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苏锡常地区居民的教育观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以经济为纽带把苏锡常地区居民的教育观念和消费特点联系在了一起,主要对苏锡常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教育子女的方式和特点、经济消费方向、经济的增长与教育观念的联系作分析,并通过一些地区与苏锡常地区的差异作比较,来突出苏锡常地区教育和消费的不同。
  关键词:教育观念 经济纽带 消费特点 现代教育
  
  现在教育观念是指人们现代价值追求的引导,在教育实践、思维活动和文化交流过程中形成的与时俱进的教育认识和教育理想。教育观念的转变包括教育本质观、教育目的观、教育内容观、教育方法观、教育功能观、学校观、师生观等方面的根本性转换。消费是指消费者有意识地消费资料和劳务以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经济在教育和消费中起衔接和桥梁的作用。
  
  一、苏锡常居民的教育观念对社会发展有直接影响
  苏锡常地区经济发展背景及其对教育的需求在江苏经济良好发展的大背景下,苏锡常地区经济走势强劲。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苏锡常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334.08亿元,占江苏生产总值的62.1%,苏锡常地区整体已步入工业化高级阶段的初期。
  在苏锡常地区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多元文化交融碰撞、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积极调整高职教育的结构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高等教育必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特别是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积极调整培养层次,合理设置专业,努力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教育辐射作用,适应和促进苏锡常地区经济的发展。
  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主要是由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而层次结构的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各层次人才需求的比例来培养各种不同层次的技术型人才,促进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与高职教育层次结构的协调发展。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教育是为经济服务的。2005年,世界500强企业55家落户南京,100家落户苏州,64家落户无锡。随着这些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兴工业和现代管理制度的引入,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企业迅速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对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求日益走向多元化。
  
  二、经济在教育和消费之间起桥梁作用
  (一) 居民的经济水平的提高对教育也是有影响的
  经济的变革必然要影响教育的发展与变化,但经济的变革与教育的变化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决定的关系。恩格斯在论述历史的发展运动时就曾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在探讨经济对教育的影响时,作为理论研究的需要,可以撇开其他的影响因素,但在具体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中,则必须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否则,教育改革的措施就会出现片面性 ,进而导致整个教育发展出现片面性,不仅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会影响整个教育以至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消费水平的提高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追求更高层次的消费方式,消费领域不断拓宽。从江苏省2005年居民的服务性消费来看,文教娱乐、医疗保健支出较2001年成倍增长,其中用于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消费支出404元,增长1.72倍,占生活消费的比重由9.9%上升到11.3%,提高了1.4个百分点;用于医疗保健服务支出人均92元,比2001年增长67.3%,随着健康意识也被越来越多的居民所接受,购买保健品的支出也大幅度增长。
  苏锡常居民精神生活日益丰富,消费领域不断拓宽。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追求更高层次的消费方式,消费领域不断拓宽。对于苏锡常和苏北居民经济水平的差距导致消费观念的差别,所以我们应当积极引导居民转变消费观念,大力开拓城乡市场。
  (三)教育观念的改变影响着消费方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消费者的需求呈现“多样化”,一个消费动机的产生,往往是一个或几个需要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一个消费行为的实现又有几个动机做支撑。
  近年来,江苏城乡居民教育费用的持续攀升大大强化了居民储蓄意愿,影响了城乡居民家庭消费倾向。教育从幼儿园起就开始交各种赞助费、择校费、择班费,大学生的学费、生活费超出了居民家庭可承受的正常水平,从而导致居民家庭削减当前消费开支,增强储蓄力度。
  
  三、苏锡常教育和消费的融合
  从消费的角度看,苏锡常城镇居民作为消费者的素质还不高。
  (一)教育与消费之间的关系
  消费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消费力的大小,而消费力的提高,无论是整个社会的还是个体的,都依赖于教育。虽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整个社会消费力水平,但作为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劳动力的素质,却只有通过教育才得以提高。
  从个体消费力发展水平来看,一般来说,个体所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消费水平也越高。这是由个体所受教育程度与其收入水平的正比例关系所决定的。也就是说,个体所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收入也越高,使其有条件购买更多、更好的消费品,提高消费力。教育投入具有生活消费投入所不具备的特殊性,即它的持久长效性。教育投入的产出品是个体知识的增长、能力与技能的提高以及良好品德、习惯等形成,这种产出品经久耐用,使个体终生受益。总之,教育投入越多,个体收入也越多,从而使个体消费力得以提高。教育投入量决定着个体消费投入量及水平,这一点是由受教育程度在个体职业选择中的制约作用所决定的。
  (二)教育在消费活动中的作用--调节消费的功能
  个体消费范围及结构能明显地反映出其文化素质的高低,它是衡量个体消费能力大小的主要指标之一。社会的进步、社会总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为个体消费范围和结构的发展提供前提和基础,但二者之间并不同步发展,而是显示出较强的个别差异性,而文化教育则是导致这种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教育是连结个体消费结构、范围与社会总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成果的桥梁,它可缩小二者之间的差异。
  个体消费支出的范围和比例主要取决于个体的消费力及消费观念,而文化教育作为“第一消费力”和个体消费观念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对消费结构的合理化具有决定性作用。相反,个体科学文化水平较高,具有高水平的欣赏及享受能力,就会促使其消费需要螺旋式地向更高层次发展,使其消费品位不断提高。因此,需要通过教育,提高个体的素质,使之不断地追求那些高层次的消费需要,正确分配消费支出,才能提高其消费能力和消费效益,促使其消费结构更加合理、健康。
  教育是不可以停止的,消费水平也是要跟着社会发展的脚步走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认为在引进人才和作用人才方面,各级政府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转变政府职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应由政府承担的工作上,为企业较自由地使用和引进人才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之上扩大消费或提前消费来反促进经济的发展,将经济教育一起发展起来。经济和教育的发展都要做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 人民出版社出版
  [2] 程恩富《文化经济学》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3] 尹世杰《切实加强对精神文化消费的引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166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