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动态生成”为高中语文课堂注入生机与活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冯宝容

  一、何为动态生成性教学
  《国家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应当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堂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秩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动态生成性课堂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当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与想法闪现时,能巧妙机智地捕捉,及时调整教学预设,从而建构起绽放活力、生机无限的高中语文课堂。
  典型的传统教学方式,往往会设计出精细的提问、预定标准答案,这些过分刚性的要求,实质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与参与的积极性。生成性课堂与之相比,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是弹性的,将不确定性和可变因素引入课堂,使课堂教学有可能点燃起每个学生的思维火花,有可能让学生思绪飞扬、兴趣盎然。
  二、“动态生成”的教学理念
  1.教学观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实现的师生之间互相“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上课不再是单向的知识传授与接受,而是鲜活的生命活动过程和自我实现与成长的经历。在语文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组成的是一种交互的“网络”,任何人在这个“网络”中都是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对话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都处于自由开放的精神状态,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在交流意见的同时,提升自己已有的感受和认识, 从而达到一个更高更深层次的理解。
  2.学生观
  学生是有血有肉、充满智慧与活力,富有想象和情感的生命体,他们是集生活、学习、审美等为一体的活生生的人。每个学生在进入文本时,都有自己独特的感悟与思考,都有可能给课堂带来意料不到的精彩。即使是学生出现了理解的偏差与认识的困惑,也可能被充满教育智慧的教师捕捉,生成无法预约的美丽。
  3.教材观
  教材设计的目标不仅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而且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时内心的灵动,关注学习时呈现出的态度与责任,包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宽容合作的人生态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教材,它是学生学习的一种资源,教材的价值在于生成性,要善于发现教材的潜藏价值。教师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合理创设课堂氛围,就能最优化地组合课堂结构,让课堂成为学生自己的舞台。
  三、“动态生成”的教学策略
  1.将疑问点生成为教学的亮点
  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师生正在鉴赏荷塘月色之美,突然有学生提出:“老师,我和几个同学暑假时去看了那片荷塘,发现没有朱自清写的那么美。”
  面对学生唱的这个“反调”,这位老师没有生气,而是机智地想到“景语,皆情语也”,让学生根据近代学者王国维关于“情”“景”关系的论述:“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进行思考,这样就找到了一个深入文本与作者交流的新的窗口。学生经过讨论认识到:少年结伴游玩,没有朱自清的苦闷与彷徨,而朱自清笔下的荷塘却处处都打上了他情感的烙印。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老师顺势指导学生寻找文中作者情感的脉络,从而加深了对整篇文章的理解。
  2.将分歧点生成为智慧的交锋
  在《触龙说赵太后》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讲到触龙见到太后时并不直接谈长安君做人质之事,而是问饮食住行、求舒祺之事、论王位承袭,最后才谈到人质,这时,有学生小声地在下面说:“好假哟!”可是他的同桌马上说:“这不能叫假!”一时间很多学生不置可否,一脸困惑,老师立刻意识到应当利用这种认识的分歧,让学生在辩论中加深对古人进谏艺术的认识。经过一场辩论,学生们都认识到判断真与假应该辩证地看待,还应当看到事物的本质。《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没有开门见山地提出人质问题,而是采用高超的进谏艺术说服赵太后,换来了齐国的救兵,保全了赵国,应当看到触龙对赵国的耿耿忠心是真的。老师巧妙地将学生认识的分歧点转化为一场论辩,达到了让学生认识古人进谏艺术的高超、提高自己交际技能的目的,而这正是这节课一个很重要的学习目标。
  3.“顺水推舟”生成研读的纲领
  我在指导学生学习《琵琶行》时,一位学生在诗前小序中读出了疑问:白居易京官外调已经两年了,为什么在听了琵琶女的音乐之后,“是夕始觉有迁谪意”?我当时意识到这个问题可以转化为研读本诗的纲领,于是将这个问题顺水推舟地抛给学生:“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同学们能从诗中找出白居易‘迁谪之意’‘是夕始觉’的原因吗?”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荡起了美丽的涟漪。学生们认识到白居易与琵琶女的很多相似之处:都精通音律,都是年少有才而今落魄,都是从京师沦落异乡。更可贵的是,学生从景物描写中体悟到他们二人感受明月的心境是相似的,甚至体会到他们眼泪的味道都是一样的。这些精彩的生成大大超出了老师的预料,学生也在积极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无限乐趣。
  四、结语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从长远来看,动态生成性教学有利于提升教师的这种教育技巧,这种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显现出来的能力与机智,除了要求教师有深厚的知识积淀,还要在具体的教育情境的历练中提高。同时,动态生成性教学也影响了高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于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拥有了充分的提问质疑与合作交流的机会,他们敢于在课堂上各抒己见,就能处处彰显思维的活跃与表达的精彩。因此,我相信: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动态生成性教学将会演绎更多的精彩课堂。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100教育案例评析.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1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97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