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打造智慧的课堂 感受生命的拔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项连弟:北京市密云县第三小学语文教师,北京市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教师。
  
  我出生在紧邻密云县城的一个小村落――唐庄,虽说是农村,这里却没有旖旎的山水田园风光,虽说紧邻县城,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却闭塞落后。儿时的我就是在这里度过了小学、中学时光。没有电影、电视,书报也很少。学校老师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极其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渠道。于是,做教师就成为我心中最神圣职业,也成为我儿时的愿望。
  
  失落的语文课
  怀着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与激情,初出茅庐的我踌躇满志地走上讲台。工作之初,那节失败的语文课,纠结了我很长一段时间,但也成为我对课堂教学认识的转折点。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课堂上呈现的气氛,不是文本所该表现出来的意境。学生被我所表现出来的对小女孩的同情与怜悯的情绪笼罩着,却不能为之动容。我没能带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我开始反思我的教学:学生为什么会这样默然?我百思不得其解。最后,还是老教师的一番话让我走出了迷惘:你要了解学生,学生的生活与小女孩相距太远,他们难以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备课更要备学生!
  
  学习探索 研究学生
  “备课更要备学生”。我思索着老教师的经验之谈。语文教学是教师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作为引领者,我们不熟悉学生,怎能引领他们与文本展开对话?我静下心来,走近学生,与他们沟通,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组织课堂教学。
  还记得教学《买小狗的小孩》时,引发了学生的辩论:“面对执意用同样价钱买一只小瘸狗的小男孩,请你告诉他这样做值?还是不值?”在针锋相对的辩论中,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因个体思维品质、价值取向、情感体验等多方面差异,表现出各不相同的观点。在辩论难分胜负时,教师引导:同情心、爱心是我们应该具有的品质。如果失去了同情心和爱心,就失去了人间温暖的元素。学习探索,研究学生,使我的课堂气氛不再沉闷,课堂上时有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
  
  导师引领 理念提升
  后来,我有幸成为杨德伦特级教师工作室的一员,他构建的大语文观教育理念,引发了我对语文课堂教学更深层次的思考。语文教学要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要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我的课堂教学活起来了:试做小导游,介绍东北的“林海”、济南的“趵突泉”、北京的“颐和园”、浙江金华的“双龙洞”等,把课文所描写的自然风景、名胜古迹介绍给大家。在做导游的实践中,我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书籍收集丰富的语言文字材料,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丰富多彩的活动,打破了封闭的课堂空间与单一的学科教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了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30年的语文教学历程,伴随我的是学习探索。专家老师们的引领,让我真切懂得:当教师以学生的眼光看待世界,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生活情景时,语文课堂才会有智慧火花的闪现。在多年的教学中,我静静聆听着学生心灵花开的声音,感受着学生生命的成长,这些成为我做教师最大的幸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345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