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当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与实施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前的小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需要把所学知识用到具体实践中,造福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但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往往是实际教学中只提出了口号,没有认真施行,究其原因还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授课教师没有从根本上去把握课程的理念。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课;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34-0058-02
  
  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取决于国家国民的受教育程度。中国的教育事业近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教育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国民受教育程度逐步提高。教育部通过反复的调查分析、协商、讨论,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于2001年6月8日正式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并正式实施。在这次课程改革中增加了部分新的课程门类,其中之一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一、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基本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小学到高中的必修课程,在1~3年级称为实践活动,在4~6年级称为综合运用。实践与综合运用就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综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它是一门地方性色彩较浓的开放性课程,具有区域特色和实践价值。综合实践课强调对孩子生活的影响,注重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生活能力的发展和态度的形成,它发挥的是整体效应,具有高度的综合性。
  综合实践课的实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综合实践活动克服传统课程与学生生活世界剥离的局限,突破学科疆域的束缚,努力向儿童的生活和经验回归。这种回归意味着综合实践活动是“关于生活,通过生活并为了生活”的课程。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并不是说传统课程没有生活或不在生活中,而是要改变传统课程脱离儿童生活的局面,让儿童走出成人为自己预设的生活,过自己有价值的生活。第二是立足学生的直接经验。人的生活的深刻性只能在独立个体领域中找寻。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以文字符号所表征的课程形态,强调以学生的经验为核心,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摒弃抽象的文化知识积累的认知方式,倡导依靠学生的亲身经历获得知识。第三是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和简单的技能训练性的活动方式,使之通过调查、访问、考察、测量、实验、劳动等多样化的探究活动展开学习。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
  从课程改革至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含了学校和教师无数的期待、热情和努力。希望通过课程改革实现中国基础教育的根本转变,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愿望。但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情况更是如此。
  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取得的主要成绩。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校和地区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第一,观念上的认同和接受。在建立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机联系方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着其他课程不能取代的功能。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校和教师对课程的功能产生了普遍的认同。他们看到了课程实施对于教与学的方式的影响,看到了课程事实对于学校教学文化、办学特色以至教育品牌的影响。观念上的认同和接受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课程资源的积累。主要表现在由教师设计总结出来的面广量大的活动方案或案例;学校层面的组织经验;课程基地建设。为保证新课程的实施,不少地方加快了课程基地的建设,依托本地资源为中小学设立了各种专项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第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受学生青睐。从学生的兴趣、态度、意识等方面来看,由于综合实践课一改以往学科课程单一的学习模式,跳跃的进行知识技能的整合,注重让学生运用各种方式开展有趣的实践活动,使他们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融入社会,这对于知识能力尚浅又充满好奇心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机遇和挑战。此外,由于该课程的确能够促使其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对自己参与实践活动的价值有一个自身的评判,学生普遍认为,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实践学习中有所发现、有所认识、有所提高。
  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状况。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尽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进取得了种种宏观成绩,但是总体情况还不容乐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的现状与必修课程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开设难度较大,问题较多。
  首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得到正常开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部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课程改革展开以后,只关注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而基本的课程法规意识淡薄,或者仍然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左右,对升学考试科目的实验比较关注,而对非考试科目的实验重视不够。
  其次,任课教师的负担过重,素质也有待提高。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个人教学负担沉重,大多数任课教师需要承担3~4个教学班的教学,其中相当多的教师同时还要担任班主任,使得他们根本不可能有时间充分备课,更无时间去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大多数教师原有的专业知识也不能满足课程本身的需要,对教材缺乏整体性的把握。如课程要求任课教师在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等方面都具备一定素养,而目前的任课教师很难适应这种要求,每一位教师在知识结构上和实验技能方面都需要扩展、补充和提高。
  第三,经费投入少,实验设备严重不足,也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最突出的是实验室的不足,综合课程强调探究,大量的内容是动手做实验,实验比分科教学多了近3到4倍。另外,目前一些实验学校计算机档次偏低,数量不足,多媒体教学课件难以应用。
  最后,小学综合实践课的组织、管理还有待改进。目前,小学综合实践课由于受制于课堂教学模式和各方面因素,部分教师仍把综合实践课局限在课堂上、校园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他们更希望得到户外活动的机会,他们渴望老师以调查、访问、参观等形式组织实践活动。
  三、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对策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遇到一些困难是十分正常的。它遇到的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探讨改变当前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并提出对策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责任。
  1.努力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课程价值。首先是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领导教育观念的转变,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认识,把握对综合课程的价值认识。课程改革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正深入课程内涵,体现课程价值。
  2.加强师资培训,打造“综合型”教师。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安排的实验和各种探究活动也比较多,因此本门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应当是 “综合型”的。应该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年轻教师,以充实壮大从事综合课程的教师队伍。让他们适应综合实践课程内容新、跨度大、涵盖面广的特点。综合实践课程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用于集体备课和个人课前准备,包括研读教材、补习有关知识、准备实验,而不能随便应付。
  3.加大资金投入,改进课程实施现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不足,原因之一是由于教育经费缺乏造成的,如果上级行政管理部门及学校管理层能够加大对本门课程资源的投入,加强实验室建设,购置一些教学仪器和设备,帮助建立和完善一些网络资源,那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面的一些困难就会得到有效缓解。
  4.改进课程的组织实施和管理。每个学校必须从实用性、科学性、简洁性、开放性、可控性和交互性出发,建设好课程的管理机制。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领导,分管校长具体负责,各科室分管人员和校内外专家参与,负责制订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及相关管理制度,保证设备配套,统筹协调校内外多种教育力量,学校要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开辟比较稳定的参观、学习和实验的基地。
  
  参考文献:
  [1]李建平.聚焦新课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杨九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诊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872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