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把握架构,研究入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新课改的实施,信息技术老师对教材的把握成为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如何把握教材,合理设计教案,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是我们探寻的目标,本文就《制作基本动画》实际案例出发,从三方面阐述如何把握架构,深入研究教材,提高课堂的知识性、趣味性、有效性。
  【关键词】教材;课堂;活动;教学
  Confidence structure, research extremely――creation basicnimation
  teaching material analysis
  Zhang Zhu-hui
  【Abstract】Along with information technique new the lesson change of implement, the information technique teacher hold teaching material to become a best hall the key of the lesson, how confidence teaching material, reasonable design teaching plan, make the useful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full exertive, is the target that we explore, this text 《creation basic animation 》actual the case set out and elaborate from three aspects how confidence structure, thorough research teaching material, exaltation classroom of knowledge, interest, usefulness.
  【Key words】Teaching material;Classroom;Activity;Teaching
  
  教材是课程的重要资源,它作为一种工具与手段呈现着教学内容,他所涉及的典型案例对开展教学有着指导性或建议性的意见,但教材不是教学的目的。在使用教材时,教师不能局限于或固循教材中已有的教学设计。教材不是教案,教材是更好组织教学内容的依据,提供教师一定方法、素材,提供学生学习的例子和理论依据。因此作为教师要把握教材,领会教材的实质精神,组织好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理解把握教材,明确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任务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任务。1989年,美国“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在报告中关于信息素养的定义:“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必要信息的能力。”
  就《制作基本动画》这一节中,它的课程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flash的两个补间动画。从知识点来讲要求学生掌握flash制作动画的操作步骤与方法,但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来讲要挖掘的东西就很多。如:情感价值的培养,如何就本教材,让学生愉快的接受知识;信息意识的深化,如何挖掘教材,让学生领会搜索信息、作品欣赏能力的提高,如何让学生鉴赏美等。我们在把握整体知识框架的同时,不断地丰富内涵。让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不断的培养。从多方面,多角度的养成学生良好的获取、鉴别、运用信息的能力,这样对学生将会终身受益。
  2.合理处理教材内容,抓住核心打造亮点
  《制作基本动画》是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信息技术》第8章动画制作中第三节的内容。该小节是第8章的重点实践操作内容。教材中主要通过两个例子《移动的太阳》完成动画补间动画的讲解;《小花的制作》完成形状补间动画的讲解。教材把两个简单的补间动画的知识点融入到实际的操作案例中,完美的结合了问题与操作的统一,以任务带动教学。教师在吃准课标同时,合理的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自由的组合把“教教材”为“用教材”。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内容。
  2.1教材亮点一:“活动”的处理
  本教材最大的亮点是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动,相比较之前的教材,现行教材把知识点巧妙的安排在活动中。以实际例子,体现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探究知识的课堂。
  那么如何安排好亮点活动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活动的整体安排。
  通过观察引入知识。教材中给出了太阳移动的动画事例,我们可以从教材出发,提炼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该动画的对象有几个?需要分层处理吗?该动画的实质是什么?让学生从活动中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教材所安排活动是知识要点的体现,在活动最初,不妨让学生多观察思考,不要简单的把教材中的实例演示给大家看一遍,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对于教材我们更需要的是把知识点串成一串珍珠呈现给学生。最好不要照本宣读,流于表面形式。
  实践操作。实践操作中我们对于教材的把握更需要由浅入深,层层剥离。就《形状补间动画》这一小节,直接按教材讲解小花的变形可能不利于学生理解与消化。我的做法是对教材进行分层处理,分解知识点,降低操作难度。首先让学生完成形状的变形:圆形变成长方形。其次深入到图片的变形如“喜羊羊”变成“灰太郎”。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引出其中的知识点:形状补间的对象是要分离的和图片分离的方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碰到问题,解决问题,继而掌握知识要点。最后再实践课本案例“小花的变形”。从学生的完成练习的情况看,效果良好。因此对于教材中的活动有时需要必要的补充与铺垫。
  总结。一个活动的完成,需要进行总结。让学生来讲述这个活动的过程与收获。本教材在很多章节后面都涉及到活动结束后的讨论学习。如“讨论关键帧与空白关键帧的区别?何时应插入空白关键帧”。讨论学习的过程能很好的巩固和总结活动中的知识点。组织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与解决,让学生在已有知识中不断深化。
  探索。根据以前的经验进行试探性操作。对于活动的最后一步,我们新教材中都有所体现。基本上都有探究学习这一模块。把知识再次的延伸与巩固。
  教材中活动需要灵活处理,这样才能真正的让学生从简单的模仿操作内化为知识要点的掌握。
  2.2教材亮点二:阅读材料、知识窗
  “阅读材料”、“知识窗”是课堂知识的扩展,也是我们新教材的亮点。它适时地对教材中的有些名词做解释和拓展,对更深入的理解知识有很大的帮助。他们能扩展我们的视野,让我们了解更多知识的背景。就拿《初识flash软件》一节中,出现了很多的知识窗,如“元件”“帧”“渐变色”等。他们的出现为学生解释了软件中的拗口的术语。知识窗和阅读材料的出现,还为感兴趣的同学提供了材料和线索。使他们能更好地钻研和理解。因此我们要把亮点做亮。这并不是一定要把所有的知识窗中的知识完全灌输给学生,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灵活处理。使之成为学生深入学习的桥梁。
  2.3利用教材设计自己的亮点教学
  教材是知识点的体现,我们可以根据教材设计出具有个性的教案,不一定受教材的事例束缚,只要把握住知识点,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使快乐成为学习和创造之动力。我在设计《形状补间动画》时,利用一段简笔芭蕾舞剧导入,引出课题《今天我来做导演》新颖的课题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激起。在随后的教学中根据教材先作铺垫,从最简单的图形变形开始,学生很快完成了图形变形操作。但随后我又故意作了一个埋伏设置,主要为了培养学生观察力,及知识点的理解。我埋伏设置是在演示操作时,故意把变形动画做成动画补间动画,然后再纠正操作。但同学们很快发现了问题了,变形动画不能完成。于是我截出两个图,让学生观察前后两个图形的区别,大家来找找碴。一下子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大家很快观察到变形动画的图形是由“一点点”组成的,而误操作后图形变成一个组合图形了。由此同学们在快乐的活动中知道了其中的原理,形状补间动画的对象是分离的。此外我还在本教案中利用了同学们喜爱的喜羊羊、灰太郎图片。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可见教案的设计点点滴滴中不仅要体现了教材中的知识点,又让学生能在愉快中接受知识。该课的设计在与觅渡两校党员交流课及宁夏同题异构课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另外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同时,对于设计好的教学模式,我们可以根据实际上课中的情况进行适当的临时调整。
  3.有效研究教材,进行教学反思
  通过教材的理解,课堂的实施后,我们不妨自问一下:学生真正学到知识了吗?真正理解知识了吗?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们在研究教材时,所收集的信息,但是信息的接受不等于知识的掌握。我们在运用教材时,所设计的活动,但活动的完成不等于过程的理解。我们在实施教材时,所适用的技术,但技术的应用不等于完美的教学。我们在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时,但任务的完成不等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挖掘与创新。教学反思能很好地让我们回顾整个教学环节,不断的修正我们的教学规划和教案的设计,能很好的检验我们对于教材的理解和实施情况。
  有人说,计算机并没有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是的,教师只有把握好教材架构,合理的设计,完美的展示,才能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走入知识的殿堂。
  参考文献:
  [1] 吴亚群.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微【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9)
  [2] 秦世新.课上整合、课下创造,实践信息需求【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9)
  
  来稿日期:2010-06-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42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