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听障学校语文教材中趣味发掘的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颜文正

  摘 要: 听障学校语文教材中趣味的发掘应体现在:发掘文题板书的趣味性;发掘文题结构分析的趣味性;发掘文题修辞分析的趣味性;发掘词教学的趣味性;发掘趣味性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发掘课本插图的趣味性。
  关键词:语文教材中的趣味发掘 听障学校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是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内驱力,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最活跃、最现实、最直接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兴趣,也要在学习实践中进行。因为学生学习的教材本身就含有丰富有趣的教学信息,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掘、善于利用教材中这些有趣味的信息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发掘文题板书的趣味性。
  
  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教师要教给学生通过文题来发掘全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可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用彩色粉笔加以突出或逐层分写文题。适当运用色彩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情感倾向,更易于揭示教学重点。例用白色和蓝色粉笔书写《有的人》。然后问学生:黑板上的两个文题,哪个更醒目?学生会回答白的。老师解释因为黑与白是对比色,放在一起,白色就更醒目,这就是对比的效果。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主要也是采用对比写法,将两种人进行对比。教师运用文题彩色的方法自然引出课文的重点。
  
  二、发掘文题结构分析的趣味性。
  
  文题的“措词”以醒目为前提,以便引起读者的有意注意。文题结构的分析,可启发学生去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掌握课文结构。有的用箭标符号,有的用语法符号,还有的用划横线分析文题。恰当地运用让学生清楚了课文的结构。
  
  三、发掘文题修辞分析的趣味性。
  
  运用修辞来定题,使文题生动、形象、含蓄,吸引读者,能更好地增强表达效果。老师借此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由此可以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和效果。有的文题用比喻,如《变色龙》,作者不仅把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奥楚蔑洛夫比作“变色龙”,暗示出作品的主要人物,而且一语道破其本质特征,收到形象生动的讽刺效果。有的文题运用了对偶,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这些文题或化抽象为形象,或言在此而意在彼,或相互映衬,或引人深思……分析文题修辞方法也容易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兴趣。
  
  四、发掘词语教学的趣味性。
  
  进行词语教学,单纯地讲解音、义,显得枯燥。为了增强词语教学的趣味,教师可以口述词源的情节内容,突出其故事性,发挥词源的故事性优势,帮助理解词义;可以讲清词义发展的演变过程,讲清词义不常为学生所知的差异;可以从分析词语结构出发,找出同一类词语在表义方面的规律,然后教学生运用规律举一反三,更好地掌握词语;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由词到物、由虚到实;可以讲清词义形成的根据,使学生产生启示,也会收到好的效果。
  
  五、发掘趣味性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变读者为主人公。
  
  教材中以对话为主的课文,仅靠讲解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若能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把储存信息的文字载体还原成作者想表达的真实愿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感受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就能引起学生兴趣。如《白毛女》选场,先让学生钻研剧本,分析角色,背诵台词,准备教具。再让学生表演。学生进入作品意境,充分感受到杨倍受地主压迫,但对生活、对独女仍然满怀希望和热爱。这样学生表演的过程就是欣赏的过程。整个欣赏过程中,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受到了情感教育,又提高了鉴赏水平。
  
  六、发掘课本插图的趣味性。
  
  课本中的插图是根据教材的主要内容绘制的,它紧密配合教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教师充分利用插图可以使教学工作更顺利地进行。教材中诗词曲的插图,让学生有如身历其境;新闻中的插图,有利于学生了解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及主体部分的特点;戏剧小说中的插图有利于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加深对作品主人公的印象,分析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例如,《孔乙己》中孔最后一次进咸亨酒店的插图,就清晰地辨出柜台里掌柜的自私冷酷、毫无人性和面目狰狞,柜台外孔乙己黑瘦、不成人样、穷愁潦倒这两个不同人物的不同形象。文章反科举制度、反封建教育的主题也就跃然图中。
  总之,语文教学要从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挖掘教材的趣味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聋教育》 季佩玉、简栋梁、程益基主编中国盲文出版社
  2.《聋校语文教学200问》季佩玉、李宏泰主编华夏出版社
  
  (廊坊市特殊教育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40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