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增强自信,科学备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庞卫华

  摘 要: 自信心是学好任何学科的前提,科学的方法是取得优异成绩的保障。事实上,绝大多数学生都希望把学习搞好,可是学习中经常遇到的挫折往往极大地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心,于是开始怀疑自己。为此教师要指导他们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客观的判断,分析薄弱环节和有利条件,重新树立自信;同时帮助他们弄清成绩差的原因,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 高考 自信 科学备考
  
  随着高考的临近,几乎所有的高三学生都会越来越感到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压力。他们怀揣着梦想,起早贪黑,勤于攻读,顽强拼搏的精神实在令人叹服,但是也常常发现一些另类:他们或认为“出窑的砖”已经定型,或认为“破罐子”只能破摔,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很显然,这是对自己极不负责的表现,也是校园本来十分悦耳动听的旋律中一缕极不和谐的乐音。
  一
  我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他在高二时活泼开朗,学习成绩也不错,可踏入高三不久,总是愁眉苦脸,上课时不是打瞌睡就是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偶尔在自修时还到校外闲逛。我问他:“你有些什么打算呢?”他说:“唉,学也没有用,反正考不上大学。”“凭你过去的基础,现在下些工夫完全赶得上,还不至于就此放弃吧?”“我也认真学了,结果还是不行。老师讲的题目,浅了没有听头,深了也听不懂。”我愕然。这个同学的思想很能代表一部分高三学生的想法:反正考不上大学,木已成舟,再认真也没有用。老师讲的内容浅了觉得没意思,稍深点又没法听,对学习失去信心,主观上不去努力,毫无兴趣可言,更不用说有所追求了。动机是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兴趣则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学习本来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学习与生活同在,色彩斑斓,生意盎然。按常理说,学生应该十分喜爱,而事实上,不少学生除了被迫应考进行一些操练外,往往感到学习索然寡味,少做少写,甚至不做不写,无求知的欲望,这是很可悲的。
  我上初中的时候,村里有五六个同学和我一个班。也许所处的时代不同,境遇不同,那时我们都有一个非常纯朴的愿望:将来一定要考上高中,考上大学,跳出“农门”,成为乡邻心目中最有出息的人。那时学习条件是极为艰苦的,白天除了读书,还要参加必不可少的义务劳动,晚上几个伙伴只能聚集在昏暗的油灯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就是凭着这满腔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加上不懈的努力,终于圆了大学梦。
  二
  事物发展的规律往往如此,有了信念就会充满激情,有了激情就会想方设法努力,探索知识的奥秘,从中获得求知的乐趣。兴趣的源泉就在于动脑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面提到的那部分同学,说自己也认真学了,就是听不懂。试问:浅的题目没听头,深的题目没法听,说白了,根本不听。不听,谈何认真?考上大学岂不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还是天上真能掉下馅饼来?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学习者自身问题。谁都希望学好,只可惜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意志消沉,以致产生怕学、厌学的思想。我认为,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应该从两方面着手。
  1.充满自信。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古往今来,凡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人,无不是以坚强的自信心为先导的。岳飞自信,所以打败金兵无数;郑和自信,所以七下西洋成功;李嘉诚自信,所以坐拥有资产超千亿;姚明自信,所以成为中国第一位拥有球员和老板双重身份的篮球运动员……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某些方面的不足,要因人而异,选择补偿的方法,变弱为强。如有音乐、美术、舞蹈天赋的可以选修艺术类专业,身体素质好又擅长运动的可以选修体育类专业,有较深的文学功底和演讲才华的可以选修播音主持或影视编导类专业。只有这样,才能牢固地树立起学习自信心,既不盲目乐观,又不自负、自卑。自信心,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想一定能够实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每一个人的期望水平都要符合自身条件和客观现实要求,准确定位。期望水平过高,不易取得,会挫伤锐气,丧失自信心;期望水平太低,潜力不易挖掘出来,不能得到他人良好的评价,也会丧失自信心。只有那种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期望,才能取得好成绩,得到他人恰如其分的评价,有利于自信心的建立。总之,高三学生在最后冲刺的日子里,切不可自暴自弃,对目前的处境要正确对待,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视为人们对自己的关爱,化压力为动力,少些忧愁和烦恼,多些开心与快乐。鲁迅先生说过:“不耻最后”,即使慢,也要驰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目标。
  2.方法科学。要想顺利度过高三这一学年的冲刺阶段,每一天都感到充实,科学的复习方法极其重要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也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高考毕竟不是一般的考试,它是国家为选拔高素质人才而精心组织的特殊级别的考试,应试学子来不得半点马虎,任何侥幸心理都是危险的。首先要吃透《考试大纲》,分析历年高考趋势,了解高考的题型、内容,找出高考的热点、难点,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比如各科要有条不紊地重点突出地梳理出各册书的知识点,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各科试卷,然后逐一对照、条分缕析,以便把握各种题型的命题特点、规律和走向,以及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领,精心挑选,实现训练次数减少与获取效益提高。其次是回归课本,抓好基础,掌握答题的思路和技巧,在答题能力和速度上加强训练,以适应高考的需要。在平时的复习训练中,基础知识要牢固,基本方法要熟练,思考问题要缜密,运算技能要扎实,做题要快捷。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解题只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你对学习的内容理解得越透彻,对基本解题思路和方法运用得越娴熟,并把局部与整体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形成跳跃性思维,就可以大大加快解题速度。最后就是不要滥做题目,应跳出题海,有所侧重,学有所得。只有从有效的学习中收获无限的快乐,对考查与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才会萌动解决的欲望,从而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如果搞无休止的题海战术,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就会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惫,悲观失望。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十多年的苦心经营,岂能毁于一旦?在选择自己的未来、实现自身价值的紧要关头,我们一定要振奋精神,树立自信,克服懈怠,挑战自我,用科学的备考方略迎接高考,创造人生的辉煌,从而既无愧于国家,又无愧于父母,更无愧于自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96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