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1 课堂:大胆地向生活开放
  如何让学生主动用生活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数学?小学数学课堂首先要大胆地向生活开放。虽然每个学生的手头都发有精心编辑的教材,但它是面向大众的,即便最新的版本,所选用的题材也不一定完全切合学生个体。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拘一格,选取最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比如熟悉的景与物、人和事、学习与生活的实际等,让他们真真切切地体会身边时时刻刻正在发生着的数学点滴,从而经历一个从生活到数学再到生活的过程。
  1.1 从生活实际中引入
  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引入新课时,笔者首先在投影仪上出现一个人,这个人在分物品,而且分得很均匀;接着让学生每人也来分物品(各自准备),要求分得一样多。这样利用人分物品的生活现象引出“平均分”,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切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激起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会发现,现行数学课本上的大多数内容简洁明了,相对而言比较严厉,离小学生的生活有点远。所以不妨在例题基础上再做些“生活型加工”,想方设法把供讨论、思考的学习材料转化成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知识和经验,从而拉近两者间的距离。
  1.2 联系实际探索
  如学习“相遇问题”应用题,在学生对此类应用题的结构和解法有基本了解时,教师布置一个活动: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应用题中的情节作表演,并口头编应用题,再解答。在活动时,两位学生站在两个不同的地方(两地),面对面地站着,喊“预备走”,一齐面对面走来(同时相向),经过一定时间,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相遇)……经过活动,学生对“两地同时相向(对)相遇”等有了实实在在的了解。
  2 到生活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2.1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
  例如“百分数的应用(二)”中编入利息和成数,在教学后可设计一道实践题,即“利息税的计算”。因国务院规定个人储蓄存款还要交纳个人所得税,其纳税额为利息的20%。要求学生到附近银行了解当前各种期限存款的利率,帮助爸妈算一算存款所得利息和利息税是多少。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纷纷向银行职员提出:为什么交利息税?有什么意义?目前主要有哪些储蓄方式?本金、利息、利率之间有什么关系?怎样求存款到期的利息税?这样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培养了自觉地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2.2 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小小采购员”这一实践活动,教学时要求结合班级联欢会采购物品这一题材,让学生设计一个采购计划。于是学生必须确定需要买什么物品,为什么要买这些物品,买多少,再要想办法了解各种物品的单价,做出预算,然后计算出一共要花多少钱,手里有多少钱,够不够,等等。通过这种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活动,学生兴趣倍增,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让数学又回到现实生活中。
  2.3 用数学的方法去调查和推断社会现象
  例如,学习“统计图”后,安排“交通中的数学问题”小课题研究,要求学生到市区各主要交通路口调查统计非机动车辆违规情况,然后将收集来的数据制成“市区主要路口非机动车辆违规行车统计图”,将调查分析结果写成一份研究报告。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在搜集、整理、统计、分析的活动中,学到的将不仅是数学知识的本身,更重要的是综合素质得到培养和提高。
  3 课堂作业:触角伸向生活的每个角落
  学生经常把课堂上的作业视为负担,这与作业缺少情趣、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忽视活学活用有关。数学课堂作业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整体素质,培养综合思考的能力。如六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例尺的有关知识,就可以运用这些知识帮助解决一些生活的实际问题。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资料,设计一个厨房,让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小组,成立设计公司,为客户设计。让学生学会在众多的条件、信息中选出需要来解决的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总之,培养和塑造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很多,归结到实践中就是需要教师从每一节课做起,真正地给学生一双生活中眼睛,让他们能在教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生活情境中,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只有教师有创造力,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只有在布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摩擦出聪明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白官屯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008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