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生德育教育的新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卫平

  摘要:面对中职生道德素质的现状,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教学中,改革职业道德课,促进德育教育与行业道德的“零距离接轨”, 实施导师制,实现全员育人模式,培养运用网络从事德育工作的专业队伍,发挥本土德育资源优势,努力提高德育水平。
  关键词:中职生;德育教育;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7-0001-01
  
  近年来,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着生源较差,德育教育难度大,学生难管理,行业道德欠缺等现状。因此,中职生教育与管理已经成为当前中等职业教育中最为突出的问题,面对新形势,中职学校的头等大事就是如何全面改进德育工作,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现就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加强德育教育的新探索。
  一、中职生道德素质的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是上世纪90年代初出生的,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在家里娇生惯养长大的一代,经过了普通高中的层层筛选,来校就读的学生在学习、能力、素质等方面普遍低于普通高中生。中小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导致了学生素质的两极分化,很多低素质的学生进入了中职学校,他们把许多不良行为带进校园:上课进进出出、吃东西、不守纪律,碰到老师熟视无睹、公然顶撞老师、不服管教,乱扔垃圾、说脏话、破坏公物,旷课、逃学、聚众斗殴、违反规章制度等现象非常普遍。这给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增强了紧迫感。
  与此同时,由于中职生一般都远离家庭住校,父母的管教相对少了,他们又处于半成人状态,接受的社会影响多了,又缺乏是非善恶观念,加之自控能力又差,易受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全面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们的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向,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等消极情绪时有存在,甚至有部分学生半夜爬围墙出校门,不顾自身经济条件到网吧通宵上网,造成了极为不良的社会影响,又危害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致使学生道德素质不断下滑。
  中职生的这种道德素质现状使得道德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我们的德育工作不到位,出现了上述问题,实在令人担忧。道德素质的提高要靠道德教育,但是中职学校的德育现状同样不容乐观。
  二、中职生道德教育的新探索
  (一)改革职业道德课,促进德育教育与行业道德的“零距离接轨”
  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精神培养,敬业精神培养是实践性非常强的教育,职业道德课通常不是仅凭专任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就可以让学生领会的。由于现行德育教育任停留在课堂理论教育的层面,并且对专业知识和企事业单位实际运作了解甚少,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一般没有优势。职业学校改革职业道德课很有必要,一是采用政治理论较强的专业教师上课,紧贴企事业单位实际,结合企业要求上课。如,我们学校请华硕,华天公司的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行业职业道德的培训,并结合一些行业标准,以案例讨论进行课堂教学。二是采用学生顶岗实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习、实训,转化学生的就业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操守。三是职业道德课专任教师改革教法,大量采用实例教学,角色扮演,讨论辩论等,加强与专业教师的合作,有计划组织一些实践活动,深入到企事业参观。同时把培养职业精神,敬业精神,就业指导,创业指导结合起来,以职业道德课促进德育教育,培养出有职业精神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二)实施导师制,实现全员育人模式
  全校每个班级成立了班级德育教育小组,德育教育小组由一名行政人员、班主任和若干科任教师组成,由行政人员或班主任任组长,全面负责指导班级的教育管理。开学初,学生科将包班教师安排到各班级,由包班行政人员或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表现分类搭配,搭配后由教师采用抽签的方法确定指导对象,导师与学生形成“亲情”小组,全面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以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为核心,以“导”为主,以“控”为辅,“导控”结合,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德育导师制的实施可以改变过去班级由班主任一人来管,学生只跟班主任熟的局面,充分调动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全员育人的局面。
  (三)培养运用网络从事德育工作的专业队伍
  互联网的兴起,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特征,互联网及其网络文化,应积极挖掘它们在德育教育中的独特作用。中职网络管理,决不是单纯的技术性管理,而是融思想政治工作和网络技术于一身的新型管理。这就要求从事德育工作的干部和教师,不能是对网络一无所知的“网盲”,他们不但要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运用网络,而且要学会把德育教育和网络技术结合起来,这样才能面对新世纪的中职生,解决网络时代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为此,一是对德育工作者进行系统的网络知识的培训和教育;二是德育工作者从网络上搜集信息,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三是运用网上的正面材料,对学生进行形势教育和解疑解难;四是将中职传统的宣传工作阵地,如报刊、学报和教学、科研成果等资料,特别是“两课”的教育成果,及时地移植到网络上来,加强正面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四)发挥本土德育资源优势,努力提高德育水平
  德育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四部分。凡是教育中有利于学生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个性心理教育的资源,都属于德育资源,一定的地理区域、由于历史成因、地理环境、风土民情、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可利用的德育资源也不尽相同。这些不同与其他地域的德育资源就是本土化德育资源。我们把握本土德育资源的内涵意义就在于从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本土的德育资源,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利用本土的活生生的,洋溢着乡土气息的材料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使本土的良好道德、传统习惯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品德。
  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只有这样,德育教育才能春风化雨,育人成才显神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37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