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英汉两种语言的姓名对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姓名,作为各自语言文化的组成部分,在起源、构成原则和方式以及意义等方面都表现出很大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涉及到历史演变、文化传统、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从总体上来讲,英语中的姓名体现了英美民族强调个体与个性,尊重个人独立人格和主题意识的特点;而汉语的姓名则体现了汉民族尊宗敬祖,强调集体意识的特征。
  【关键词】英语;汉语;姓氏;名字;差异
  
  姓名,是人们用来指称某一确定的个人并与他人相区别的语言标志。每个姓名都有具体的所指,它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语言、心理、宗教、习俗、道德观、价值观、伦理观等方面的信息,所以,它是一种文化载体。
  
  一、英汉姓氏来源
  
  1.英语姓氏来源
  现代英语姓名主要源于印欧语系中的30 多个大小语种。英语民族之根本似乎是在英国,然而追根溯源,它的“根”并不限于英国本土,主要在欧洲大陆。在英国这块领土上,英语民族及其语言的形成经历了多次外族入侵(凯尔特人、古罗马人、诺曼底人等)和大英帝国本身向海外扩张才得以实现,英国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名,没有姓。直到11世纪,有些贵族家庭才开始用封地或宅邸来称呼户主,同时下层家庭也开始用技艺名、地名来区分同名的人的姓氏。到16世纪从伦敦开始后流行到整个英伦三岛。英国黑人,原本无名无姓,南北战争之后才有了自己的姓和明,不过有的是将主人的名作为姓,或将主人的姓作为名。英语中的姓氏有多种来历:
  (1)与教名通用的姓氏,如Adams 亚当(人类的始祖)、David 大卫(古代以色列国王)。
  (2)与地理特征相关的姓氏,如West韦斯特(西方)、Brook 布鲁克(溪流)。
  (3)反映职业身份的姓氏,如Smith 史密斯(铁匠)、Cook 库克(厨师)。
  (4)反映个人特征的姓氏,如Black 布莱克(黑色)、Young 杨(年轻)。
  (5)表示身体部位的姓氏,如Hand 汉德(手)、Back巴克(背部)。
  (6)与自然现象有关的姓氏,如Summer萨默(夏天)、Snow 斯诺(雪)。
  (7)与动植物有关的姓氏,如Bush 布什(灌木)、Bird 伯德(鸟)。
  (8)与饮食有关的姓氏,如Bacon 培根(咸肉)、Rice 赖斯(米饭)。
  2.汉语姓氏来源
  我国是世界姓氏起源最早的国家。大约在5000年前的伏羲氏时代,姓就被定为世袭,由父系传递。传递血缘文化的姓氏,记录了中国人五千年父系社会的进化史。中国古代姓氏来源如下:
  母系姓作为氏,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婚姻在不同的母系氏族之间进行,这样为别婚姻就出现了姓的概念,如姬、姚、姜等姓。
  图腾作为姓氏,远古人类相信图腾即人,人即图腾;人与图腾可以转化。如姜姓是上羊下女的结构,羊可以是姓姜的图腾。还有马、牛、桃、李等姓,都可能曾是图腾的标志。
  国名作为姓氏,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代,周王室将天下划分为许多国,并封赐给卿大夫,如齐、楚、燕、鲁等。封侯诸侯的子孙就以他们的祖先的分封国为姓氏。
  官职作为姓氏,如:中国的一些复姓来自于古代西周掌管户口、工程、司法等事务的官衔,他们分别叫司徒、司马、司空、司寇;汉代有治粟督尉。其后裔以次为荣从姓。
  族号作为姓氏,如虞、夏、商、殷等姓氏来源于其祖先的族号。
  名字作为姓氏,以先人的名字为姓。如周平王的庶子,自林开,其后代便姓林。
  民族融合作为姓氏,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带的姓,如慕容、字文、呼延等复姓。
  3.英汉姓氏的差异对比
  通过对比英、汉人名系统中的姓,我们可以看到下列几点国俗差异:
  (1)时间不同。汉语的姓约出现于4000年前的五帝时代,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到公元前221)开始为全民族所用。英语的姓名出现于诺曼底人入侵英伦三岛以后,即从1066年以后,所以,汉语的姓比英语的姓早出现约2000年。
  (2)最初的社会功能不同。汉语的姓最初是用以“区别婚姻”的,通姓不通婚,这在周朝之前已经形成。而英语中的姓从一出现就是家族、家庭的代号,用一指称一家人,如the Greens(格林一家);仅有社会交际的功能,没有区别婚姻的功能。
  (3)重视程度不同。汉族人对代表祖宗的“姓”看得很重,除过继、入赘、随母下堂等特殊情况之外,从不轻易改姓。女子出嫁、也不从夫姓,终生都用娘家的姓。除封建时代皇帝对有功之臣赐姓,已确立其高于他人的身份地位,或剥夺有罪之臣姓“国姓”的权利外,姓原则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在英语国家,人们对姓氏看得很淡,如姑娘出嫁通常都从夫姓(尽管法律仍允许用娘家姓),甚至有不少人把自己觉得不好听的姓改为好听的姓。这说明英美人对姓氏采取较为随意的态度。
  (4)适用范围不同。汉语中姓的使用范围较宽,除一般成李先生、王小姐、黎大叔、蒋阿姨等外,“姓+职务、职业”也可表示称谓,如黄经理、吴老师等。但英语中除了“Mr./Mrs./Miss+姓”外,仅有几个传统习用称呼,如Doctor, Judge, Professor, Governor,Mayor之后可加姓氏。因此,英语中姓的使用范围较窄。
  
  二、英汉姓名的构成及种类
  
  1.英语姓名
  英语姓名是由given name +(middle name)+family name构成的。赋名(given name)也称首名(forename, first name)、洗礼名(baptismal name)或教名(Christian name),通常由父母取,也可由亲属、社会名流或牧师来取。中名(middle name也称second name,它只在正式场合写出全名时才用,平时可省略或以首字母代替。家族名(family name)也称surname, last name,对应于汉语中的姓。例如:Richard Milhous Nixon 这个全名中,Richard 是赋名,Milhous 是中名,Nixon 是家族名。除了姓名外,一个人还可以有昵称(Pet name)、笔名(Pen name)、艺名(Stage name)及绰号(Nick nam
  (1)教名。英语国家多信基督教,婴儿出生后要到教堂举行洗礼仪式,并由牧师或父母为其命名,称为教名或洗礼名。英语名字寓意深刻,男子的教名多取自《圣经》或希腊神话,或古代名人,或文学名著中人物的名字,多有坚强、刚毅的寓意。女子的名字讲究优美、高雅、纯洁。如Alice(爱丽斯)代表真理,Dianna(戴安娜)是希腊神话中的狩猎女神,Sophia(索非娅)是智慧的化身。
  (2)中名。英语中名的出现有其历史渊源:17世纪,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科技的进步,英国人口急剧增长,姓名的雷同现象也随之增多,从而给交际带来了不便。为了避免混淆,人们便在赋名和姓之间再增加一个或几个词(皇家贵族有多到四、五个甚至十多个词),以示进一步的区别。这种后来加上的词便是中名。英语中名的来源通常由三种。一种是以亲属的姓或赋名来命名。第二中取自亲属以外的人的姓或赋名(一般处于纪念或崇拜)。第三种是以他人的双姓作为中名。
  (3)昵称。昵称是英语民族亲朋好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称呼。它由几种方式构成:在教名的基础上派生出来,如Andrew 一个教名就派生出两个昵称Andy和Drew;保留首音节的,如Donald 昵称是Don;采用尾音节的,如Anthony的昵称是Tony;不规则派生的,如William的一个昵称是Bill,Mary的一个昵称是Polly。此外,爱人之间也有有趣的昵称,如称爱人为my baby,my ice-cream,等等。
  (4)绰号。绰号是一种非正式的名字,是由他人凭其对某人的印象、特征所赋予的,它掺合了某人的形貌、性格、动作等方面的特征。在含义上,它可能是友善的,也可能是中性的,或是另人讨厌的。有的绰号带有普遍性,为很多人采用。如∶称readhead为Red(红发人)。新闻界把特别杀人犯Albert Desalvo 叫做Boston Srangler(波士顿的绞杀者)。在英语中,最典型的绰号要数“约翰牛”(John Bull)和“山姆大叔”(Uncle Sam)了,它们分别成了英国和美国的代称。
  2.汉语姓名
  汉语名字又姓+名构成。这种与英语名字截然相反的排列顺序可能与英美民族自古以来强调个性与个体,因而更重视名而汉民族自古有尊宗敬祖的宗法制度,因而更重视姓有关。中国古代人除了有名之外,还有字、号、小名、讳名、别号、官号等。
  (1)小名。小名也叫“乳名”、“奶名”,是婴儿哺乳期所取得名。小名一般较为随便,传统的小名有越鄙俗、越粗野越好的特色。这也英语国家的昵称的内涵及习用范围相去甚远。汉语的小名仅使用于家庭,只让父母兄弟呼唤,偶然也流行于亲友之间,外人叫不得,晚辈叫不得。
  (2)字。字是古人行冠礼时取的,有以“表德”。《华夏文化词典》说:“古人省三月而命名,二十岁官而取字。名只有一个,字可有二个”。字最初用于不直呼长者之名的礼俗。取字多冠以“子”、“公”、“卿”等美称。如三国时的赵云字“子龙”,周瑜字“公谨”等。
  (3)号。号是固定的别名,用来表示个人的意向,时人的褒贬。有人号、自号、绰号之分。人号是别人加给自己的封号,如诸葛亮称诸葛武侯。谥号也属人号,是人死后,别人根据他的德行才备、品行操守等而加封的,宛如棺盖定论。如:岳飞谥武穆,称岳武穆。自号是自己加给自己的封号,别名、别字、别号、室名大多属于此类。汉语人名系统中也有绰号,但和英语的绰号不同的是,汉语是表意功能极强的语言,其绰号所体现的寓意往往具有“一语道破、品评深刻”之特点。
  
  三、命名原则
  
  1.英语人名的命名原则
  英美人命名的主要原则是:意美吉祥,体现个性、个体。具体的命名方式则五花八门,十分繁杂。
  (1)以与宗教及《圣经》等有关的名称命名,取其吉祥之意。如:Abram(圣祖),Adam(人类的始祖),David(耶稣祖先),Angle(天使),Mary(圣母)等等。
  (2)以反映个性及个人独立人格的词命名。突出个性、强调自我是英美文化观念体现在人名上的比较显著的特征。为显示男子汉的英雄气概,人们常用与搏斗、武器有关的名称给男孩起名,如Oscar(长矛)等;为了表达敢爱敢恨的情感价值取向,人们将Charity(博爱),Knowledg(知识)等词用作赋名。如美国女作家Mercy Warran;植物学家Liberty Hyde Bailey等,从而扩大了英语赋名的词源范围。
  (3)以姓命名。据有关文献记载,17-18世纪,把姓用作赋名的情况只见于贵族家庭,到了19世纪,这种情况已十分常见。经常作赋名的姓有:Chester,Hamilton ,Warwick等。目前,这种现象在美国比在英国更常见。
  (4)以长辈名命名(通常以父亲、祖父名命名)。在英语民族中,父子同赋名的例子时有出现。为表示父子姓名的区别,英国人常在父亲的姓名后加the Elder,在儿子的姓名后加the Younger。而美国人的做法则是在父亲的姓名后加Senior(略作Sr.),儿子的姓名后加Junior(略作Jr.),如第39任总统James Earl Carter,Jr.(小卡特)与其父James Earl Carter,Sr.(老卡特)。
  (5)用两个原有赋名拼成新赋名。如:Roseanna(Rose与Anna的合成), Maybeth(May与Elizabeth的合成)等。
  (6)以动、植物名称命名。人们通常用弱小动物和花卉的名称个给女孩起名,以体现女孩性情温和、容貌秀丽的特点,如Calf(小牛)、Starling(惊鸟)、Dahlia(大丽花)等。而男性名常用的有Leo(狮子)、Arthur(公雄)、Gary(猎犬)等,体现出勇敢好斗的品格和气质。
  (7)以父母的期待命名。英语民族常用与学识、权威、智慧、力量、气质等有关的名称给孩子起名。如男孩名Alfred(好顾问)等;女孩名Keren(纯洁的)等。人们还常用历史名人的姓给孩子命名,把伟人的美德寄托在他们身上。
  2.汉语人名的命名原则
  中国人命名的主要原则是要音、形、意皆美。具体方式如下:
  (1)以直接反映儒学礼教内容的字命名。如以反映忠君思想的“忠”字命名的有“张自忠”;以反映五常的“仁、义、礼、智、信”命名的有“李宗仁”、“善雄信”等等。女子名字多用阴柔的字眼,或表示柔美(如:禅、娟、丽、),或表示闺阁内的金玉器玩、花卉草木(如:玉、珊、兰、),或表示女德(如:巧,慧)。可以说,这些直接反映儒学礼教内容的字在汉语人名中的复现率极高。
  (2)以诞生的情况命名。就是说,以婴儿诞生前后的奇瑞、证照、父母的感情、诞生的时间、地点命名。如根据孩子的生辰八字,确定名中缺少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的哪一行,就用该行的字取名,如缺水的取名福水、泽川等。
  (3)以排行顺序命名。古人有以排行代名的。此外,元代常以伯、仲、叔、季冠名,以示顺序,如王伯成、尚仲贤。
  (4)以纪念事件命名。如:孙国庆、李援朝等。
  (5)以父母的期待命名。为期望孩子的健康长寿而取的有延年、永年、鹤年、千秋之类;从消极的角度看,常取表示“不祥”或“卑贱”意义的字,如:中国农民取名“狗剩”、“二憨”、“石头”、“铁蛋”等,意在以邪压邪,贱而长寿。
  3.英汉名字的国俗差异
  (1)历史渊源。在古代,英语民族的形成经历了多次外族入侵才得以实现,这就导致其语言不可避免地带有外族的印记,英语人名也不例外。到了近代,大英帝国的不断外扩张致使英语姓名系统逐渐庞杂化。因此我们可以说,英语名字的语源是世界上众多民族语言聚汇而成的,丰富而复杂。而汉语名字自古至今两千年,一直是按照汉语自身的规律发展而完善起来的。
  (2)文化色彩。英语民族的人名有着强烈的宗教色彩,表现为受基督教和天主教的极大影响;汉语的人名则深深扎根于儒学和礼教的土壤中。
  (3)文字特点。汉语人名的结构方式丰富复杂、精妙迭出,这不能不说与汉字的表现力密切相关。汉语人名通常与该名的词义联系,充分利用和反映了汉字的特点,这就为汉语的人名提供了极其广泛的天地。英语的名字很少与该名的词义相联系,缺乏表意功能,但却具有强烈的符号性特征;取名时挑选余地较汉语人名少,难怪有人从美国好多城市的电话号码簿上得出的如下结论:男名中至少有1/4不是叫John就是叫William。
  (4)避讳制度。汉语命名讲究严格的避讳制度,即:对帝王避“国讳”,对圣人避“圣讳”,对祖宗避“家讳”;严格禁止使用皇帝、圣人、长辈名字中的字,甚至严禁使用这些字的同音字。而这在英语人名文化传统中是没有的。不仅如此,英语民族的人还经常有意为孩子取其父亲、祖父的赋名,以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和纪念。
  
  参考文献
  [1]乔继堂.中国人生礼俗[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
  [2]张龙虎,陈庆煌等.华夏文化辞典[M].华夏出版社,1998.
  [3]程立,程建华等.英汉文化比较辞典[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4]高玉华.英语姓名词典[M].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2.
  [5]淮鲁,子凡.英语姓名小词典[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
  [6]平红,张国杨.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1.
  [7]周海中.英与姓名论[J].中山大学学报,1992,(4).
  [8]张秋云.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姓名文化理念[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2).
  
  作者简介:周瑞(1979―),女,陕西汉中人,现执教于广西玉林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301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