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太极拳教学的教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文毅

  摘要:在普通高校大学生太极拳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开始高涨但很快下降,接受动作缓慢、易忘,导致不学,教师教学吃力,导致不教等现象。本文通过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分析了现今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的现状得出相应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太极拳;兴趣;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852.1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8)33(c)-0068-02
  
  高校体育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关键,把太极拳作为终身体育锻炼的一种技能进行传授,为学生终身体育服务。目前在普通高校太极拳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没有学习太极拳之前兴趣非常高涨,但是通过几节课的学习之后,会出现不再愿意学的思想,使得教学吃力,导致失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掌握太极拳的动作要领,突破动作难点,顺利完成教学成果。对陕西职业技术学院2002级-2006级共四届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研究、总结,合理运用较好的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对太极拳的学习热情的培养,促使学生较快的掌握动作,提高学生练习太极拳的兴趣,以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一、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有人这样说过:“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看对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没有兴趣,这不能有丝毫的强迫”。可见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内驱力。心理学定义兴趣为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为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人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教育实践证明,使学生感到有学习的需要,是学习的根本动力。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精粹,其重要性只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在普及和推广太极拳过程中,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成为让许多教师犯难的事情。所以只有让学生提高学习太极拳的兴趣和欲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不了解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重要的一点是“心静”。也就是说,不管你做哪种动作都要放松肌肉、表情,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在舒缓柔和的节奏中,配合以起吸落呼或开吸合呼或者一直自然的呼吸,使整个练习过程处于“意领身随”“圆活自然”“协调完整”的意境中结速套路练习。学生认为,特别是男生无法达到“心静”,认为太极拳运动量小,动作过于缓慢、柔软,不具备防身功能,只适合中老年人进行身体锻炼,不符合富有朝气、活泼好动的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不适合目前阶段学习。不如打篮球、踢足球,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应及时加以纠正。教师可以采用音乐的伴奏下,非常顺畅、轻松的完成整套动作,当然要有一定的动作负荷,使学生产生太极拳也是很好的健身方法。再以讲述目前我国太极运动的在世界各国的发展及太极运动对大学生德行的修养来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
  (二)、不了解太极拳的技术特点。学生学习太极拳动作时,接受动作缓慢、无法领会动作要领,除了教学方法不足、学生课外没有勤加练习之外,最主要的是没有掌握动作技术特点。
  在太极拳的套路上。首先头部的转动不能有歪斜和前倾后仰等错误动作出现;面部自然轻松。其次,上肢必须作到,舒指塌腕,沉肩垂肘,两臂在运行中始终保持弧形,运行的轨迹也是弧形。再者,躯干自然上顶,不能前倾后仰,躯干的运动要以腰为轴,同时带动两臂运动。最后,下肢要求重心转移要到位,虚实要清晰,脚要求轻起轻落,前落脚跟后落脚掌。
  
  二、注意太极拳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成败,教学效率的高低和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因此,教学方法问题解决的好坏,运用是否合理,就成为能否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一)、教师进行动作示范及站位。1.示范可以使学生了解动作的形象、结构和神态。正确而优美的示范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对动作的理解。对较难的动作或学生水平较低时,应按照分解教学法做分解动作示范;简单易学的动作或学生有一定基础时,则做完整动作示范。为了便于学生观摩,可进行正面、背面示范或侧面示范。教师的动作示范要求不断地改变单个的、组合的、完整的技术示范、不断应用不同速度的动作示范以便让学生看到细节的变化,边讲解边示范,力求动作到位清楚。这些相对于其他运动项目的示范而言是劳累许多的,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吃苦耐劳为学生做出表率,动作示范标准,推动学生更加刻苦学习。2.教师合理的站位在教学中也十分重要。普通高校体育课学生上课人数相对体育院校学生较多,那么教师的站位就相当重要了,学生多会出现后排学生无法看到完整的动作示范,在示范的时候就要不断地变换位置,由前排到后排,在由后排到前排,能够使前排、后排学生都能够清楚的看清教师的每一个示范动作。最好教师能够站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这样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看清完整的动作示范。
  (二)太极拳涉及的手型手法、步行步法比较多。太极拳的步型有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步法有进步、退步,在教学前可以先将各种手型手法、步行步法以及简单的动作分别进行练习,先练习下肢动作,再练习上肢动作,最后完整教学。
  (三)太极拳个别动作不容易掌握可采取提前、多次教学。就是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后,再把个别动作提前,每节课都进行教学,要求学生不要急于求成可以慢慢掌握,通过数次课教学学生可以逐步领会动作要领。
  (四)利用太极拳的动作运动特点调动学生积极性。太极拳有个别动作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学习时掌握较快,可以提前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中要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学会消化。刚开始教学时要粗线条的进行,待学生基本清楚动作运动的路线和方向时再进行细节方面的精雕细琢,防止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前几节课的教学任务要少,要让学生感到掌握难度不大,当动作掌握后练习时很有趣。教学任务不能过大,以免学生在没有掌握已学动作,又要接受新动作导致积极性下降。当完全掌握前6-8个动作后可以大幅度的加大教学任务,推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太极拳动作技术的讲解。讲解技术动作时力求通俗易懂不必过于追求细节,只要学生能理解就好,不要过于繁琐、专业。最好是学生能以教师讲解的动作要领为基础,结合已有的动作表象总结出自己的口诀,可以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同时学生能够更容易记住动作。例如:在教“手挥琵琶”的动作时,将整个动作完整示范后,简单讲解后可以把它比喻成坐在椅子上弹琵琶。
  (七)太极拳教学过程中表扬的运用。心理学认为: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机会,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及时地表扬先进学生,私下鼓励学习较慢的学生,利用学得好的学生带动学习较慢的学生、不认真学习的学生,使大家共同进步。当然,有时也要不时的对全班进行表扬、鼓励、批评、以及和其他班级对比推动全班进步。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信心也能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
  (八)在学生学习掌握技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要适时地加进音乐得氛围。音乐在太极拳教学中能够起到特定的伴奏效果,口令、音乐可辅助太极拳教学,一方面能让学生懂得控制太极拳练习的节奏;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下,全身心的投入到练习当中去,而且还可以掌握每一个动作的快慢及衔接,更容易使学生掌握动作技术要领,达到在“心静”的意境中自由自在完成。
  (九)太极拳教学可采用“分组”教学法。就是把整套动作分成一个一个独立得动作,逐个教学,这样动作简单容易掌握,学生兴趣也高,即时一两个动作不熟也不影响其他动作的完成,不会造成学生因为个别动作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影响教学效果。最后,再把动作衔接起来练习。
  (十)太极拳教学可采用表象训练教学法。表象是人脑对过去感知的事物形象的反映,是一种心里活动过程。运动表象是人脑对过去感知的运动物体、肌肉动作在人脑的重演结果,其生理机制是知觉的痕迹在人脑中的重新恢复的一种表现。太极拳教学过程中,表象训练是在教师讲解示范的基础上让学生回忆技术动作,作为练习的补充手段,在对技术动作的回忆中,形成正确的动作形象。在学生做练习时,要求学生在练习中间或晚上入睡前躺在床上时,加一段表象训练练习,回忆课上所学技术的动作形象,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和掌握,形成准确的动作表象,再用语言暗示的方法引起动作形象,加深表象训练的作用。
  
  三、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太极拳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是多层面、多渠道的,采用教学方法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教师能本着对教育负责、对传统文化负责的态度,为传统文化负责的态度,全面深入研究太极拳的个性特点,研究并制定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练习环境。学生就一定会对太极拳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成果。最终达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目的。
  作者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参考文献:
  [1]王洁.太极拳全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2
  [2]韩健.太极拳运动与其文化内涵[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2.3
  [3]贾富明.浅谈太极拳的发展概况及其特点[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4.3
  [4]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9
  [5]周兆欣、纪志敏.表象训练在太极拳中的运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27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