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学习数学对于成人来说有一定难度,对于幼儿来说就更是难上加难。刚开始接触数学活动时,许多小朋友兴趣淡薄,甚至有逆反或害怕上数学课的心理。对于这样的小朋友来说,旧的数学知识都还没能完全理解又要接受新的数学知识,这样就非常困难。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而幼儿数学教育又有着自身的学科特点和规律,它需要教师系统地、有目的地设计和安排数学教学活动,来引导幼儿对数学的认识。
  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小朋友对游戏性的活动非常感兴趣。一次,吃完午饭后小朋友在室外玩耍,我看到一个小朋友手里正拿着一本迷宫书看得津津有味,而其他小朋友就围在他身边想和他一起看。我想,其实迷宫也是一种开发智力的探究性游戏,我开始看时有点看不懂,这个应该怎么进行,怎么识别,小朋友还教我。例如:喜羊羊想要回青青草原与同伴们一起玩,它怎样才能避开灰太狼,安全到达呢?上面不仅有可爱的动画形象,还有漂亮的背景颜色,幼儿对此很感兴趣,而且迷宫书操作起来也简单、便捷、有趣,幼儿也很喜欢。
  反思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怎样才能让小朋友喜欢数学活动像喜欢迷宫书一样呢?怎样才能将数学活动情境化,并且操作起来方便,让小朋友感兴趣呢?为此,我们想到了区域活动,区域活动是我们将数学知识渗透到一定的情境中,加之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因此,幼儿更感兴趣。我们开始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我们的区域活动中去,以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 透过区域活动,将数学知识情境化、游戏化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提高幼儿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开设了“敬老院”,敬老院里聘请了3位小朋友作为工作人员,6位小朋友当爷爷或者奶奶,我们给“爷爷”、“奶奶”制作了精致的“老年卡(拐杖)”。投放的配套材料有:不同颜色的题卡6套,每套3张;1~10的数字卡6种颜色,每种颜色4套。
  设置情境:爷爷奶奶年老多病,又没有人照顾,就被送到了敬老院。敬老院里的工作人员很少,不能照顾好每一位老人,因此爷爷奶奶就感到很孤单。就需要我们的家人(由幼儿扮演爸爸、妈妈、孩子)周末时,由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去看望爷爷奶奶。为了让爷爷奶奶不会感到孤单寂寞,我们不仅要问候爷爷奶奶,陪爷爷奶奶说话,还要陪爷爷奶奶做题,看谁做得快,在练习做题的同时,可以防止爷爷奶奶的智力下降,而得“老年痴呆”症,还可以让爷爷奶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这样的情境活动,可以让班上的每位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去。
  在开设“敬老院”之前,我们先进行几种教育活动。让一组家庭和爷爷做情境示范,先问候爷爷,介绍家庭成员,陪爷爷奶奶说话,再陪爷爷奶奶做题,老人做一页题(一页4道题),家人做一页题。例如:6-( )=5 请幼儿在数字卡里找出自己认为正确的数字并摆在上面。做完之后,让工作人员检查,正确后就让家人带着爷爷去其他区游玩。在进行集中教育之后,我们将进入到“题卡游戏”区域活动中。如此,我们既开设了区域活动,又练习了学习过的数学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幼儿也比较喜欢,积极性很高,试验两周后发现效果很好。
  二 投放操作性强、运用便捷、形象有趣的数学材料
  为了方便幼儿操作,让幼儿对题卡和数字卡感兴趣,我们在题卡上画上了各种漂亮的图案,在数字卡上涂上了不同的颜色和背景,让题卡和数字卡形象、有趣地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然后用过塑纸过塑,幼儿操作起来方便,并且还可以反复使用。我们在另外一个区设置“鸡尾酒吧”,在酒吧里投放10个大小不一、高矮不等的透明塑料瓶,里面装上颜料让它们看起来像鸡尾酒,再在瓶子上面贴上1~10的数字。幼儿到“鸡尾酒吧”来喝鸡尾酒时,先要选择喝第几号酒,然后工作人员请“客人”先玩折纸的游戏,然后再对客人要的酒进行调制。这个活动训练了幼儿对“序数”的认识,加强了幼儿对“数”的认识和“颜色”的认识,同时还训练了幼儿的纸工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幼儿对鸡尾酒非常感兴趣,它们端着“酒杯”学着大人们喝酒的样子,非常可爱。
  三 区域活动中设置大小情境,实现数学情境化教学
  在整个区域活动中,我们设置了大情境:家庭在“敬老院”每次看望一位老人,先问候爷爷奶奶,接着陪爷爷或奶奶练习做题,做正确之后才能带着他们出去玩,先去表演区观看表演也可以自己表演,带着爷爷奶奶去“健身娱乐会所”练习瑜珈,锻炼身体;再带着爷爷奶奶去酒吧喝酒,最后把爷爷或奶奶送回敬老院,看望下一位老人。活动结束后,我们为每一位工作人员发工资(小饼干),嘉奖优秀工作人员和幸福家庭。因为小朋友们都想争当幸福家庭,而幸福家庭的前提条件就是:哪组家庭做题做得最快,看望的老人最多,那一组就是幸福家庭。通过这样的大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练习数的分合组成、数的加减法、所学的歌曲和舞蹈、纸工、数的排序、数的序数等,达到区域活动游戏性与知识性的统一。这样,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我们的区域活动中,既实现了每位幼儿自主参与活动,又提高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还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实现了数学活动情境化教学。
  四 将数学活动融入到区域活动,可以关注到个别差异,从而进行指导
  小朋友的能力是有差异的,在进行区域活动时,小朋友练习数的组合和加减法时,其实就是在对所学知识是进行复习,这样的小组活动便于教师对那些能力较差的小朋友适时指导。一方面,平时能力较差不爱说话的幼儿可以在这时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促进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
  实践证明,要让小朋友学会数学知识,首先要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而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情境性、游戏性较强的区域活动中,并投放操作性强、生动有趣的材料,实现数学活动游戏化、情境化,让数学活动不再抽象。这样,既提高了幼儿的学习数学兴趣,又巩固了幼儿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如此,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区域活动中对培养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李锦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520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