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鲜小红

  摘 要:本文结合机制专业的教学实践,反应了机制专业的教学和毕业生就业的实际状况,分析了机制专业毕业生就业不容易的原因,提出了机制专业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机制专业 工学结合 高职教育 实训教学
  
  机械制造专业是高职院校中开设较多的工科专业之一。目前“技工荒”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但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的毕业生到企业只是从事一些低层次的流水操作,有的甚至只能跑推销做业务,有的企业甚至把毕业生当成廉价的劳动力,毕业生要找一个“相当”的职业十分困难。究其原因,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没有实行真正意义的工学结合,以至于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的用人要求分离,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要求脱节,刚出校门的毕业生不具备顶岗的能力。
  统计分析各高职院校机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发现他们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是通过理论教学、校内实训、工厂见习、顶岗实习,这样的教学流程。理论教学的根本依据是教材。校内实训一般为:制图测绘、金属工艺学实习、机床拆实训、机床检测实训,但其本质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其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工厂见习,虽然走进了工厂,其目的是让学生见习零件加工工艺和机床工装夹具、刀具、量具、辅具等,实际上也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而最后的毕业实习,基本上都是采用毕业生与企业单位间按双向选择的原则,毕业生带着意向性就业的目的进入到企业某岗位。学生毕业实习地方分散,院校对毕业生的管理也十分困难。这种实习既无明确的目标任务又无具体的内容要求,过程管理无法操作,目标考核难以进行,院校对毕业学习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学生各自为战的“放羊式”管理。纵观高职院校机制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不是工学结合,而恰好是工学分离。
  怎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工学结合,使机制专业的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企业岗位要求之间实现“无缝”对接,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路子,是职教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就机制专业学生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工学结合实训基地的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①可以根据机制专业的教学要求,按双向选择、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将企业引入校园,建设集生产实训于一体的校企合作工厂;②在广泛调查市场,充分分析专业教学的基础上,由院校投资或控股建设一批集生产实训于一体的经济实体。
  2.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紧紧围绕专业教学,拓宽就业渠道这一主题,本着为学生提供先进的实训条件、先进的实训环境、满意的就业岗位为宗旨,在本地区或外地区选择设备先进、技术先进、有发展前景的优秀企业,采用各种形式的纽带将企业和院校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建立可靠的合作关系,使之成为院校的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进入这些企业实习,成为这些企业的准员工,学生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学习任务也融入其中。院校不断完善校外基地实习过程管理的制度化建设,从而结束毕业实习“放羊式”的现状。
  二、大力倡导教学思路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遵循这样的思路: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教学过程传授知识同时教会学生运用知识的思维方法,然后再让学生回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其具体做法有如下四个阶段:
  1.任务描述,这是让学生明确自己当前的生产任务是什么。当然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任务一定是教师综合考虑书本知识和生存现场而设计出来的。
  2.知识传授,让学生掌握该课题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3.学生活动,这一阶段由学生动手制造产品或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上例,这一步就应该是学生根据零件、毛坯的要求和现场生产设备的实际状况编制生产工艺、组装夹具、动手制造产品。
  4.总结点评,由学生们共同讨论产品的制作效果、方法的合理性,以及改进的方向和措施。
  三、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
  我们的专业课教师往往善于传授知识,而缺乏实际操作经验,所传授的知识只能停留在理论上。通过工学结合,让教师的动手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由校企双方共同造就一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对于双师型师资队的建设,院校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优化教师成才的软环境。
  四、完善对学生评价的体系
  高职院校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一般来说仍然是一张试卷。虽然有的院校对学生评价是卷面成绩占70%,平时教师考核占30%。实际上教师考核这30%主观性太强,缺乏一个客观的、科学的、公认的操作细则。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后,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往往体现在“学”和“做”的过程中。因此应完善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强化过程管理,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建立评分细则,对学生作出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
  总之,机械制造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只要我们不断探索,日益完善本专业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具体方法,机制专业将更加兴旺发达,学生的就业渠道将更加畅通。
  参考文献
  [1]刘显泽.论职业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教论坛.2008.1.下.
  [2]何向荣.高职教育“三三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的探索和实践.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4期.
  作者简介:鲜小红,1967年生,四川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机械制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67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