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03-0186-02
  
  化学学科充满着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技意识和科学精神,因而在传授化学知识时应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教学应具有可行性、现实性。
  
  一、培养科学兴趣。增强科技意识
  
  在化学学科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充分挖掘、整理、提炼教材中科学素质教育的题材,贯穿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从而激发青少年的科技兴趣,增强科技意识。
  1. 以实验为媒体,激活学生的科学兴趣。现有中学化学教材中编排的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均是结论验证性实验,仅起到巩固理性知识的作用,对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力度不强。为弥补这一不足,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有机穿插、安排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趣味性实验,如玻棒点火、人造模拟火箭、白底显蓝字等,通过这一系统富含化学原理的有趣实验,激活学生的科学细胞,激发科学兴趣,从而使青少年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并立志于献身科学事业。
  2. 利用化学史,结合我国悠久的历史,对学生进行增强科技意识的教育。青铜镜、越王剑、四大发明使我国成为了世界文明古国;侯氏制碱法、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生命科学、生物固氮、唐敖庆院士的配位场理论,使中国屹立在世界科技前沿。科技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成为富民强国之本。青少年学生只有强化科技意识,才能适应未来高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也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3.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青少年学生只要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在广阔的科技天地就一定会大有作为。教师要教育青少年学生打破固步自封、科学到顶的僵化思想,继承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和科技财富,凭借当代高科技手段,就一定能在物质世界的各个未知领域有所发展、有所发明、有创创造,攀登科学高峰的光辉顶点。在化学教学的碳水化合物中,根据二氧化碳和水通过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生成淀粉,给出课题未来的大米能否实现工厂化生产。通过知识教学给出一个个课题,使学生树立科学无止境,只要肯登攀的科技意识。
  
  二、掌握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其核心是掌握科学方法,使他们具有研究、认识、发现事物规律的本领。
  1. 重视课程结构改革,更新认知方法,实施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法,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现有的化学学科知识是人类长期与自然界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运用往往就事论事,重结论,而缺乏对理论的创新和主动参与,不能正确掌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规律,从而导致僵化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针对这一实际,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有意让学生带着现实生活和社会的实际问题,置身前人发明创造的过程,参与实验,探索观察,分析、归纳、掌握化学原理,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科学方法。
  2.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开展科学活动的技能技巧。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化学教学中,不仅要精心组织实验,更应创造条件,尽可能地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通过实验,增加学生训练的机会和效果,培养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动手能力,这是其一;其二是启发、引导学生根据化学原理,改进化学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其三是重视实验的观察,正确对待实验结果,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其四是在化学实验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观察和动手,更重要的是在化学实验中,人为地创造环境,人为地控制物质变化的过程,在一定条件下排除干扰,突出主因,达到不同的实验目的,掌握实验的精髓。
  3. 揭示事物本质,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化学这门自然科学在研究物质的变化过程中,不管是微观还是宏观,总是充满“对立统一”的矛盾和量变引起质变的关系,如离子键的关键过程,碱与多元酸的互滴问题,两性氧化物和氢氧化物问题。教师应抓住这些问题的本质,并抓紧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
  4. 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方法。理论认识向社会实践的转化,就是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是知识向能力迁移和提高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过程。
  (1)我国是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腾飞,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组织学生积极投入环境保护,解决实施可持续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温室效应等,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写出小论文,使之真正认识到知识有用武之地,养成自觉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原则,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2)以校园科技节为载体,广泛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等科技活动。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自己设计、自找材料、自己动手开展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活动,将作品进行集中展示,并评选优秀作品,培养学生对理论指导实践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其科研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230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