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虽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但是它真正的含义是什么?身为教育者,应如何在保证学习气氛的条件下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并在这种环境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准则包含哪些必要模式?音乐教师如何才能有效地利用这种模式?这些问题仍然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探讨。
  
  在实践中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它能让学生们较轻易地融入所学的内容之中。在美国,这个概念于1900年左右在建筑主义的语境中首次使用。建筑主义认为学生能通过实践和亲身体验学到更多东西。比如说,一个人想学习萨克斯,他通过吹奏这件乐器就会比听萨克斯音乐或者阅读相关资料学到更多。教育家杰奎琳・格莱农和马丁・布鲁克斯肯定了允许学生掌控课程和制定教学方案的价值。他们提倡学生提问,然后引导学生自己解答,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这种方式大大强化了学生的好奇天性。
  简言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就是让教育计划、教学过程和评价都围绕学生的需求和能力展开。教师要适当地给学生对课堂的掌控权,并允许学生自己去探求、体验和发现。同时,学生拥有选择权,可以参与课堂进程的决策。教育研究者芭芭拉・麦克科布和乔・苏・韦斯勒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方法,因为当学习科目与学生的兴趣、教育需求和生活相吻合时,学习才最具意义。当学生积极接触知识的创建和理解时也是如此。最终,应把学生当作学习过程中的共创者,而且关于如何学习这个问题,要把他们看作有想法的个体。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上,学生们参与制定方针,这些方针为教师所用。某些最佳教学方针常常来自于学生,因为学生是接受教育的对象,他们更明白如何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要鼓励他们提出实践的新方法。这可以通过课上或课下的书面反馈进行,或者仅仅在课堂环境内外用对话形式实现。洛莱塔・聂伯教授认为,让学生参与到自身教育中是一种绝佳方法,这对于凸显教学科目的实质具有现实意义。学生不再与其所学的音乐以及学习方式分离;取而代之的是,他们与所学内容的每一环节紧密联系。
  
  两种学习模式
  
  音乐教育中有很多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学习指导的有效模式。常见的两种模式是“通过演奏进行综合性音乐才能培养”(简称“综合培养”)和“艺术推进”。“综合培养”计划的目标是鼓励学生真正去学习和了解他们在乐队里演奏的音乐,而不是为了演出而学习曲目。通过“综合培养”,课堂转化为一个“纯音乐”的学习环境,毫无疑问,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进行“综合培养”的教师会以学生为中心进行问题思考:“我想让我的乐队成员学到什么?”“我的乐队能力水平如何?”“这首曲目能否纳入我们音乐会的节目中?”或者“这首曲目能否使我的学生受益?”
  一旦曲目选定,教师便进入“分析”这一项。教师在为自己的乐队介绍曲目之前,必须对总谱有最充分的了解。然后,由教师充当讨论发起者,讨论乐曲的曲式、旋律与和声结构、配器或者其他音乐元素,这就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环境下的共同分析。
  “综合培养”计划的下一点是“结果”。教师为乐队建立目标。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诸如“在两周内,我们想知道这首曲子里为什么有这么多次转调”等问题,由这些结果进而形成“方针”(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这个方针将推动乐队达到目标。同样,教师在如何能最好地理解所学音乐概念这一问题上应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可以通过书面反馈和简单的提问来实现:“那么,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解决第25小节的那个难点?”
  “综合培养”模式的最后一点是“评价”。“综合培养”的评价通过学习进程实现,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评价。学生能以各种方式展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从日志到课题设计,再到评价记录。“综合培养”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焦点,学生成为自己学习进程的一部分,并且引领学习进程。
  另一种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是“艺术推进”。“艺术推进”有两个主要的教学手段。第一是区域计划,即针对知觉、创造力和反应力这三种能力进行分别训练。通过区域工程,教师和学生进行自问:“你的目标在哪里?”“你怎样做到?”以及“你做到了吗?”这些就是全部内容或者说演奏规范,或包含更多学生个性化的东西。通过“艺术推进”,鼓励学生去创造认识上(理解)、艺术上(演奏)和美学上(感觉)的成果。“你怎样做到?”这个问题,包含了建立如何进行学习的方针。“艺术推进”中的方针经常通过探索、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让学生参与到自我定向的学习中去。最后的问题“你做到了吗?”就是对整个教学的评价。评价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的准则进行。让学生参与自身的评价很重要,是“艺术推进”理论的核心。学生参与课题设立,它是基于评估和各种反馈之上的,也包含其他的评估方法。区域计划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思考各种问题并进行解答。
  “艺术推进”的第二个教学手段是“代表作选集”。代表作选集是随着学生的发展,选取学生在创作过程各阶段中的作品收集成册。使用过这种方法的一些教育者将其称为“进程选集”,因为其中包含的作品是处于进步中的,而不是某人的佳作集成。不管如何称呼,选集保留了学生最初的手稿、临时草稿、学生们喜欢的其他作品,以及教师、同伴和自己作出过批评的作品。经过“艺术推进”计划的所有步骤,学生参与他们自身的教育――从目标的确立到对于他们自己作品的不断评估。
  还有几种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并非直接关系到音乐和那些核心上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艺术门类。比如“合作学习”,让学生组成小组,将他们的学习内容扩至最大;鼓励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当挑战出现时,学生必须为小组以及自己的需求寻找解决办法。
  为什么要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有什么益处?其益处就在于,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生能成为自给自足的创新思想者,并了解和重视所学科目。作为音乐教育者,我们的目标不是教出专业乐手或学者,而是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热爱,以及让学生受用一生的质疑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协助学生的教练或策划者,永远不直接给出答案。
  人们必须在能教会他人的情况下才会学得最好。虽然学生现在能教的就是他们自己和同伴,但此情况同理,我要求学生负责本声部每个成员的学习。例如,在我的七年级乐队里,我将学生分为对打击乐器感到自信和不自信的两部分。我们开始学习打击乐技巧时,能力强的学生要跟能力较弱的学生组成小组,并作为“学员教师”

来帮助他们学习曲目。这个过程中佳绩迭出。首先,在那段时间里,对打击乐不自信的学生有了私人家教来帮助他们;这也让擅长打击乐的学生不仅有机会展示他们的学识,而且与同学合作有助于他们的提高;同时这也有助于发展打击乐声部的团队意识,使学生们发现自己的潜力并与他人共同提高声部整体的协调性。
  学生们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也会投入到音乐本身的学习中,而不只是面对乐曲学习如何演奏。在教学中,教师很少给出解释或答案,至少不是直接的。比如,在研究一个三部曲式的作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到第一主题。学生接下来就会认真浏览作品,找到不同的主题和它们的位置,教师仅仅充当记录员,在黑板上记下学生们找出的信息即可。(当然也可用学生充当记录员,这会让教师更加脱离教师角色。)学生是讨论和分析作品曲式的主角,教师仅仅充当了发起讨论并保证任务实施的角色。
  另一种共同分析的方法是,教师解释一个概念。接下来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类似的意思。(如果一个概念对于乐队成员来说是全新的,概念的选择就要特别推敲。)以回旋曲式为例,比如说教师只是解释什么是回旋曲式,然后他可以要求学生环顾房间,试着举出一个回旋的例子。墙上、男女生的坐次方式、颜色或椅子,或者其他物品的组合中,都可能会有这种方式。在这项活动中,学生可以很轻易地完全理解回旋曲式的概念,而不是试着记住教师告诉他们的内容。通过这一方式,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某一曲式意味着什么,以及其怎样形成。他们不仅能在自己演奏的曲目中识别出那种曲式,而且能够在后一学期的作曲中使用那种曲式。
  
  一些基本概念
  
  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运用到课堂上,最好从小范围开始。任何对于日常学习模式的改变,都最好经历小范围试用。不要指望在短时间内就完全重建新的教学方式,这只会让你受挫,使你的学生迷惑。你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始:
  ・将自己视为讲台边的指导,而不是台上的圣人。我从很多资深音乐教育家那里听到过这种评论,在我的事业上,这些教育家给我很大启发。学生不应把教师给出的答案看成终极答案,因为坦白地说,我们做不到!
  ・开始在班上更多地提问学生,不要总是太快给出学生答案,相反,让他们自己寻找答案。如果他们的反馈中没有你想要的答案,不要纠正他们,而是让其他同学帮助他们找出答案,或者向正确方向稍作引导。
  ・征求学生对于你授课的意见。即使这个做法有点吓人,但这是一扇绝好的进入学生内心的窗户。可以用某种日志的方法进行,如果你想得到更真实的答案,也可以用不记名的方式。
  ・倾听你的学生。在我早先试行的时候,我的学生给我提出过一些最佳学习方案,教师不一定要采纳学生的每条建议,而是要把他们的意见和体会记在心中。
  ・设立个性化的学习单元。举个例子,如果你的学生真的对电影音乐感兴趣,那就设立一个单元,让他们在此更多地学习电影音乐。这可以是对一部特定电影音乐的研究。或者让学生研究网上他们最喜欢的电影音乐作曲家,或者为你的音乐会选择一首电影史上重要作品的配乐。我并不提倡重写教材,只是选择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教学。
  教师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中心地位,鼓励并激发学生去探寻知识,并力求在更深层次上进行理解。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能在所接触的科目上发现更大的意义和更强的联系;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我们的学生能够建立独立意识和制定教育决策的能力,并且实现他们整个音乐人生的价值判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61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