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高职院校开设历史课的重要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柴 瑛

  摘 要: 职业教育本身具有的专门性和技术性的特点,使得高职院校容易忽略人文素质教育,其专业设置、课程教学等都是围绕着市场转动。人文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长期处于边缘地位,缺失比较严重。这一现状导致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虽有一技之长,但人文素质普遍较差。面对职业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许多误区,本文从历史教学的角度谈谈高职院校开设历史课的重要性。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历史教学 人文教育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家建设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任务。但遗憾的是,自从办学以来,高职院校的人文素养课程就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由于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以及对问题的洞察力和对事物发展的前瞻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创造能力的重要内涵。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发挥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学习历史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习历史课程,可以培育学生的历史智慧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历史课承载着丰厚的人文价值,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人文教育与知识教育的结合,以人文的精神传递专业的知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职业学校的一名教师,我深刻感悟到在职业学校开设历史课的重要性。下面我从历史教学的角度谈谈开设文化课的重要性。
  一、学习历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会学习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了解过去发生了什么事情,更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全面、客观、辩证、发展地看待人类社会的过去与现在,掌握认识历史和社会的方法。雷蒙・阿隆说:“历史总是为生活服务的,它提供范例,评价过去,或者把目前这个时刻安放在生成演变中去。”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文化课的基础相对比较薄弱,更需要加强学习,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借鉴值得学习的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认识过去、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自己。目前我国的教育非常强调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就是要求教育活动不仅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观察、学会思考,而且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发展。新编订的历史教学大纲特别提出了历史学科具有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通过历史教学,学生能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二、学习历史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的教育
  1.学习历史能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育的主题。列宁认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它具有深远的历史性和浓厚的民族性,这种情感的激发和思想的形成是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明长期教育的结果。“不读史则无从爱其国”,一个人如果不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不知道世界的历史,没有历史的比较,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爱国主义。近代中国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指出:“史学者,学问之最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境,爱国心之泉源也。”历史教学有着取之不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财富,这是形成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和情感的最佳途径。在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的历史中,涌现了众多的杰出人物,他们对国家和民族抱有高度的责任感,像屈原的“忧国忧民”,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飞的“精忠报国”,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要善于利用和挖掘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报效祖国的社会责任感。中华民族传统的历史文化熏陶和孕育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素质和民族精神,例如《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表达了中华民族的自强品质和重德精神;《离骚》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千古绝唱,表现了忧国忧民、热爱祖国、追求理想、改造现实的顽强斗争精神;《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体现了作者为国捐躯留下赤诚之心光照史册的高尚人格。
  2.学习历史可以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教育和行为养成的教育。
  在现代社会,经济增长和物质消费的观念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勤俭作为一种美德,作为一种工作态度、生活作风或治国方针,还是要大力提倡的。勤俭就是勤劳节俭,它包括努力工作和节约用度两个重要方面。许多的历史资料和历史史实都足以表明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以勤俭作为修身治家治国的美德。《资治通鉴》曰:“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左传》引古语:“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墨子》载:“俭节则昌,淫佚则亡。”等等。古人认为能否做到勤俭,是关系到生存败亡的大事,不可轻忽,何况我们现代人呢?针对学生们的浪费现象,我们用历史知识给予引导和教育,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
  三、学习历史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的新型人格
  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人格,既能说明历史人物的创新成果,更能展示创新的过程;既能强调创新的作用,更能突出创新的精神,使学生从中体悟到创造的价值,感受到开拓的力量,树立不畏困难、敢于进取的时代精神。在中学历史教材中,有许多历史人物的身上闪烁着这种可贵的人格魅力,从瓦特的蒸汽机,到爱迪生的电灯,每一项科学发明和技术进步无不是科学家敢于开拓、勇于进取的结果;从秦皇汉武到唐宗宋祖,每一项政策的出台,每一个举措的实施,无不体现着他们挑战传统、大胆创新的精神。历史教材中具有创新意识的美的形象极其丰富,从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到哥伦布的“新大陆”发现;从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到莱特兄弟的飞机;从第一次把圆周率的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祖冲之,到把一年的周期精确地推算到365.2425天的郭守敬;从中国的万里长城,到古代埃及的金字塔;从中国的云冈、龙门石窟的大佛,到古希腊的雅典卫城;从李时珍为了祖国的医学事业而尝遍百草,到邓稼先为“两弹”事业不懈努力奋斗;从手执汉节十九年不降的苏武,到不畏权贵坚持“神灭论”的范缜;从坚持“日心说”,虽然被宗教裁判所处以火刑而不动摇的布鲁诺,到被炸得遍体鳞伤却欢呼成功的“炸药之父”诺贝尔。这些鲜明的、具体的美好的形象,告诉学生:“创造必然会遇到挫折和阻挠,有时还会遭到别人的嘲笑和挑剔,这就需要创新者的勇气和胆魄,需要创新者的坚强的信念和顽强意志。任何一个人,如果缺乏勇气和胆魄,怕权威、怕困难、怕失败,那么,他的首创精神和想象力就会受到束缚,创造潜能最终也会丧失殆尽。”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勇气,坚定学生的创新信念,磨砺学生的创新意志有极大的益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知识点,让学生认识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历史是生活的教师”,通过这些历史知识的学习,学生能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为自己一生的事业和幸福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历史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从历史教育功能与历史教学的关系来看,历史教学是实现历史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历史教学等文化课的教育功能。历史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充分挖掘历史教材中的人文资源,渗透人文教育;深化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健全的人格,实现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意识、国际意识、社会意识、历史意识、民族意识等,而且更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公民意识,具有健全的人格,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成为社会合格人才,这是职业教育最终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娅玲.加强高职高专院校人文教育的思考[J].恩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67-69.
  [2]高宝力.高职院校不可忽视的责任――人文教育.职业技术,2007,(1).
  [3]刘琴.高职生专业技能人文素养能否“兼得”.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2007-04-10.
  [4]辛兴东,闰金峰.高职院校图书馆与高职生素质教育.中国西部教育,2003-2.
  [5]陈瑞霞,姚秀珍,王玲玲.经典文学与“高职”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6,VOL19,(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78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