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论提高作文的真实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作文真实性的要求,包括内容真实和情感真实,这两方面是密不可分的。要做到其完美结合,应指引学生从生活中发掘有价值的材料,加以积累并合理运用;通过细心观察,才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但真实也不拒绝合理虚构,要学会由实创虚,延伸真实,才能使学生习作真实而真情。
  关键词:真实性;积累生活;细心观察;由实创虚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12-0027-03
  
  先为大家展示几段学生习作:
  《我爱看书》:“……我把米放入高压锅内,打开火,自己又去房间看书了。不知不觉一小时过去了,这时我闻到了一股焦味,这才想起我还在烧饭,连忙跑向厨房,可饭已经焦了……”
  《学骑自行车》:“……大约学习了两三个小时,我想下车休息一下,但我不会下车,就又摔了一跤……”
  《淘米》:“……我先把米锅打开,向里面倒点米,再弄点水,用水拌一拌,我看见水有点脏,就把它给倒了出去,再向里面倒点水,米就弄好了……”
  仔细读这几段,不难发现:这些学生竟都成了生活“白痴”――
  高压锅烧一小时还只是烧焦的程度吗?恐怕已酿成灾祸了。
  学自行车时竟然会在车上呆了两三个小时才想到下车?这两三个小时不知他是怎样呆在车上的。
  淘米水一开始是比较混浊的啊,难道六年级了都没淘过米吗?
  这些与实际生活无法吻合的作文是取材于学生自己的真实经历吗?每每批改到这样的作文时,我总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在指导时,强调了文章的真实性吗?学生在写之前对此又有多少考虑呢?
  说到真实性,《语文课程标准》对此有明确要求,第三学段(5~6年级):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而平时的作文要求中也总会提到: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能表达出你当时的真实情感。这也足以证明作文真实的重要性。
  我认为作文真实性可分细成:内容真实和情感真实,当然这两点是密不可分的。首先应做到内容真实,在此基础上才能达到情感真实;而情感真实也为内容真实起烘托作用。我们的学生就是因为先没有做到内容真实从而导致情感也失真了。比如开头那篇《我爱看书》,如果用高压锅烧饭的话,一小时的时间可能只是烧焦吗?说明他并没有这个经历,所以他通过这件事来表达“爱看书”这一情感也就失去了真实性。而《学骑自行车》这篇,他写到学了两三个小时,我想他的意思并不是真的一直在车上呆了两三个小时,只是他语句的组织让人产生误解,也影响了内容真实性。我想,不是我们的孩子对世间万物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不是我们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孩子都成了“情感缺乏者”,他们仍旧爱笑、会哭,他们内心的情感还是那么丰富多彩。那么,怎样让作文露出真实的面目,让学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呢?
  
  一、用心生活,真实积累
  
  有一次考试的作文题目是《真心英雄》,孩子脑中的英雄都是有过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作为的,都是为国为民而牺牲的烈士!可现在的社会,在我们身边,这样的英雄人物可真难找啊,那该怎么写呢?
  你瞧,这样的人物出现了:在公交车上给老人妇女让座成了真心英雄;施舍路上的乞讨人成了真心英雄;路上帮助不相识的人推车也成了真心英雄。
  学生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事情呢?不是说这些事情不真实,而是这些并不适合于这个主题,他们找不到合适的题材只好滥竽充数了。这样的文章就算写得再生动也已偏离了主题、中心。在作文评讲课上,对现实社会中称得上“真心英雄”的事迹进行了举例。比如,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来的许许多多的救灾官兵、医生、护士、老师们。比如,在2008年那场特大雪灾中抗灾军民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而奋战的感人事迹;比如奋勇抓捕罪犯,与歹徒英勇搏斗的人民警察;比如发生火灾时消防官兵不顾生命安危冲向火场的事迹。当这些真心英雄的真实事迹摆在他们面前时,他们才真正体会到“英雄“的含义,原来现在这个和平的社会也有许许多多值得歌颂的真心英雄。这时他们才发现自己有话可说了,有感可发了。再让他们写作时,心中的情感一触即发,文章也不再那么空洞乏味了。
  “是啊,消防员叔叔可谓是真正的英雄,凭着勇敢,在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救火场上。”
  “这些粪便清洁工,虽然自身形象总会让人避而远之,但如果没有他们,还会有今天新鲜的空气吗?还会有蔚蓝的天空吗?他们难道不是真心英雄吗?”“其实社会上处处都有真心英雄,正是因为他们这些真心英雄,才使社会变得生机盎然,充满阳光!”
  难道每次作文都需要老师帮他们提供典型人物、素材吗?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每学期初,建议学生设置一个取名“看世界”的积累本,这本子不是常见的那种积累好词、好句、好段,而是把重点放在了记录、摘录生活中看到、听到、让自己深有感触的新闻、事迹、语句篇段,每记录一篇后面再写上自己是在何时何情况下摘录的,以及对此有何体会、看法。对这些生活的真实点滴的积累每半个月进行一次小组、全班的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又增加了自己对知识、认知、情感的储备量。这样日积月累,写作素材当然也丰富了许多,也能培养学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二、细心观察,真实展现
  
  当你寻找到真实的基础时,是否关注提高真实的质量呢?真人真事、真情实感是否就是现实生活的原版呢?用托尔斯泰的话回答此问题:“如果直接写某一个真人,那写出来绝不是典型的――结果是个别的,特殊的,索然无味的东西。”
  我们再来看下面这两段话,同样是写一次烧烤活动:
  “我先把鸡翅放在上面,涂上油,左转转,右转转。等了一会儿,鸡翅上面起了一个个小泡泡了。”
  “我拿起鸡翅,给他先穿上了一件金黄的衣裳――油,再放上去烤,不一会儿,翅膀上就出现一颗颗晶莹透亮的小气泡此起彼伏,我不停地翻转着,小心翼翼地守护着,担心这可口的鸡翅烤焦了。”
  这两段话都真实记录了烤鸡翅的情景,但是我相信大家都比较倾向于后一段话吧,因为他在真实的基础上作了更细致的观察描写,加上了当时真实的感受、体会,做了进一步的加工润色,不仅真实而且生动。这就是真实性的提升,这就是内容真实和情感真实的完美结合。
  我班学生好像挺喜欢写“炒菜”,而且只钟情于“番茄炒蛋”。如果要写《我学会了――》,或者写做家务,大多数都会选择这个内容,可问题就是写的内容不够细,在炒的过程中食物的变化、自己心情的起伏没能明确地描绘出来,感觉好像囫囵吞枣,缺少一种内容具体感。对此,我专门布置了一个作业,让每位学生都回家去亲手做一盘番茄炒蛋。我还设计了一张表格,让他们进行记录(见表如下)。
  
  有了这张记录表的提示,学生的观察目的明确了不少,从而有价值的发现当然也就很多了,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当然既真实又生动。
  “倒入油没多久,原本平静的油面马上活跃起来了,小小的油泡泡从锅底窜上来了,体积由小变大,声音也越来越响了,‘哧哧’声不绝于耳,一不小心还会溅到你手上呢,真够调皮的。”――这孩子对油的观察可够细致的,写得多么形象啊!
  “时间差不多了,我把切好的番茄放入锅内,突然一粒油珠溅到我手上,我‘哎哟’惨叫一声,引来了妈妈的关注,她说那是因为我没有把番茄洗过的水沥干,还使劲地扔入锅中心。没想到把菜放入油锅内也有不少学问啊!”――当然了,生活处处皆学问啊,经历过了你就能真正明白了。
  “我刚把搅拌均匀的蛋液倒入锅内,立马粘稠的液体就聚集在一起,稍不注意还马上烤焦了呢,我只好把火关小一点。”――是啊,由生变熟两者的差距可真大啊!
  
  三、由实创虚,真实延伸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文学是一门艺术,他不拒绝虚构。但虚构并不是胡编乱造,不是脱离真实性而孤立存在的,它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进一步由实创虚,表达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我们的孩子很喜欢写想象作文,因为他们可以海阔天空地表达自己内心平时无法倾诉的情绪,这在一般的写实作文中是无法做到的。但想象作文也很容易因没把握好度而变成胡思乱想,这就需要做到由实创虚,才会不脱离真实。
  有一次作文《如果我有钱了》,给学生很大的虚构空间,但如果没有真实的基础,肯定会变得天花乱坠。在写之前,我让学生先罗列出现阶段中自己、家人、朋友、社会中可以通过有钱来解决的问题、现象,再一条一条写出可以用钱怎样来解决。这样,学生有了真实内容的限制,写出来的文句透露了孩子们浓浓的爱和真实的情。
  有些孩子说:“我家条件并不好,爸爸妈妈工作都很辛苦,总是早上很早出去,晚上也是在我们熟睡中回来,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更不用说一家人出去游玩了。如果我有钱了,我一定不要爸妈再这么辛苦地工作了,我要我们一家人每天一起吃饭,一起看电视,一起睡觉,双休日一起出去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有些孩子说:“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繁重的学习压力,做完这样作业还有另外的等着你,看会儿电视,爸妈就唠叨个不停。刚走近电脑,爸妈老早飞奔过来不允许我靠近,说这会害了我,让我学习下降。并且又开始不停唠叨:如果成绩不好,以后能干什么呢?难道去太阳底下搬东西,还是回老家种田啊?如果我有钱了,我就不用再愁找不到好的工作了,我可以想去哪就去哪,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真正地享受一下生活的美好,如果真有这么一天,多好啊!”
  以上所写,这不是孩子们的真实情感吗?这就是在实际中融入自己个人独特的感受,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这不也正是对作文真实性的进一步拓展与延伸吗?
  作文需要“真实”,让“真实”去接触作文,那时的孩子也是真实而真情的。
  【责任编辑 王开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628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