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造语文课堂的生机与活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生命灵性的学科。语文课本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活生生的生命体,因为课本中的语言是为人类所特有的生命现象,由语言组合而成的课文,更是作者的灵与肉、气与血和客观事物化合而成的产物。这些课文或显示了作者洞察人生的深刻哲理,或渗透着作者善良的人性,或表达出作者追求正义和真理的呐喊……无一不是作者心灵的展现。而学习的主体学生更是活生生的生命存在。所以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挖掘自身潜能,张扬学生个性,让语文课充满生命的灵性。
  一、改语文课为室内生活剧,激发学习兴趣。生活是大舞台,各色各样的人都在表演着自己。课堂更是如此,老师或学生可以做导演,学生做剧中的演员,他们各自扮演自己的角色,通过扮演让他们发现生活的哲理,指导自己的言行,追求人性中的真善美。讲完《鸿门宴》后,给同学们留的课下作业是结合史料自编自演话剧《鸿门宴》。学生兴致极高,课下努力排练。表演时能够注意自己的表情、动作、语言的个性化。通过表演,学生充分认识了剧中人物性格:项羽的年轻气盛,不可一世,刚愎自用;刘邦的老奸巨滑,老谋深算。深谙项羽失败是历史的必然。但项羽的坦率豪爽,气度豁达,忠厚诚实,宁愿慷慨悲壮地死去,也不愿屈辱惭愧地苟活的人格魅力涤荡着同学们的身心,项羽人性中的真善美指导着学生前行。将课本剧搬进课堂,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了学生潜能,张扬了学生个性。
  二、让歌声飘荡在语文课堂,营造美的教学氛围。语文教学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能让学生感受美,创造美。在教学中,适当地把一些歌曲引入课堂,可以给学生提供感受美、品味美、接受美的熏陶机会,能够增强教学效果。开讲前,可以利用歌曲制造气氛,引领学生进入特定的学习氛围。课前放跟课文相关的歌曲,以此唤起学生对头脑中储存的相关故事、人物的回忆,特定的学习氛围顿时被营造起来。如在学习《胡同文化》前,听一段有关胡同的京韵大鼓,可让学生对不熟悉的胡同有个感性认识,并通过唱词了解胡同的某些特点,通过唱腔体会京韵,感受胡同的文化气息。教学过程中,也可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歌曲,引导学生重点品味歌词,通过对歌词的赏析加深对作品主题、人物形象的理解。讲完《林黛玉进贾府》中宝黛初会时,放一曲《枉凝眉》让学生深入理解宝黛二人的爱情悲剧;分析王熙风的人物形象时,听一曲《聪明累》,歌声中: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使学生对王熙风的人物形象和悲剧结局有了更深的把握。学习《鸿门宴》时,结合屠洪刚演唱的《霸王别姬》、《垓下歌》以项羽的内心独白的形式反映项羽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深入了解人物分析人物形象的目的。歌声飘荡的语文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有优美意境和审美空间的课堂。
  三、探究课堂教学艺术,弘扬语文教育精神。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应具有艺术性,因为现在的语文课文大多是文学精品,艺术作品教学呼唤教学艺术。让语文课堂高悬艺术的明灯,洞开学生心灵的艺术之窗,引导学生去鉴赏美、创造美、弘扬语文教育精神也是现代教学的理念。在教学中,抓住课文中能够激发学生感情的诱导物,让学生的感情与课文作者的感情交汇在一起,经过点拨后升华成为相应的理念,就能使情和理得到统一。进而启发思考,探究情和理怎样表现为美的语言形式,这就获得了知识。再往前走一步,就是把知识用于读、写、听、说的语文实践,于是形成了能力。在这情――理――知――能的连环导引过程中,学生的生命体与课文的生命体发生了碰撞,学生的心灵与课文作者的心灵进行了互相应答。讲《雷雨》时,为鉴赏周朴园衬衫上那朵梅花在剧情发展和人物刻画上的作用,可设计对对联、赏梅花的教学环节。出示两个上联:
  (1)一朵梅花连结三十年离合了犹未了;
  (2)三十年风风雨雨梅花依旧留清香:
  课堂立即活跃起来,同学们推敲,斟酌。佳联共品评,疑义相与析。全班选出最佳的下联:
  (1)一个萍字凝聚两代人恩怨悲亦更悲;
  (2)两代人恩恩怨怨浮萍总是枕寒流。
  就这样,学生面前的课文不再仅仅是点、横、撇、捺的静止符号,而是能体味到其中的睿智的哲思,美好的情愫,跃动的血脉,震颤的灵魂及其映出的历史的沧桑和时代的光华。于是,在艺术享受的心醉神迷中,灵魂不断得到净化,感悟力,理解力,鉴赏力和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就次第走上一个个新台阶。
  新课程理念呼唤以“人”为本的教学,新课程价值观在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了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融入自己的智慧和情感,充分调动学生,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语文课充满生机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灵性。
  
  单位:河北承德县一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002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