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师的心理健康需要自我调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期末考试之后,按常规,学校都要对学生的学业进行班级“三率”的统计,还要将该班的成绩与上学期末的成绩进行比照,看看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比较的方法是:以年级的平均分为基数,看看教师所授班级的学科平均成绩与年级平均成绩的“高低差”,再与上个学期的“同一比数”进行比对。这中间不考虑学生的增减,于是就会出现,有的班级新学期转来了“插班生”,该生的学业成绩不理想,上学期有某位学生缺考了,那位学生的成绩一直是“垫底”的,没有算进平均分,这学期回来了,习作卷整张“放空”,得了“零蛋”的“历史新低”,改卷老师“下手不留情”,卷子上出现了误判的现象,而且影响了平均分,但分数“落地生根”,教导处已经“备案”了,家长打电话质疑――这学期,我孩子的成绩怎么“滑坡”了?我想,作为科任教师,不管哪位教师碰到上述的情景,心里都会窝着“一团火”,很郁闷。
  这还是期末的一点“小事”,平均分、优秀率、进步(退步)度,在年级同学科教师面前,会感到挺“丢面子”的。我们总不能找领导、找教师说明――我们班为什么这次“败北”,原因在于学生不读书,家长不配合,改卷教师出“重拳”,“拖尾巴”的孩子又回来“凑数”了,只能“眼泪往肚里吞”。可心里一直在纳闷――我在教学上,每节课都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课堂学习的情绪,以学生为本,应该说课堂教学是“活而不乱”,学生的思维是“纵横驰骋”的,而为什么考起试来,班级成绩就不如那些“灌”、“充”、“压”的传统教法的教师呢?我到底是坚持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考后分析中寻找“既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活络学生的身心,又夯实学生基础”的路子,还是“随波逐流”,依然以应试为重点,紧盯着“短视的分数”呢?此时不管是哪位教师,都会犹豫和徘徊。
  再看看平时,这个学生不听话,那个学生闹事,教师每天就像“消防员”一样不停地面对着各种突发事件,搞不好,可能还会有学生“顶撞”你,作为教师的你,只能“忍气吞声”,选择“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有时又会“憋屈”得受不了,恨不得冲到操场上去“吼两声”。想想自己,当老师实在是不值,付出了真心,付出了心血,可惜得到的却不是“正效应”。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再加上教师群体中也存在着“文人相轻”的现象,教师自身对荣誉、名利等又有“放不下,想拥有”的思想,在教师与同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家庭等方面的压力“冲突”下,于是乎就出现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为此,笔者所在的地域,已经为中小学校配备了心理健康专职教师,这是上级部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怀,也是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需要。只有教师的心理健康了,我们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来。
  按心理学的观点,心理健康需要心理干预和治疗。此话固然没错,但笔者认为,那仅能作为外力的一种“辅助”,就像俗话所说的,“能救你的不是上帝,只有你自己”。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必须也只能靠自我的调适。
  笔者在从教生涯中,也在不断地遭遇着心理上的挫折。比如,上语文课时,总有一位男生自由散漫,总是跟你唱“对台戏”,不举手就在底下信口开河,给出的十个答案起码有七八个是错误的,此时的你真是“急火攻心”,恨不得冲上去“抽他两巴掌”。往往这个时候,自己努力将手插进口袋里,狠狠地捏一下自己的大腿,告诫自己――你是老师,他还是孩子,孩子是无知的,急需要我的教育,若我跟他一般见识,那我岂不退化成孩童了。再说了,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行当,那就必须要有教师的职业修养。想想那些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他们每天面对的是非正常的儿童,他们都能将压力承受下来,这种“暂时不循规蹈矩”的孩子,说不定“今后才能出类拔萃、与众不同”呢。此时,将目光朝别处看,心情就会大不同。
  一、 正视教师职业,克服急躁易怒的心理
  这一条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行业有其独特性,它是特殊的服务行业,事关千家万户的未来。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要时刻拥有一份爱心与耐心。就算心情暂时糟透了,每当站在教室门口时,也要学会“川剧变脸”,将“春风扶上两颊”,以微笑开始一天的教学。你拥有一脸灿烂的春意,学生才会报以无限的课堂生机与活力。很难想象,一位终日不苟言笑,板着一张脸的教师,他的课会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时时告诉自己――学生是“无辜”的,来学校是要你给予陶冶和熏陶的,你的易怒、你的喜怒无常,都将给学生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既然选择了教师,就必须要有“绣花式”的耐性,要努力摒弃暴躁、易怒的毛病。可在讲桌上贴一张“不生气,生气会老得快”的漫画,提醒自己,要永葆一颗爱孩子的心。倘若哪一天坚持不下去了,那就说明还没有完全练就教师的“第一层功力”。正视教师职业的特点,才能有效调适自己每一天的心理。
  二、 参与有氧运动,调节自我的身心
  教师的工作是繁忙的,也是繁重的,备课、上课、处理学生之间的“纠纷”,批阅作业、家访、组织学生活动,工作日每天都是学校、家庭一条线。加上长期的伏案工作,更易引发颈椎病与胸闷等,若不注意调节的话,便很容易引起心理与生理的双重不适。面对这种状况,笔者的经验是下班之后,先将手中的工作停歇一会儿,要知道,就是到你退休的那一天,依然有数不尽的工作要做。因此,要每天保证40~60分钟的运动量,跑步、器械健身、打羽毛球等,积极地参与到有氧运动中。在运动中排汗,在排汗中减缓劳累,有利于当晚的睡眠,又强健了体魄,令自我的身心得到调适,可谓一举三得。周末,也可以挤出一点时间,与家人一道去户外爬爬山,呼吸新鲜的空气,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促进家庭和谐。和谐的家庭更利于教师个人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 走出户外观海,开阔自己的胸襟
  大海之所以能成为大海,是因为大海有容乃大。低调是一种生活姿态、处事哲学,我们要低调做人,但我们要高调做事。工作时全身心投入,个人时间、休闲时刻,就要尽情享受。教师也是食人间烟火的普通人,我们不要伪装自我。有了糟糕的心情不可怕,可怕的是让糟糕的心情愈演愈烈。心情郁闷时,不妨暂时抛开手头的事情,一个人跑到海边,去看看大海,吹吹海风,听听海涛,站在大海面前,你会发现个体的渺茫。每个人的一生就像沧海一粟,什么愁苦,什么忧伤,什么困惑,什么抑郁,与辽阔的大海相比,一切均不值一提。笔者有一种感觉,每次来到海边,伫立一段时间后,内心总能归于平静。
  四、 借助笔端倾吐,化解内心的积郁
  除了面对大海开阔自己的心胸外,有时还可以借助文字涂鸦,将心中的不快与积郁化解。就像小时候被父母批评后,无处倾诉时,就拿出自己的笔记本进行“含泪控诉”。在学校里,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借助文笔,或者打开电脑,将不舒服、不理解,甚至将指责、诘问、质疑等记录下来。当书写完毕后,你会长出一口气,会有说不出的轻松感。过一段时间,你再来翻阅这些文字时,可能会为自己当时的冲动、无知所“雷”倒,没有过不了的“心坎”,只要你用心去跨越。
  当然,化解心中不快的方法远不止以上这些,没有最好的,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心理的健康是每一位教师都要去面对的,只要正视它、重视它,再加上自我的调适,就一定能创造出明朗、透亮的美好心境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394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