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别具一格教成语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成语是祖国语言的瑰宝,它简洁精辟、结构匀称、含义深刻,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经过时间的打磨,千万人的口口相传,每一句成语又是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所以,学习成语是青少年学习祖国文化的必经之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从第二册起在每个单元的练习中都安排了“熟记成语”一栏,以成语歌的形式出现,每行两条成语或意思相近,或意思相反,或意思相承,每组成语都围绕一个意思来编排,读来压韵,琅琅上口。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开展有效的成语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到尽可能多的成语,并能正确理解、恰当运用这些成语呢?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探索,我觉得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教学,寓教于乐,效果较好。
  
  一、编成故事讲
  
  相当多的成语都来源于历史典故,学生不明白它的意思,仅靠反复诵读是不能完全真正领会的。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先运用工具书,自查词典,弄清成语的出处以及相关人物、事件,弄透成语的喻义。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围绕每组成语的中心意思,联系历史、现实,甚至未来出现的人或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几个成语乃至整组成语说一段话,编成一个小故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丰富而深刻的文字,不仅拨动了学生情感的琴弦,还打开了学生记忆的闸门,增强了记忆的效果。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练习中的一组成语:火树银花、数不胜数、灯火通明、观者如堵,我就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过元宵节的情景:大街张灯结彩,小孩子手中都拿着灯笼,时时听到礼花、鞭炮声……接着引导学生讲讲自己过元宵节的经过,要求试着用上这四个成语,讲完故事看谁能说说它们的意思。学生兴趣盎然,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经历讲给同学听。在讲述中,学生不仅能恰当运用成语,而且大都理解了其含义,有的学生还会用所知道的成语给大家讲其他故事呢!
  又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练习中出现的一组成语:
  不厌其烦 苦口婆心 嘘寒问暖 促膝谈心 精诚团结 万众一心 保国安民 赤胆忠心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查工具书理解意思,学生反复诵读、揣摩、交流,然后引导“谁能像平时习作那样把这些成语串联起来,写成一个小故事”。一种不可抑制的创作热情油然而生,同学们纷纷提笔伏案,一会儿便写出一篇篇结构完整的小短文。如“李源媛最近迷上了上网,成绩直线下降。老师每天不厌其烦地讲迷恋网吧的害处,她的妈妈伤心流泪,苦口婆心地劝她,可她听不进去,看她眼镜度数越来越高,我找了她几次,和她促膝谈心,直到夜深,但一点作用也没有。一次,她晕倒在网吧,住进了医院,同学们轮流去给她辅导功课,她的母亲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地照顾她,老师像朋友一样和她促膝谈心,她终于醒悟了……” “听妈妈说,2003年的‘非典’非常可怕。但顽强智慧的中国人民毫不畏惧,战胜了这可怕的恶魔。这是全国人民精诚团结、万众一心无声抗战的结果,许多白衣战士,为了保国安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赤胆忠心震撼了世界,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这样的训练,不但帮助学生熟记了成语,积累了素材,而且帮助不少学生克服了害怕作文,讨厌作文的情绪,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二、当作诗歌诵
  
  方智范曾说:“诵读是我国语文教育优秀传统中一种有益于积累、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应当适当提倡。诵读是反复朗读、自然成诵,尤其适用于优秀诗文等声情并茂的作品。诵读比简单的朗读更有助于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又不像朗诵那样具有表演性。这一方法有助于积累素材、培养语感、体验品位、情感投入,达到语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成语歌与诗歌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在朗读时,我借鉴了诗歌的朗读方法,讲究停顿转折、抑扬顿挫。例如在教学“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桃红柳绿、芳草如茵、汗流浃背、砾石流金、秋高气爽、万里无云、风雪交加、滴水成冰、岁月如流、尺璧寸阴”这一组成语时,我先请学生读几遍,在熟读的基础上讨论:“你觉得这一组成语像什么?”学生与我的感觉相同,都回答说:“像一首诗。”“哪些地方像诗呢?”学生回答:“像诗一样整齐,像诗一样有节奏,像诗一样押韵,像诗一样描绘了一年四季时光的流转。”“既然像诗,那么应该怎么去读呢?”学生立刻摇头晃脑地揣摩起来。等他们读了几分钟后,我请一位同学站起来试着读了读,结果赢得了满堂掌声,读得非常有味,不是在读单个的词,而是在吟诵一首诗。接着许多同学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也吟诵给大家听。见此情景,我让他们先同桌相互吟诵,然后在小组内吟诵,最后每组推荐吟诵最出色的同学和自荐最优秀的小组参加吟诵展示,学生兴致更高了,彼此之间相互倾听,相互指导,相互交流。最后在全班展示中,效果都非常不错。在这一吟诵过程中学生轻松熟记了成语,又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由此可见,吟诵可以使成语的形象、意境、风格、节奏等都铭刻到学生的脑海中,一辈子也磨洗不掉。
  三、谱成歌曲唱
  教材中的成语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以“成语歌”的形式出现的,有的条条押韵,有的行行押韵,有的隔行押韵。让人读来琅琅上口,一条条、一行行、一首首,跳动着美的节奏,回荡着美的旋律。知道了这些规律,可指导学生将成语填进与之相协调的自己较为熟知的歌曲旋律中吟唱,将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记住这些成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将《吹草哨儿》曲,带入成语:
  
  积少 成多啊细水 (才)长流
  精打 细算呀开源 (又)节 流
  丰衣 足食耶乐以 (至)忘 忧
  美妙的旋律显示出无尽的魅力,学生在和谐统一的声韵里,尽情体验“成语歌”这一小小艺术角带来的令人神往而又难以言状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他们情不自禁地移动着记忆的“鼠标”,敲击智慧的“键盘”,输入精彩的信息,在大脑的光盘里刻录下精美的文字与音符,并经常调出“文件”,品味其中的精髓,一个个成语化作一条条涓涓细流流进学生知识的血脉里。
  四、创作剧本演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字词组成短句。每个成语基本都包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或催人奋进,或讴歌人生,或警世诫告,或发人深省,或洞窥事理,或指点迷津等等。引导学生将这些成语精心改编成课本剧,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深刻领悟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在理解中记住成语;另一方面也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激荡起学生思维的创新火花。如教学“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一成语时,首先请学生简要地说出其意思:千里长的大堤,由于有一个小小的蚂蚁洞而崩溃。比喻小事或小处不注意就会酿成大祸或造成严重的损失。接着请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依据这一素材编一课本剧,要求能形象、生动有趣地把情节说清楚,编好后各组再推选最佳代表上台“献艺”。
  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把成语编成故事讲,当作诗来读,谱成歌来唱,创作成剧本来演,这些教学形式别具一格,新颖有趣,寓教于乐,适合学生“口味”,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成语的热情,不仅使学生达到了熟记成语的目的,更在积累的过程中受到音韵美、意境美、人生美的熏陶及人生的启迪,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594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