄在18~20岁之间)作了一次随机抽样调查,调查问卷涉及四个方面,共70个问题。之所以选择如此数量的题目,其原因在于,对学生的道德素质状况能有一个全面而真实的评估。根据调查结果反映出来的情况,我们从三个方面做了一些分析。
  
  1 学生的道德素质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等内容。从调查中发现,接受调查的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和小城镇,占调查比率占我系学生总数的的75%,家庭经济状况中等和贫困的为83%;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非知识阶层占61%,这些基本情况说明,接受调查的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条件并不好,同时,学习动机受到家庭或父母的影响较大。在调查过程中,有82.3%的学生认为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非常重要,他们渴望成才,准备报效祖国,积极思考国家的命运和自己的社会角色,其危机感和使命感明显增强。46.5%的学生对道德素质教育方面的话题比较关心或非常关心, 70%的学生比较或非常注意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修养,此调查表明,学生在主观上有提高道德素质的要求,但是,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观念上、道德上产生了一些错位和倾斜,使得青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1 道德观念缺失
  在道德价值取向上,大学生对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认同度偏低,道德的个性化、民主化要求增强。有调查资料显示,六成的人认为大学生权利义务观念不够强。只知道享受权利,不尽义务。大学生在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时,23%的人赞成先己后人,54%的人赞成利己但不损人,5%的人赞成只要利己不顾他人, 52.1%强调个人本位;25.5%把实现较高经济收入和安稳生活放在人生追求的首位,重实惠、求实用,从而淡化社会责任感;在索取与奉献关系上,则一味地强调索取,37.7%认为个人贡献应与社会索取相等价。
  1.2 人文精神更为缺乏
  人格,即人的信仰和情操、态度和兴趣、气质和素养以及价值观的总和。它是人的内在素质与外在素质的有机统一。在调查中,有22.5%的学生认为,人与人是你争我夺和相互利用的关系,只有56.5%的学生不同意此观点,在问及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时,19.4%的学生偏向个人。因此,人格的培养,应该以人文素质的提高为前提,忽视人文素质的提高就会造成学生人格上的“残疾”,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有些学生由于人文素质差,除了专业知识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因此常常感到精神压抑、情绪消沉。他们渴望成才,但综合素质条件不足;他们有自我奋斗的愿望,但缺乏人生理想;他们渴望实现自我,但无起码的社会责任感。当然以上问题的出现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教育方面的缺陷所造成的学生缺乏人文精神,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以培养实用型技术和创新性人才为主要目标的职业技术院校不能忽略大学生的人文教育。否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将贻害无穷。
  
  2 学生道德素质偏低的原因
  
  调查中发现,我院大学生在道德素质方面存在着缺陷和不足。而这种缺陷和不足,要求学校能够有针对性的加强相关方面的工作,否则将会对学生、对学校、社会的发展产生诸多不利影响。认真分析导致学生道德素质低下的原因,是转变高职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关键,是建构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基础。根据调查问卷所反映出来的情况,我们认为,造成高职高专学生道德素质偏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2.1 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
  市场经济体制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竞争体制有利于促使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促使进取观念、平等观念、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新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强化。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其消极因素也是非常明显的。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腐朽现象泛起,并成为一些人衡量价值的标准,而社会又未能适时确立更完善的价值标准,导致部分大学生过于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而削弱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
  2.2 学校道德教育和管理的不足
  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管理未能很好地结合,由于较少把大学生健全人格和道德选择能力同具体规范协调起来,不少学生受同乡、好友感情的驱使,无视学校纪律,参与打架,甚至代人考试。校园中大学生重人情、轻法度的现象也从另一方面加剧了道德文明的偏离。
  
  3 思考与对策
  
  面对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各种思潮的冲击,信息时代、知识经济以及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对大学生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不能削弱而应当加强。社会发展要求高校必须承担起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较高的专业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大学生的重任。因此,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3.1 提高道德的认知能力
  (1)用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运用“三个代表”、“ 八荣、八耻” 科学发展观培养学生的坚定政治立场与方向。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做品德高尚的人,从而锻炼出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新型民族精神,是我们德育工作者的责任。
  (2)帮助大学生自觉树立道德意识。使他们在自我解剖中反省自己,认识自己。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增强优良道德的内部免疫力,关键在于自主意识本身的道德能力。大学生的道德虽经诸多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但其自身的道德素质起决定作用,外部因素居于次要地位。
  (3)唤醒大学生的道德良知。良知的觉醒是规范学生道德行为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每一位高校德育工作者都应当敢于直面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充分利用年轻人在道德哲学上表现出的敏感性,通过一些特别能打动大学生内心感受的手段,以积极方式代替单纯说教,唤醒存在于大学生的本性中的与生俱来的东西,激发他们内在的良知和自律意识。
  (4)实施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和理想教育。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应强调的内涵是为人民服务,在按劳分配的制度下,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实现统一。在为人民服务的劳动实践中,当代大学生理想教育应引导学生确立近期理想和远大理想。近期理想是在建设现代化强国中实现自己的人生;远大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然要求。

  3.2 营造良好的学校德育环境
  学校对青年学生思想信念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我们绝不能因为一些来自社会的消极的影响,就动摇甚至放弃自己一贯坚持的立场和一些行之有效的手段,从而否定校园环境对实施德育的主体作用和积极作用。
  (1)应当旗帜鲜明地倡导主流价值导向。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道德素质的主要阵地,应坚持培养和树立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多角度、多层次的对他们的道德素质进行塑造。在各学科教学中都要努力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在学校各项活动中都应突出和体现德育工作。
  (2)重视教师的言传身教。高校中教师作为主体,以教育者的身份,通过课内外对被教育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答疑解难;同时,教师又作为客体,通过自身的言行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尤其要重视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通过抓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树立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风范为高校德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3 重视道德行为的实践性
  (1)把道德行为的选择权和支配权交给学生。我们不能把他们仅仅当作简单的、被动的、接受同化的对象,而一味地采取灌输教育,动辄采取禁止,批评和惩治的管教式做法,这必然会与学生自身内部矛盾运动规律背道而驰,从而达不到教育应有的效果。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教育对大学生道德品质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更要认识到青年学生并非消极被动地接受外部教育影响。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对自己的道德行为作出选择判断,并负责地付诸实践。这既是道德教育的最终归宿,也是青年学生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2)强调知行合一。目前针对我国强调学生在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应注重引导学生从政治人向社会人的目标转变,注重从自己做起,从实事做起,不要停留在空洞抽象的口号上,把培养合格公民作为学校德育的立足点,引导大学生增强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既依法履行自己的权利,更要注重对社会!对他人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懂得知行合一,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3)培养学生科学的、高尚的道德观。科技兴教在大学的德育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要求高校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吸取和借鉴社会的先进经验。深刻理解和运用科学技术的特点和作用,使道德教育和科技能力教育紧密的结合,为大学生思想的进一步成长和科学文化知识的继续积累营造良好的氛围。
  
  4 结语
  
  通过对高职高专学生道德素质的现状调查,我认为,提高学生道德素质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因为我们学校的素质教育,是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要全面发展,就不能片面发展,要有创新能力,首先就要有创新精神,这一切都离不开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崇高的理想和对社会感悟力以及雄深浩博的哲学气质和健全人格的导引,对此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构建高职高专道德素质教育的体系。
  
  参考文献
  [1] 谭希平.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现状调查研究[J]1高教研究,20035.
  [2] 黄希庭.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与教育[M]1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1.
  [3] 蔡元培.蔡元培全集:第二卷[M]1北京:中华书局,19841.
  [4] 廖景榕.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实践思考[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
  [5] 孙平.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形状及其引导[J].滁州师专学报,20022.
  [6] 吴筱贞.关于提高当前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思考[J].广东民族学院学报,19973.
  [7] 爱弥尔・涂尔干著,陈光金等译.道德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98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