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情感之水浇灌心灵之花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情感”教学;以境育情,以情激情,达成师生之间的信任;以爱引情,以图育情,亲其师而信其道;以言激情,以读悟情,激起师生感情共鸣;以知育情,以情促知,让师生情感得以升华。
  关键词:情感课堂 情感共鸣 知行统一
  
  海德格尔在《青少年发展心理学》中这样讲道:“人被扔进世界后,首先产生的是各种心情,心情先于认识。情通理自达,理有赖于情,认识不能脱离心情一秒钟。一切认识都要有相应的心情陪伴着,情感是认识的源泉、开端、桥梁、动力,是开启心灵的钥匙。”这段话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情感是维系教学双边活动的黏合剂,是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并运用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普遍处于一种尴尬的状况。一方面,从学生的健康成长、人才的培养、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发展需要出发,思想品德课起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从存在的实际情况看,在教学中普遍表现出的是学校不重视、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情况。从效果来看也不能令人满意,当今中学生普遍存在着:重视的,只重视分数,为分数而学习,知行脱节;不重视的根本不想学,觉得课上所讲的都是一些与现实不相符的,甚至是骗人的空话、大话;还有一些学生认为,现在中考社会思品这门学科反正是开卷的,所以也无所谓听不听、学不学了。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课堂一直缺少了一样东西――情感。我们的传统教育,长期以来由于受特殊认知模式的影响,认为课堂教学是纯粹的智能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从认知角度单线突进,使教学潜力的发掘受到限制,造成学生厌学,学习效率下降,身心健康受损等副作用。这种认知和情感的失衡现象,使教学的功能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在课堂上所侧重的是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很少涉及到情感教育。教师的努力工作,就是为了有效地传授知识,学生的学习就是为了有效地掌握知识,至于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命智慧,思想火花,情感内涵则被忽视。学习过程中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不曾涉足,教师自身的情感启迪不曾达到,即便有教师提到情感,也是诸如“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之类的大话或几句硬邦邦的 “你应该如何,不应该如何”的教条,理论说教成分太浓,而学生心中、师生交流中的情感在课堂上根本达不到沟通,找不到共鸣。这种忽视学生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生命的教学,是一滩死水,体现不了教学的生命激情,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更无从寻求“心灵的感动”了。这样的教学,忽视了情感因素,尤其是忽视了积极的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及学生自主学习中的作用,学生为学知识而学或是为分数而学,学得艰辛,学得机械。长此以往,学生成了掌握知识的机器,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乐趣,会越学越厌,越学越糟。针对初中生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 ,我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注重于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良好的效果。笔者有一些思考,现摘录部分与大家商榷。
  
  一、以境育情,以情激情,达成师生之间的信任。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育是心灵碰撞的艺术,需要有良好的情感氛围。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师生间合作的纽带,其具有很强的感染性。所谓感染性,就是以情动情,就是使情感刺激者和情感感受者的内心产生相同的情感体验,即师生的感情共鸣。教师是课本和学生心灵共振的传递者,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微妙的感情交流。教师要让学生动情,首先教师要对教学倾注满腔真挚的感情。教师要首先进入角色,用准确的情感,用发自内心的饱满的激情去感染学生,创设最佳的氛围。只有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使受教育者产生心灵感应,产生动机,形成信念和世界观。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应以自身良好的品德作表率,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教师的真情,有助于学生自愿打开心灵的大门,将教育者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又是学生进一步把思想转化为行动的催化剂。
  九年级思品“承担对社会的责任”一课,需要引导学生“要与祖国荣辱与共”时,我以悲愤的语调历数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疯狂掠夺,愤怒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屠杀南京30万同胞的暴行。“侵略者展开杀人比赛,尸横街巷,血流成河。血泊中的婴儿哭声伴着刽子手的狂笑……”随着我声音的颤抖和拳头的挥动,同学们个个绷紧嘴,闪动泪花。我点明了“落后会挨打,贫穷就受辱”的道理。我话锋一转,“沉睡的雄狮苏醒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在东方!”我兴奋地讲了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和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同学们脸上绽出了欣喜的笑容。最后,我在黑板上写了“国耻我辱,国兴我荣”八个大字,让同学们高声朗诵。这是以情激情效果的体现。
  在上“让生命更精彩”一节课时,为了实现“珍爱生命”教学目标,我借助多媒体创设了模拟空难的生动情景:民航客机在空中飞行,学生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感觉自己正在乘坐飞机旅行;突然,广播里传来乘务员凝重的声音,飞机出现故障,学生置身空难即将发生的瞬间----我不失时机让学生在“生命最后三分钟” 里,写下生命即将终结时的留言。此时此刻,教室里多媒体屏幕上显示着3分钟的倒计时,时钟滴答的声音震撼着学生的心,生命的短暂与可贵在此时此刻让学生得到了充分的体验。学生奋笔疾书,表达出对生命的无限渴望和眷恋。生命的可贵只有在生命终结时才能够感受到,但是,生命只有一次,无法试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学生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地体验了生命的可贵。珍爱生命,不是教师说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体验出来的。这是以境育情效果的见证。
  
  二、以爱引情,以图育情,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育家赞科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的确如此,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护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老师通过关心、爱护学生,从而赢得学生,使他们对老师所教的课产生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人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他就不会把学习看成沉重的负担,相反,他将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出现,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愉快的学习中去。另外,在课堂学习中,利用好课本插图,对学生进行以图育情也很有教育价值。如在上人教版九年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课中,我充分利用第70页 “红军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图和第119页“长征会师图”,学生们通过看图和图下的解说,清楚地知道了红军长征途中的种种事迹,从而孕育了爱红军战士的情感,进一步加深了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这是“以图育情”的典范例子。
  此外,教师的某一种要求和意见,只有被学生认作为是出于真正的关怀和爱护时,学生才会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才会对教师的意见和要求产生肯定的倾向而被愉快地接受。相反,同样的要求和意见,如果被学生认作是教师故意的非难、恶意的打击,学生就会引起抵触情绪和行动上的抗拒。可见,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是赢得学生信任的基础,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心理前提。在教育实践中,倘若教师把爱生情感“投射”到学生心里,师生间就会有心心相印的体验。师生情感上的一致性,会引起双方心理的“共鸣”和“共振”。心理学研究成果业已表明:在师生情感的“共鸣”、“共振”期所给的教育,学生的可接受性最强,教育效果亦最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以言激情,以读悟情,激起师生感情共鸣
  
  语言是最有力的刺激物,因为语言中充满着情感。含情的语言能使人得到感染,引起共鸣。在教学中,教师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激情作用。“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实现”,教师运用语言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情感教育的成败。教师恰当的情感语言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渗透着强烈的情感色彩。这种教学双方情感交流的互动,对促进学生思维活跃,想像丰富,记忆持久,对培养学生相应的情感和提高教学效率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能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要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抑扬顿挫的语调,富于变化的语气,引人入胜的语境。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结合起来,声情并茂,“一石激起千重浪”,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这样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情感发展。如教学《生命的强者》一文中,我指导学生朗读“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人们遇到困难时,出现一些消极的想法是很自然的,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生活的强者。”“即使跌倒一百次,我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通过指名读、范读、引读、分组读、齐读,学生对张海迪的敬爱之情发自肺腑而溢于言表。通过这样的反复朗读又何愁不能感化、教育学生呢?
  
  四、以知育情,以情促知 ,让师生情感得以升华。
  
  我们知道,单纯地对学生说教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同样单纯地采用感化而不伴之以说理,也难以使学生产生有原则、有深度的道德情感。“知之深,爱之切”正是这个道理,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使他们知道应该怎么做、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如在上九年级《学会合理消费》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树立节俭消费和珍惜劳动成果这一意识时,我让学生模仿农民伯伯插秧、割谷等动作,仅练习1分钟,就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到田间劳作的辛苦。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知识和情感互相促进,教师和学生互相感染,情感自然升华。
  如在学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时,我了解到很多学生对经理、董事、白领等十分感兴趣,而对身边的普通行业如美容美发、种植养殖等嗤之以鼻。为此,我特设置了如下问题:未来职业我选择。A国企B民营企业C外资企业D美容美发行业E养殖种植行业。由于问题的设置选择面宽,并且是学生的兴趣点,学生们十分踊跃,争相表述。但大多集中在国企、民营企业、外企等行业,即使个别同学说创业,也是尖端行业或是时尚行业,这与我之前的预期一样,很少有人选择种植养殖、美容美发。可见学生心中对有些行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仍持偏见,而这些又恰恰是一部分学生将来不得不面临不得不接受的一种选择。找到根源才能有的放矢。我以十分轻松的口吻说:如果我还有选择的机会,我会选择美发。第一,美丽了他人也感到了自己的恶价值。第二,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人们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精神的享受。第三,美发收益也不错。看起来轻松平常的几句话消除了学生认识上的误区,无形中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认识上、情感上认识到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劳动的价值无处不在。这样的教育设计贴近现实,贴近学生思想的挣扎区,能帮助学生分清是非,解学生之惑。
  总之,没有情感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没有引起师生情感共鸣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所以教师在与学生教与学的互动中,必须运用情感的正确诱导,利用师生的正向的、积极的情感,使师生同处于身心的最佳状态,激发起创造性劳动的巨大热情和潜能,学生才会在心灵的体验中,思想的顿悟中,情感的共鸣中,达理而通情,知理而动情,自觉长久地做到知行统一,形成理想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
  
  参考文献:
  1、《教育新论》 鲁洁等 江苏教育出版社
  2、《浙江教育研究》 2008第3、4期
  3、《情感教学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4、《思想政治课教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344期第38页第345期第37页
  5、《政治课教学》 2009年第3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869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