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江苏素质教育的“宣言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45号文件”,一个多么亲切的称呼,一个当年包含着多少期待,到今天浸透了多少岁月风霜的称呼!“45号文件”之所以对江苏教育改革实践产生巨大影响力,是因为它来自实践,面向实践,又高瞻远瞩地引领实践。它是一线教师、教育专家和行政干部三结合的智慧结晶,它旗帜鲜明地提出江苏省小学教育改革必须着力于“把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转到以提高素质为核心的国民基础教育的轨道上来”,它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当“从小学起步、发展到初中、影响到高中”的三步构想的清晰思路,它措施得力――一抓观念更新,二抓理论研究,三抓队伍建设,四抓课程、教材、教法和考试、升学、评价制度改革;它真抓实干――从“点上实验”到“区域推进”,从学校行为到政府行为。总之,无论从哪方面看,它都不愧为江苏素质教育的“宣言书”。
  从1990年至今已近20年,20年来,江苏的素质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首先,关于素质教育的政策得到进一步的完善。继45号文件之后,江苏省教育委员会(教育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相继发布了一系列的文件,例如:《江苏省小学生素质基本要求》(1992),《江苏省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要求》(1992),《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意见》(1992),《素质教育十条基本要求》(1997),《关于建立素质教育实验区的意见》(1997),《江苏省改造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规划》(1997)等等。这些政策的研制与颁发,为实施素质教育和评价学生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实践依据,特别可贵的是,在这些文件陆续颁布的同时,教育厅通过督导室、评估院等专门机构及时对各市县和各中小学进行督导检查,保证了政策措施切实有效的贯彻执行,有力地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广泛实施。
  其次,素质教育实践在广大中小学得到长足发展。在课程改革上,江苏较早将课程改革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形成了优化学科课程、强化活动课程、开发环境课程的改革思路与措施,提高了中小学的课程意识,推动了全省中小学课程建设,形成了南京师范大学附中等课程改革的典型。2004年,江苏比全国提前一年进入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2005年,江苏整体进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并在课程实施水平、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信息技术装备与运用、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逐步显示出较高水平,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学生、教师、学校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方式,使基础教育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全面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促进了中小学生主动、活泼、积极的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在教学改革上,江苏较早提出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主阵地的思想,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素质化切入,强调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涌现出了泰兴洋思中学等教学改革的典型,以及“情境教学”、“尝试教学”等在全国有影响的教学模式,以李吉林、邱学华、李庾南等著名教育教学专家为代表的一代名师正在茁壮成长。
  素质教育实践的丰硕成果,为素质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使江苏的素质教育理论研究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当年,以“江阴会议”研究成果为基础撰写的《素质教育论》(毛家瑞、孙孔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是全国第一部关于素质教育的专著,出版7年后又分别作为“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和“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多次重版。此外,江苏还有一批具有全国性影响的研究成果,例如:《建设新课程――江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理论探索》(杨九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江苏素质教育调研报告》(彭钢,2005),《素质教育研究之研究》(孙孔懿,2007)等。“十一五”期间,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和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承担的省级重大课题《社会和谐进程中素质教育新发展研究》,正在有序进行之中,可望取得新的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020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