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角色定位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姜必初 沈忱

  摘 要: 团中央、教育部提出为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提高学生的职业成熟度和职业行为意识,更好地构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全方位体系。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担负着学生管理的多重角色。辅导员如何定位自身的角色,有助于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水平,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向社会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关键词: 高职辅导员 职业生涯 角色定位
  
  2004年中央16号文件指出:“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的角色已经从刚开始的单纯政治教育者转变成现在以学生成才为核心的指导者、服务者等多重角色。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有利于学生实现职业与专业的对接,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生求职就业的本领。高职院校的学生有其特殊性,辅导员在工作中要认清自身在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运用科学的方法实践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角色,完成辅导员多重角色的转换,出色地完成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的重任。
  一、相关理论架构
  (一)职业生涯教育。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从事和负担的职业、职务、职位的过程。职业生涯不仅是职业活动,而且包括与职业有关的行为和态度等内容。职业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是以引导个体进行并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包括自我职业性格分析、确定职业目标、确定成功标准、制订职业发展道路计划、明确需要进行的培训和准备、列出大概的时间安排。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学生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
  (二)辅导员角色。
  1952年教育部规定在高校学生中实行政治辅导员制度;1980年确立了辅导员的双重角色,辅导员既是党的政治工作队伍中的一部分,又是师资队伍的一部分。1998年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辅导员的作用和地位的外延、内涵都大大增强,辅导员角色的定位开始模糊。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生活中的体贴人、学生上的指导者和心理上的疏导者[1]。辅导员是介于教师和管理人员之间的一个特殊群体,辅导员在与学生日常工作中扮演众多不同的角色。只有把握好角色定位,才能在日常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出色地完成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的重任。
  (三)职业生涯教育发展历史沿革。
  1908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创办了波士顿职业指导所,1909年帕森斯撰写了《职业的选择》,在世界范围内首次运用了“职业指导”,书中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的职业选择理论即特质因素理论。1939年明尼苏达大学从事学生辅导工作的威廉姆逊在特质因素论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辅导方法,包括分析、综合、诊断、愈后、咨询、追踪六个步骤,被称为“明尼苏达辅导学派”。1951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治疗》问世,推动了职业指导的重点从开发职业素质测试的技术向职业咨询的方法与技术转变,职业指导观念向职业辅导观念转变。20世纪60年代,生涯辅导理论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罗伊的人格理论、鲍丁的心理动力理论、霍兰的类型论、克朗伯兹的社会学习理论、克内菲尔坎姆和斯列皮兹的认知发展理论都形成于这一时期,虽然这些理论本身流派各异,传承不同,却有一个明显的共同发展默契,那就是将生涯辅导推向一个以注重个体生涯发展历程为重心的方向,使生涯发展走向正规[2]。1971年美国联邦教育总署署长马兰首次提出了“生涯教育”的概念。我国最早在1916年由清华大学周寄梅先生引入并实施了“生涯规划”相关课程辅导。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我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始学习和推广前沿理论和做法。
  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辅导员角色定位
  (一)辅导员实践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理念的传播角色。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一方面是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大量的毕业生走出校门涌入社会,但是用人单位常常是苦苦寻觅良才,却难寻有用之才,另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四处寻找就业机会,却经常碰壁,无用武之地。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教育是上述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调查问卷显示,62%的大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和工作没有规划,33%的大学生不够明确,只有5%的大学生有明确的规划设计[3]。如果大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职业目标,毕业时就会茫然不知所措,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指导者,在实践职业生涯辅导角色中,要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理念教育,使大学生刚入校就制定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根据职业规划来指导学业,增强学习动力。
  (二)依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实践学生职业生涯辅导角色。
  总体上来说,高职学生有学习动力不足和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特点;高职学生的生源大多数是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从进校的那天起,很多高职学生饱含高考失利情绪;对现状不满,又没有新的学习目标,缺乏远大理想,学习动力严重不足。90%高职学生来自农村,他们在自己的职业选择上往往忽略对自身和社会需求的客观分析。高职学校的辅导员要成为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指导者,就要对该类学生的特点有准确的认识。
  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不同地区、不同专业及不同年级的学生群体个性有很大差异。来自城市的学生比农村的学生自信、外向、乐观,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比较清晰;农村的学生学习比较刻苦,吃苦精神较强,但性格内向,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不善于表现和表达自己。低年级的学生面对自身职业生涯缺乏正确的认识,往往在指导老师的要求下才提交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而高年级学生经过实习以后,面对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感到无所适从。从专业角度上,工科类的学生职业生涯比较单一,很多学生毕业后就想从事和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对于自身职业的发展较为模糊;而文科类的学生更倾向于自由择业、创业。针对不同类型的高职学生,辅导员在实践职业生涯辅导角色中给予鼓励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观。
  (三)职业生涯辅导角色实践中的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
  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主要运用团体辅导的方式,向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教育。辅导员利用班会课、学生活动等机会穿插职业生涯方面的专业讲座,宣传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和如何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初期,辅导员可以召开职业生涯方面的专题班会或者聘请专门研究职业生涯教育的老师进行讲座,使新生从入学起就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如,我所带的机械工程系09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学习热情比较浓厚,有的学生想参加学生会活动,又想参加专业类别的兴趣小组;看到别人在校外打工,自己也想体验打工……几乎每天从早到晚忙不停,把精力完全分散。针对这样的情况,召开主题班会,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帮助他们确立职业目标,分解职业目标,进而制订计划书。这使得同学明确将来的方向,不眉毛胡子一把抓,有努力方向。同时利用计算机课的时间,让大家统一在就业网上进行能力测评,帮助他们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经过一个学期的教育,我发现同学们不再漫无目的地参加各类活动,大部分学生都根据自身的职业目标,寻找适合自己的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
  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个体辅导要求辅导员根据不同的个体目标,不同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价值理念因素、教育因素等,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职业规划。在实践过程中,辅导员应进行个体辅导时应是一个辅导者、参与者,根据学生个体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差异,帮助学生分析职业道路,而不是帮助学生确定职业目标。如,我所带过的08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班级大部分学生职业目标都很清晰,希望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模具工人。但是个别学生由于家庭比较困难,选择毕业后回农村工作,争当一优秀的农民企业家,对此类职业生涯目标进行指导时,我将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农村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适合的职业发展道路。因此在职业生涯教育过程中,将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相结合对于辅导员工作来说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辅导员在实践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角色中的问题与反思
  (一)辅导员日常工作繁忙,缺乏充实和提高的机会。
  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情况;学生入学注册、学费的催缴、出勤情况、帮助贫困生、就业指导等,还要负责相应的课程。只要与学生有关的工作就需要辅导员完成,辅导员的大量时间用于处理学生的事务,很少有时间钻研职业生涯方面的知识,缺少培训学习的机会。同时辅导员考评体系缺少对辅导员工作环节中育人能力的评价,这些是制约辅导员队伍提高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积极关注辅导员职业生涯的规划。
  辅导员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力量。辅导员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不仅影响到个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更影响对人才的培养。目前辅导员大部分是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他们在工作中有多重角色、任务繁重,虽然工作热情很高,但面临着工作、学习、生活等多个方面的压力。很多高职院校缺乏健全的辅导员职业准入机制,没有对辅导员的未来发展做出细致的规划,辅导员的专业、学历缺乏系统考虑,对辅导员的学历提升缺乏相应的保障,使很多辅导员对自己的发展感到无所适从和渺茫,阻碍了辅导员的持续发展[4],有些学校的辅导员出现了职业倦怠现象。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关注辅导员职业生涯的规划,为辅导员学历的提升提供便利,推动辅导员职业生涯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芳卉.浅谈大学辅导员角色定位[J].高校管理,2010.
  [2]朱以财.高职高专辅导员发展困境与对策思考[J].素质教育,2010.
  [3]李志强.艺术院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角色的定位与实践[J].江苏社会科学,2009.
  [4]王明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完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04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