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由“自主学习”所想到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新莹

  摘 要: “自主学习”这一理念受到国内教育界的重视和推崇源于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然而,就目前国内高校情况而言,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普遍偏低,大学生甚至有些大学英语教师对“自主学习”还存在一些误区,“自主学习”的顺利开展还面临诸多困难。本文旨在理清概念,消除误解,排除困难,探讨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应肩负的责任,以期切实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学习策略 英语教学
  
  1.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国际交往日趋频繁,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在数量、质量和层次上均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以往传统的大学英语教育“费时低效”,培养出的学生多是“高分低能”,掌握的是“聋哑英语”(戴炜栋,2001),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英语人才的要求。2003年4月,教育部适时启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程,并于次年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教学要求》),在该《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出要“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自主学习”这一理念逐渐受到高校英语教师的重视。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点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同,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正经历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更重视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根本性转变。
  2.自主学习理论综述
  2.1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主学习”其实并非什么新的理念,早在几十年前就有国外学者提出学习者自主性这一概念。Holec(1981)认为学习者自主性(learner autonomy)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能力,是一种“把握自己学习的能力”。学习者自主性的核心是选择,学习者的选择是对学习过程作出决定,包括确定目标、规定内容和进度、选择方法和过程、监控过程和评估结果。Little(1991)将学习者自主性界定为三种能力,即“进行客观的、评判性反思的能力、做出决策的能力以及采取独立行动的能力”。Benson(2005)认为自主包括三个层次上的控制,即对学习管理、认知过程和学习内容的控制。虽然不同学者尝试从不同角度对学习者自主性进行界定,但是多数学者已达成共识,普遍认为自主性学习包括:理解学习目的,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参与确定学习目标,主动制订学习计划,积极从事学习活动,定期审核学习内容和评估学习效果。
  2.2自主学习与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促成学习的实际活动与技能。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有意无意地采用某些学习策略。Wenden(1987)等人认为学习策略是促进自主学习的关键。第二语言学习过程其实是运用学习策略学习语言知识和语用知识的过程。
  O’Malley和Chamot(1990)将学习策略分为三类: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和社会/情感策略(socio-affective strategies)。元认知策略由确定目标、制订计划、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调整等组成,是学习策略的核心,统领其他学习策略;认知策略指向具体的学习活动,是学习者对学习材料进行分析、归纳、转换时所用的策略;社会/情感策略指学习者在与他人的交际活动中,对自身情感、态度、动机进行调控所使用的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为了成功学习一门语言而采用的管理步骤,包括选择注意、计划和安排、评价(Oxford,1990)。这种自我管理策略对学习成绩的提高和自主学习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对外语学习者进行元认知策略培训被认为是提高策略使用水平、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O’Malley & Chamot,1990)。
  3.自主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3.1自主学习上的认识误区。
  3.1.1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某些学生认为自主学习就要个人独自学习,自主学习就不能合作学习。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自主学习绝非独自学习,自主学习并不排斥合作学习。相反,合作学习是促进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和创造性的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能得到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能得到促进和提升,从而提高其学习自主性,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周娉娣,2008)。因此,应改正学生个人孤立学习的做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来自学伴的支持,鼓励学生多参与小组活动,与小组成员一起交流、协商、合作、解决问题,通过合作学习来促进自主学习。
  3.1.2自主与非自主
  自主和非自主并非某些人认为的非此即彼,两个孤立的端点;相反,两者是一个连续体。学习过程完全由学习者自己掌控,没有任何外来因素的参与,为完全的自主;而完全依赖于外部因素,学习过程完全不受自己掌控,为非自主或他主。这是两种最极端的情况,即“非自主……自主”的两个最外侧的端点。在现实中,完全意义上的自主几乎是不可能的。学生的自主“度”是位于两个端点中间的某一点,绝大多数更多偏向“非自主”这一端,而我们的任务是使这个点尽量多地向“自主”这一端推进。
  3.2自主学习在实际操作时呈现出的问题。
  一方面,自主学习在不少高校并未真正开展起来。教师依旧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很少提供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很少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于长期在“灌输式”和“应试”教学模式下学习,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并热衷于知识的积累和关心考试分数的高低,对学习能力的发展关注得较少。自主学习的意识也在被动的学习氛围中渐渐消失。
  另一方面,在一些高校自主学习的开展似乎出现了盲目的趋势。有些高校忽视学生薄弱的自主学习能力,依仗有限的多媒体教室,在没有自主学习管理规范和没有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指导的情况下,急功近利,大幅减少课堂面授的课时,单纯依靠借助计算机和通讯技术而实现的信息网络的网络教学模式,导致教学资源浪费,教学效率低下。
  4.教学启示
  外语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理论素养,深刻理解和正确领悟自主学习与学习策略相关理论。正如孙丙堂(2008)所言:如果教师不知道什么是自主学习者,指望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是没有道理的。同样,如果教师自己都不了解学习策略,又何谈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指导和培训?在理解理论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意识到在“自主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找到相应的对策,履行好自己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肩负的责任。
  4.1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发、维持自主学习行为的动力机制,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机是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条件。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Rogers(1961)就曾指出:如果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就必须让学生面临对他们有意义或与他们有关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机。英语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增强英语学习动机,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4.2鼓励并指导学习者有效地运用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学习策略的支撑。学习策略,尤其是元认知策略,是通向自主学习的桥梁,是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为提高英语自主学习效率,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有效地选择和运用学习策略。教师首先直接向学习者介绍、演示某些学习策略,并让学生试着使用这些策略,然后在其他教学活动中,“隐藏式”地渗透学习策略,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练习以便于熟练地运用各种策略。

  4.3以学生为中心,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
  教师的任务不仅是要关注学生如何学习,而且要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利用网络资源,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设计生活化、情境化的教学环境,丰富课堂互动内容。在生动多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交流的话题增多,情感体验丰富,思路打得开,彼此间容易发生相互影响,产生“触类旁通”之感。所以,在课堂上除了老师准备丰富的材料,设计生动、丰富的教学情境外,还应引导学生广泛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并让学生将资料带到课堂上来,使每个人都成为信息发布源,让学生在充满信息交流的环境中接受多方信息和刺激。保证有足够的学习内容可供学生选择,这就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能力、喜好等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学习方式,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创造一个合适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凭借自身的这种巨大资源,自动、自我地完成学习。
  教师的支持不能仅限课堂。除了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语言学习策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对学生所采取的学习方式、成果、存在的问题作出反馈等。
  5.结语
  在“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已被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列入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背景之下,努力探寻自主学习模式和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应成为英语教育者的重心之一。在贯彻自主理念、推进自主的过程中,各地各高校应因地制宜、因校而异、因人而异,把握好自主的“度”,切不可盲从。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策略尤其元认知策略的指导和培训,在充分激发学习者兴趣和内在动机的前提下,分层次、分阶段地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参考文献:
  [1]Benson,P.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2]Ho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3]Little,D.Learner Autonomy:Definitions,Issues and Problems[M].Dublin:Authentik,1991.
  [4]O’Malley,J.M.&Chamot,A.U.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5]Oxford,R.L.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Boston:Heinle & Heinle,1990.
  [6]Rogers Carl R.On Becoming a Person:A Therapist’s View of Psychotherapy[M].New York: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61.
  [7]Wenden,A. & Rubin,J.(eds.).Learner Strategies in Language Learning[C].New Jersey:Prentice Hall,1987.
  [10]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322-327.
  [11]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2]孙丙堂.与自主学习相适应的大学英语自主教学模式的构建[J].山东外语教学,2008,(1):52-55.
  [13]周娉娣.大学英语教材与学习者自主性培养――“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试用调查[J].外语界,2008,(2):78-8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97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