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浮躁是轻浮、轻率、急躁,行动盲目,心神不定,见异思迁,做事无恒心,急于求成的一种病态心理表现。在当前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这是由于面对社会的急剧变化,特别是形形色色的诱惑不知所为,心中无底,而又想急功近利所造成的。浮躁使人的心情长期处于迷茫不安、沮丧焦虑之中,久而久之必然影响健康。浮躁也无助于事业成功,由于其行动往往带有盲目性、危险性,甚至会给自己和社会造成危害。
  浮躁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心理失衡,因此要克服浮躁情绪根本还在于加强自我修养。古往今来,名与利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但如李白诗中所说,它们不过是过眼烟云。明白人对此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必过于去追名夺利,自寻烦恼。
  在千变万化、纷红骇绿的大千世界面前,保持一种宁静淡泊的心情是十分必要的。人只有处于宁静之中才能领悟人生的哲理,得到精神上的欢愉。追求宁静淡泊并不是无所事事、不思进取,也并非不要物质享受,而是经过锤炼与荡涤之后的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境界。
  防止和克服浮躁,还要加强意志的锻炼。浮躁不是病,而是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出现的一种普遍社会心态。只要我们保持头脑冷静,在对待各种诱惑时有意识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学会耐心和韧性,磨练自己的意志,浮躁就会得到控制和克服。而意志薄弱者则有可能任其膨化,盲目行动,投机取巧,以致于一无所获。
  冷漠是一种对人对事漠不关心、无动于衷的消极情绪。心理学家认为,冷漠是一种个体对挫折环境的自我逃避式的退缩性心理反应。冷漠的人表面上看似乎万事不关心,实际上内心很痛苦、孤寂,具有强烈的压抑感。久而久之,甚至会变得麻木不仁。冷漠不利于人际交往,更不利于个体的发展和身心的健康。
  造成冷漠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对于中国人的冷漠,鲁迅先生有深切感受,以至于他下定决心弃医学文,要治疗中国人心灵的创伤。陶行知先生在《中国的人命》一文中沉痛地列举出垃圾堆里的破布烂棉花有老太婆去追求,路边饿得半死的孩子没有人过问等对比鲜明的事实,在文章最后作者激愤地写道:“中国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翻身?要等到人命贵于财富,人命贵于机器,人命贵于安乐,人命贵于名誉,人命贵于权位,人命贵于一切,只有等到那时,中国才站得起来!”这段文字,今天读起来仍然振聋发聩。
  要改变冷漠的心理,需要调整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对生活采取冷漠甚至麻木的态度不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梁启超先生曾感慨我国国民品格的缺点之一就是缺乏公共心。他认为人是群居的,又置身于物竞之场,独立必不足以自保,需要互相救恤,相互提携。我们应该明白,社会发展有“互竞”的一面,还有“互助”的一面,如果只知“互竞”而不知“互助”,不仅人不如禽兽,而且违背了生存的法则。一个人如果缺乏永恒的、终极的价值追求,他是不会把自己关心的范围扩大到家庭或某几个人以外的。在当今环境日益恶化,物种相继灭绝,人心更加异化的情况下,更需要人们友爱相处,互相关心,善待一切。
  要改变冷漠的心理,还需要进行积极的心理调适。要学会如何去适应现实生活,要明白现实生活不可能十全十美,更不可能完全符合每个人的心意。但生活中总有美好和光明的一面。要多看光明面,不要总盯住消极面。凡事要想开一些,心胸开阔,容人容事,千万不可以己度人。要强迫自己对生活采取热忱的态度,热忱是灼热的心理火花,它可以消除你的冷漠,使你充满活力。
  唐代许多著名诗人不论个人的遭遇如何,始终对社会和人民怀着热爱的情怀,冷漠与他们无缘。杜甫尽管屡遭挫折,但他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内心表白不知打动了后代多少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白居易仕途坎坷,但他仍勉励自己“苏杭自昔称名郡,牧守当今当好官”,组织民众兴修水利,修筑堤坝,防止洪灾,此坝被后人称为“白公堤”。诗人晚年也是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的人,没有书生的迂腐气,是一个热爱生活,并会生活的人。唐代的诗歌,特别是盛唐时期的诗歌一般都充满着自强不息、热爱生活、开朗自由的气质。多读一些这样的唐诗对我们克服冷漠的心理是会有所帮助的。
  
  编辑 于 洪 终校 何 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981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