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洋为中用,振兴职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2004年9月,笔者作为一名中等职业教育教师,有幸被教育部选送到德国进行考察与学习。考察德国的做法,受益匪浅,联系我国的现实,感慨万千。本文将考察学习的体会整理归纳,一一对照,以为借鉴。
  
  一、“双元制”职教体制打造了德国工业航母
  
  德国作为世界工业强国之一。其工业规模与水平在世界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拥有大量的品牌企业是振兴德国经济的关键,而确保企业产品质量的关键是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在德国,几乎所有的技术人才特别是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人都来自职业教育这一前沿阵地。都受过良好的素质教育。谈到职业教育,人们自然会想到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双元制”是指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紧密结合、以企业培训为主的职业教育模式,其成功的标志是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双元制”占据了德国职业教育的80%,几乎成为了德国职业教育的代名词,德国人以“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作为产品高质量的有力保障。并自豪地将“双元制”称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探究“双元制”成功的秘密。主要有五大优势可资借鉴。
  1、坚强的法律堡垒。德国法律规定:未满14周岁不能打工,没有技术不能上岗。对于想辍学的学生来说。无疑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障碍。对于不想或不能上大学的学生。唯一的选择就是进职业学校学习一门专业技术。这样,职业教育就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极大的发展空间,为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2、合理的用人机制。德国的企业根据自身岗位的需要向社会招录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企业或岗位。在面试和笔试合格的条件下。成为了“双元制”的学生。企业将这些学生派送到与之相对应的职业学校。如SIEMENS公司与Gelsenkirchen市的BTG学校的合作,JOHNE+CO刀具厂与BTG学校的合作。学生既成为企业的一名员工,又是学校的一名学生;既可享受企业员工的相应待遇,又要接受企业的监督;既要接受学校的教育,又要接受学校的考核,学校反馈的学生表现与考试成绩也能成为企业辞退学生的理由。毕业时,学生参加由国家工商行会所举行的严格而周密的专业考核,所得的合格成绩是学生获得毕业证书以及技术等级证书的依据。同时也成为企业最终录用的关键。所以。学生在三年半的职业学习过程中。必须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生产技能。
  3、过硬的师资队伍。德国非常重视师资队伍的质量。如同中国人常说的那样:
  “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学生的质量决定于教师的“技术和水平”。在德国。企业培训中有实训教师,职业学校有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比如,理论课教师走上讲台前,必须经历两个阶段,第一即大学教育阶段,他们在大学里至少要学习8-10个学期,需要学习一门职业教育主专业和一门普通教育副专业的课程。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必须在与学习专业相同行业的企业中至少实习12个月,毕业时通过第一次国家考试;第二阶段即预备期,时间为期两年。在此过程中,每周一天在教育学院学习,每周四天在职业学校学习,毕业时需通过第二次具有以下内容的国家考试:教育学院院长对预备期教师的考核,职业学校校长对预备期教师的考核,教学论文,上课(包括职业教育主专业和普通教育副专业两个方面的课程),口试(包括教育学和心理学);而职业学校实践课教师,则必须经历以下教育过程:普通中、小学教育与职业教育。师傅学校或技术员学校培训学习,考试合格,职业教育学培训(学习时间1-2年,需通过州有关教育主管部门的考试),实训教师必须参与专业资格培训和职业教育学、劳动教育学进修(包括职业教育的基本问题、计划与实施、心理学和法律基础知识等)。笔者在德国西门子公司实习了一周,接触了不少实训教师,这些实训教师都能走上讲台以广博的理论知识为学生讲解和答疑,又能熟练操作机床以精湛的技能给学生指导和示范,还能向学生灌输来自生产实际的生产组织、物流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不管是学校的理论课教师、实践课教师,还是企业的实训教师,都成为职业教育中的精兵强将,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创造了良好的师资条件。
  4、科学的课程设置。“双元制”特别重视学生的实践性环节。这也是培养高素质学生的关键。科学的课程设置把实践环节摆到最重要的位置。学生在三年半的学习时间内。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比例达到3:7。三年半中的七个学期。第一、二个学期。每周两天在学校理论学习,三天在工厂操作训练。在接下来的四个学期里,每周一天半在学校,三天半在工厂。最后的一个学期全部在工厂操作实习。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训练的时间,企业与学校在寒、暑假期间也给学生提供了专业实习的时间和空间。充足的操作训练时间和整齐完备的硬件。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其真正实现了从学生到员工零距离的过渡。
  5、高效的教学方法。德国职业教育中有很多的教学方法正在被很多国家学习和借鉴。
  (1)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特点。第一,在理论课教学中,“双元制”突出了整个培训过程的实用性。在教材内容上强调理论为实践服务,在教学安排上强调理论教学服务于实践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则大量采用直观性教学方法和“目标”学习法。教师大量使用幻灯、投影、实物和模型,采用演示性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在实验中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让学生眼、耳、手、脑并用,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激发其学习兴趣,加深记忆,这就是典型的“导引式”教学法。第二。在实训课教学方法上,德国惯用“项目教学法”和“导引式教学法”。在导引式教学法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的活动突出“独立”二字。第三,注重独立实施计划,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工艺、工具和材料,作出决策,并按计划实施。第四,独立检查计划是否全部完成。第五,对结果进行评估,并提出改正意见和措施。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得到了各方面的锻炼。
  (2)“项目教学法”的运用。即选择一个实际项目(任务)交给学生,让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具体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完全由个人独立完成;第二种是小组讨论指定计划,个人按计划实施完成;第三是小组讨论计划,然后进行分工,每个人完成部分计划(子项目),最后将子项目综合,共同完成整体项目。这样,有利于学生树立信心,独立思考,大胆工作,同时要求培养高度的责任心和质量意识,强化其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锻炼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项目结束,学生的计算能力、了解市场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等等,都获得了升华,久而久之,学生综合素质就会取得质的飞跃。
  考察期间。当笔者等手捧“双元制”学生制作的卷板机、千斤顶、汽车模型和铣床模型等项目作品时,都情不自禁地发出由衷的赞叹,同时也真正明白了德国发 电机、列车、汽车等工业产品雄霸国际市场的原因所在,同时也深感中国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任重道远。
  
  二、洋为中用,振兴职教
  
  我国职业教育起步维艰。直面其诸多不和谐音符的严峻现实,笔者作为职教专业教师,呼吁同行积极借鉴德国的成功经验,以解中国职教的燃眉之急。
  1、学习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振兴我国的职业教育。不看不比,沾沾自喜。多看多比,眼亮千里。当务之急。首先是增强我国职业教师“能力培养”的意识,提高教师技能水平。如何从目前“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到“以培训技能为主”,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文化课教师要紧扣专业教学,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更好地为专业教学服务,努力实现文化课教师专业化。专业教师也要紧扣实习实训,使教学更好地服务于操作技能培训,还要不断地到生产实践中去,到市场中去,持续地提高专业技能,努力使自己成为“双师型”教师,实现专业教师技能化。实习实训教师要力求确保学生一专多能,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协作能力、自我检查评估的能力,同时借鉴和学习国内外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培养的学生真正成为企业生产的生力军。
  2、对照自身问题,寻求解决途径。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一些与良性发展不和谐的音符,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些学校对学生培养的目标定位不明确。中职学校主要是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手脑并举特别是能熟练进行生产操作的劳动者。所以,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有些学校多媒体教室不少,实习实训场地却不多。“理论联系实际”被简单化为毕业前夕让学生见习见习,就算完成了学习培训整个环节的任务;有些学校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习实训,二者的比例远远低于7:3;有些学校甚至把实习实训当成点缀而走过场。显而易见,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可能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很难适应市场。对照德国职业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具有很强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经验,我们有较大的差距。
  二是职教师资上的欠缺。目前,职教师资主要有两种来源渠道,或是高校毕业生,或是工厂师傅,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各有侧重,但二者没有形成很好的统一。所以,前者“站”讲台,后者“带”实习,有意无意地在学生面前形成了理论与实践间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现在呼吁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正是因为我国拥有的这类教师太缺。因此,首先应该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借鉴德国师资培养的做法,以切实弥补不足。
  三是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欠缺。目前,职业教育工作者都感觉到对专业缺乏兴趣的学生难教。笔者认为,这一现状与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联。例如,很多学校培训机械加工专业的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在很长的时间里就是让学生使用简陋的工具(如手锯、锉刀和台钻等)配合有限的量具(如刀口尺、直角尺和游标卡尺等)进行简单的锉配,这样既难以培养出学生综合的专业素质,又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然,也有一些学校借鉴了德国的“项目教学法”,但因基本上在教师的包办下进行,并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达到“项目教学法”的真正目的。因此,不仅应该学习德国机械加工专业的“项目教学法”以及汽修专业的“模块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更应该真正地、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激发他们对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
  3、职业教育应该受到社会更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企业要更多地关注和关心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与职业学校真诚合作而互惠互利,为培养我国高素质的劳动者,振兴民族工业而共同努力。德国企业因在“双元制”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才成为最大受益者,当然最终受益的还是国家。企业家应该明白,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最终还是为企业生产服务的,企业与职校的脱节最终会对企业带来不利。对职校而言,离开了企业这一重要的“一元”,“双元制”便成了单枪匹马,也就势单力薄了。目前,职业学校越来越注重校企合作,但企业与学校合作领域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进一步、花大气力拓展。校企合作中,可以借鉴德国的“双元制”,加大合作的力度,共同致力于发展我国民族工业的伟大事业。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有用的就可拿来。可贵的就可借鉴。德国的“双元制”职教模式的成功是客观事实。“洋为中用”的口号在我国职教界已经喊响。只要科学地学习,灵活地应用,德国之石就一定可以攻中国之玉,中国的职业教育就一定能振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199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