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四步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小学科学课程与以往的自然和常识课有着明显的差别,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专有者,也不是课堂的控制者决策者。学生与教师在共同的努力下,经历一个个生动的探究活动,运用科学方法获取知识和发展自己的思维,使科学课更加精彩。
  【关键词】 情境 预设 实验材料 艺术评价
  
  随着课程改革新理念和新思想的深入,我们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我们教师把学生当作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概念性的结论。显然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形势了。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了我茶余饭后经常反思的问题。下面,以教学《磁铁有磁性》(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下册)这节课为例,谈谈我的一些肤浅的做法。
  1精心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效率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有个好的开端,就像一场戏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序幕。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也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兴趣广泛、活泼爱动、喜欢探究、善于思考等特点,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多年的科学教学生涯中,我经常利用表演魔术、讲故事、玩游戏等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启迪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那一节三年级下册《磁铁有磁性》,课前我事先把包装精致的指挥棒和装有磁铁的小鸭放在讲台上,用一块黑色的布盖起来。课一开始,我有心将魔术――“旱鸭游泳”,引入课堂,我学着魔术师的样子,故作神秘地揭开那块黑色的布,然后对学生说:“老师这里有一个神奇的指挥棒,它不用接触小鸭,就能让小鸭从池塘这边游到对岸去,你们相信吗?”学生纷纷摇头说 “不相信”。于是,我又故作神秘,给指挥棒施加魔力。当我用指挥棒指挥小鸭,它乐悠悠地游到池塘的对岸去。学生们睁大了眼睛觉得不可思议。接着,我顺势而导:“那么,你们谁能说一说其中的奥妙呢?”同学们的探究欲望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这样的魔术表演,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帮助了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产生一种有利于教学的心理指向,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精心谋划预设,期待精彩生成
  课程专家吴永军教授说:“在现实教学中,如果抛弃了‘预设’,而一味地追求生成,这就偏离了生成性本质,也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柔性预设,正是课堂生成的“敲门砖”。即教师在课前预设时要为学生的活动和发展,留出更多软性的、弹性的、柔性的空间。如在辨认5角硬币是否有磁性时,我在教案预设中进行有意栽花一――只有一小组出现用磁铁吸不起硬币的实验。我先让各小组用磁铁验证各种硬币是否含有铁,而后汇报,汇报中学生发现只有一个小组认为5角硬币不含铁,让“被蒙在鼓里”的学生产生疑惑,表达看法。有的学生认为是那一小组太过着急没验准,而有的学生则猜测是磁铁有问题,在一片猜测声中,我趁势提出:“让老师也来试一试!”在用这一组的磁铁试过不行后,我又故意拿起其他小组的磁铁试一试。通过如此设疑,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从而激起他们积极思考、探索的欲望。当他们正处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我再适时给予解惑――课件出示两枚硬币的说明,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此时引入概念“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也就水到渠成。
  3用好实验材料,提高探究实效
  材料是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操作对象,教师要准备好合适的、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操作和思考,形成完整印象,获取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准备好材料,还应该用好材料。
  3.1材料要有结构。什么是有结构的材料?材料的种类和组合以及交给孩子们的次序就是材料的结构;所谓结构严密指的是各个材料之间、材料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在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的实验材料的准备上我有意地给每一小组提供了铁钉、回形针等十七种典型的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既达到了种类多、易比较的要求,又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其实就在身边。
  3.2呈现要适时。探究材料何时要呈现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小学生好奇、好动,对新东西十分有兴趣,又不容易控制住自己。材料呈现过早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他们往往还没有听清楚活动要求,甚至还没明白要研究的内容,就开始动手了。这不仅影响课堂教学秩序,更重要的是影响汇报交流的质量,从而达不到科学探究的目标。因此上《磁铁有磁性》这一课,在小组讨论实验方法之前,我先在大屏幕上出示实验用的材料,给学生的思维以启迪。实验时各组长再到教室后面的“材料超市”去取,既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3.3时间要保证。《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建议:“肯花时间让学生对某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机会。”小学科学课中的科学探究不是简单地验证某个事实或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实验、观察、讨论等多种活动,发现丰富的事实,像科学家那样挖掘出材料中所蕴含的意义来,这样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需要充足的时间。时间有了保证,学生才能比较深入地思考,才能利用材料深入探究,才能收集整理事实,才能展开讨论和交流,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才能提高。因此,在做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实验时,我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利用各种材料,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想尽各种办法去实验、探究、收集和整理事实。在交流汇报阶段,学生们非常活跃,个个“不吐不快”。各小组代表的汇报真实而不乏精彩,成为课堂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4注重评价,以评价促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舒展轻松的过程,是一个感受幸福体验的过程,是一个开启智慧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创造的过程。因此,小学生科学课的学习评价极需以艺术化的态度去关爱学生生命的发展,用艺术的评价去赢得课堂的精彩。上《磁铁有磁性》这一课,当我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一般都会用“哪位同学来说说你的看法?相信你能行的!”“谁能用你的聪明才智帮助我。”等这些话来鼓励学生。当学生一下子看出是磁铁在“作怪”时,我就用“你真了不起,一下子把老师的把戏看穿了”来赞赏学生;当学生列举出生活中许许多多用到磁铁的例子,我就用“你很善于观察,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来肯定学生;当学生因预测错误而叹气时,我就用“不要气馁,实践出真知,动手试试”来鼓励学生;当集体准确地完成任务时,我就用“真了不起,来一个爱的鼓励吧!”之类的话让学生为自己注入活力。在课堂小结时,我还让同学们评出“最佳合作小组”、“最佳汇报小组”,通过自评、互评,第3小组被评为“最佳合作小组”,第5小组被评为“最佳汇报小组”。这两组成员每人获得一份精美的小礼物,里面装着一个我精挑细选的磁性小铁人。通过这样的艺术性评价,让学生尽情享受着科学学习的快乐,也让课堂更加地精彩动人!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我们更多地去思考、创造性地去设计、艺术性地去实施。相信只要有爱我们的科学课就会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科学课程标准(S)
  2夏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对策(OL).小学科学网
   教材之窗,2008.4.5
  3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79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