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有种呵护叫“等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先生有一个勤快的朋友,自家庭院中始终收拾得干干净净。有一年他去远方做事,委托刘先生看护庭院。刘先生除了扫一扫院里的落叶,对那些破土而出的草芽从不去拔,任它们潜滋暗长。初春时,院子左侧冒出几簇绿绿的芽尖,叶子嫩嫩的,薄薄的,几十天后,叶子竟然蓬蓬勃勃伸展开了。暮夏时,那草居然开花了,五瓣的小花氤氲缕缕的幽香,花形极似野兰,只可惜它是蜡黄的,而开在林间的野兰却是紫色的或者褐红的。刘先生采了一朵去看一位研究植物的朋友。朋友告诉他,这是许多人穷其一生都很难找到的“蜡兰”。当刘先生告诉朋友时,他惋惜地说:“其实那些草芽每年都会破土而出的,自己以为他们不过是些普通的野草,芽尖刚冒就给拔掉了。如能等待一段时间,这些蜡兰早就发现了。” ……
  有了“等待”的呵护,蜡兰才得以蓬勃生长,绽放花容;有了“等待”的呵护,刘先生才得以发现这稀有的兰花品种。可时下,面对日益加快的社会生活节奏,人们在教育上早已忘记了“等待”也是一种呵护,总是盲目地拔掉那些还没有开花的“野草”,从来没有意识到他们“长叶”需要等待,“开花”需要等待,“结果”更需要等待。相反,许许多多“超常育人行动”却让人们看的眼花缭乱:大大小小的速成班犹如春草蔓延;形形色色的特长班也胜过雨后春笋;林林总总的教辅材料更是高如小山……忽略了“等待”的教育没有获取到“高效益”,相反却带来了不少负面后果,烦躁的不仅仅是家长、教师的“恨铁不成钢”,更表现在许多学生“天生我材本无用”的消极状况,甚至是其“自暴自弃”的对立情形……何不试着在教育实践中多一些“等待”呢?
  首先,等待是教育曲折历程中“尊重的春风”。处于成长的孩子和那些“破土而出的草芽”一样,在心理、生理上都是富于变化的,最不稳定的。育人者的评价、态度、方法和速度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就像春风一样重要的。耐心的等着他们证明自我、展示自我,静静地等待他们自主发现自我的价值和自身的不足,用温馨的方式充分调动其主动成长的内动力,这种“等待式呵护”不仅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如果对学生暂时的缺点、不足、错误缺乏等待的意识,甚至不分场合地当众揭短,挖苦讽刺,严重的打骂体罚,就会像寒风一样让学生的身心受到极大伤害,甚至导致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完全毁灭。
  其次,等待是自主成长过程中“激励的阳光”。在教育中学会等待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对每一个富有个性的孩子一种无言的信任和激励。育人者的“等待式呵护”应该摒弃“或花或草”之喜厌、“或铁或钢”之爱恶、“或黑或白”之区别……公正地、耐心地对待每一名孩子,不主观地臆想,不盲目地评价,不草率地否定,不轻易地放弃,让他们可以享有证明自己价值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的教育活动才会是有效的,才是适合名贵的“蜡兰”、平凡的“小草”、顽劣的“刺梅”等不同教育对象“成长的温度”。
  再者,等待也是教学相长实践中“创新的温床”。施教环节具有清晰的生成性,“不速之客”也好,“节外生枝”也罢,在等待中观察,在等待中思考,在等待中点拨……这个等待过程,既是施教内容即时拓展的机会,也是施教技艺即时锤炼的过程,考验施教者也锻炼被施教者,此时,育人者就地取材或者因势利导而创设出的各种恰到好处的“育人技艺”,无疑是其提升自身育人水平的最佳时机;对于教育对象来说,不管是智商还是情商,其自主的参与过程都是一个自我展现和主动蜕变的历程。
  有种呵护叫“等待”。正如每一棵草都需要等待花期一样,教育同样也需要恰当的等待。让教育实践多一些有意义的等待吧,相信这样的“呵护”所孕育出的绝不会仅仅是一株株绽放的蜡兰。何不尝试着“等待”一下呢?
  作者单位 山东省枣庄市中区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362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