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学生工程素养的培育与提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丁翚

  摘 要: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型人才,因此对在校生工程素养的培育是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本文从德育素质、安全素质、理论素质、技能素质四个方面探讨对高职院校学生工程素养的培育与提升问题。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工程素养 培育
  
  一、培养学生工程素养的原因
  所谓工程素养是指从事工程实践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一种能力,是面向工程实践活动具有的潜能和适应性。所以,“高素质、高技能”的本质是要具备从事专业的潜能和适应性。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科技日益进步,越来越多的高新工艺、高新设备被现代企业应用,而且更新速度很快。这对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员工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现实下,一个具备工程素养的专业技术人员或员工就能很快适应这个发展,就不会被淘汰。目前,企业的很大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或员工都来自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故对职业院校在校生工程素养的培育就显得尤为迫切。
  二、学生具备工程素养的现实意义
  一个具备工程素养的毕业生在就业选择、应聘成功率等方面无疑是占较大优势的。走向工作岗位后,能迅速适应专业岗位的要求,这样在职场的起步阶段就领先了一步。不仅如此,具备了工程素养还能更快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从而为个人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工程素养的几个方面
  1.德育素质
  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培养是进行其他素质培养的前提,是把一个学生培养成才最起码、最重要、最优先的条件,是推进另外三项工作的抓手。这个工作各个学校都是作为重中之重来实施的,也具备完善的、完整的制度与工作经验,因此,德育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工程素养的灵魂。
  2.安全素质
  我在几个学校做过调查,提到安全这个概念,很多学生和很大一部分专业课教师的理解是片面的、狭义的,回答最多的是“人身安全”、“交通安全”和“操作安全”。当然,不是说这三方面安全不重要,我们要把安全素质的培养贯穿在职业教育中,就一定要培养学生“广义的安全观”。所谓“广义的安全”的概念,包含了国家安全、民族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国际安全、区域安全、生态安全、企业生产安全等很多方面。每一个大类下还有许多分枝,比如“企业生产安全”项下就包含“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工艺安全、环境安全”四方面的内容。对学生安全素质的培养虽然不必把每种安全都要详细地学习一遍,但至少要让学生知道安全的概念是宽泛的,今后无论思考什么问题、做什么计划、设计什么东西、付诸什么行动,首要考虑的是安全问题。“安全无处不在”这个理念的把握是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之一。
  3.理论素质
  现在社会上有这样一个观点,就是职业学校的学生“理论缺失”。与其说这是一种观点,还不如说是一种偏见。这是把普通高校的培养模式与职业院校的培养模式混为一谈了,何况现在已有很多普通高校也看重技能培养。我曾在企业服务近20年,深深地了解到在企业当一个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到了一定高度后,如想再往前发展,理论的功底就是决定性的因素,也碰到了很多例子。
  当然,在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教学中,要做到理论培养和技能培养并重,就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专业课课程标准,在理与实的课时分配上仔细推敲,确定一个合理的比例。学生理论扎实了,对他们今后自身的继续教育和专业上的发展就奠定了基础。因此,理论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工程素养的基石。
  4.技能素质
  对于职业院校学生而言,技能意味着就业、生存、发展。
  要培养出高技能的学生,首先要有高技能的专业课教师。我认为专业课教师提高技能水平的路径有三条:一是认真地到企业顶岗锻炼;二是积极投身产学研工作;三是刻苦地训练技能。
  在技能教学中,一定要“在做中教、在做中学、在做中提高”。对有些实践性强的专业课,要与兄弟院校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依靠专业团队探讨和设计项目化教学方案实施教学。如条件许可,可带学生直接到相关企业的工艺段边干边学,由专业教师与企业专业人员组合成双导师,这样效果会更佳。
  在对学生的技能教学中,要创造出一个企业生产场所的情境,即“实践情境”。主要表现在:对学生按企业的工段、班组分组;发放相关的标准工艺文件;安全生产教育;按企业的生产管理形式组织生产(即使这个生产是最简单的);生产过程的监控与指导;生产总结与台账制定;实行质量检测制度评价成绩。
  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仅学到了相关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今后进入企业就会很快适应企业的运作方式,做的事情将会很规范、很专业,会少犯很多错误。而企业遇到这样的毕业生,第一印象会认为这是值得企业再投资培养的员工。因此,技能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工程素养的主干。
  总之,对职业院校学生工程素养的培育应从以上四个方面加以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专业的不同、课程的不同加以侧重,注意随时总结、随时修正、随时补充,只要是对学生的成长、学生的发展有利的东西就可以在教学中渗透,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出具备高工程素养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马能和.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及实证研究[M],2008:1-2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17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