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掌握科学规律 积极推进辅导员工作科学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与专业化、职业化密切相关,新时期下要实现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需把握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定位、明确中心工作,遵循科学规律,实现辅导员工作科学化与制度化的有机统一;掌握科学方法,不断增强辅导员工作的主动性能动性;对辅导员实行科学培训,不断激发辅导员工作的创造活力
  关键词:科学化;科学规律
  作者简介:黄牡丹(1981-)女,广东河源人,硕士,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法学。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1)14-0085-02
  
  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是指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规律,把握新时期辅导员工作的内容和规律,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实现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与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是立足于工作内容的实现而提出的概念,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则是立足于工作效果的体现而提出的概念,两者不完全等同;但是,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亦与专业化、职业化紧密相连,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亦是实现辅导员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的一个保证和前提。
  
  一、把握科学定位,明确中心工作确保辅导员工作科学化开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教育部于2005年颁发的《关于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表明高校辅导员不仅是学生工作事务的主导者、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学生自我发展的引路人、学生身心健康的指导老师,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思想政治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中心和基本点,任何时候不能动摇、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1]原中国教育部部长周济就曾经说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深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决定的因素之一是看我们能不能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战斗在学生工作第一线,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职责,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
  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所带学生少则一二百人,多则三四百人,常常琐事缠身、会议缠绕,有人就曾笑称辅导员的工作就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回头想想,啥也没干”,总有干不完的活、忙不完的事,稍不留神辅导员的工作就容易沦为杂役差事、跑龙套。辅导员既然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即使工作堆积如山亦应始终牢记自己的教育使命,充分利用每一个可能和学生接触的机会、参与每一个学生的重要活动,在活动中认识学生、在交谈中了解学生、在行动中感化学生,不将任何一个学生遗漏、不让任何一个活动错过,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容贯彻到每一细节、开展到每一层面。只有充分认识辅导员工作的中心任务,准确把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工作定位,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全盘规划和策划,才能确保各项常规工作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轴线,确保辅导员工作科学化地开展,使辅导员工作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二、遵循科学规律,实现辅导员工作科学化制度化的有机统一
  
  正确认识辅导员工作规律与学生成长规律之间的密切关系,实现辅导员工作有重点、有层次开展。辅导员的工作是对象化的管理工作,辅导员工作的总体规律与学生成长的规律息息相关,实现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深刻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是必要条件。不同年级的学生体现不同的特点且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刚进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好奇心强、新鲜感重且性格处于走向成熟的阶段,适应性教育和养成教育是首位;大二学生专业学习任务重,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是关键;大三大四学生面临就业或是继续深造,就业思想教育是重点[3];同时,不同专业不同方向的学生亦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如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就明显体现出个性活泼、自由散漫、自我约束力差等特点,只有掌握学生成长成才的不同阶段的特点,才能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做到尊重规律、突出重点,才能不断提高工作针对性、增强实效性、富于创造性,才能实现在科学规律指导下的工作科学化。
  正确把握制度化与科学化的关系,在增强制度建设的科学性上下功夫。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长期性,是提高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保证。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各个高校均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辅导员工作的制度化建设,特别是形成了以《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以及一批法规性文件为主体的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为辅导员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而在辅导员具体工作中,还要注意三个方面问题:首先要实现精细化程序化,为贫困生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生干部培养工作、后进生工作、竞赛培养工作等各项具体工作制定工作手册,将工作的程序、注意事项等予以书面化制度化,做到即便是新上岗的辅导员也能胸有成竹、了然于心;其次要加强各类工作制度的宣传,增强学生对制度的了解,一方面以达到严格按章行事,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另一方面由此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减少辅导员工作的琐碎与繁杂;第三要防止墨守成规、教条主义,善于依据发展变化的实际,创造性地贯彻执行,把制度的稳定性和适应性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辅导员工作制度建设的科学化程度,努力形成管用的、有生命力的辅导员工作制度体系。
  
  三、掌握科学方法,不断增强辅导员工作的主动性能动性
  
  在不同历史时期,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对辅导员工作方法的具体要求也有所变化。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活跃开放、独立性反叛性强,面对学生所呈现出的不同特点辅导员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科学新方法新技术,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能动性,破解辅导员工作的新问题新挑战。
  巧用良方,适当提高辅导员工作的信息化统计化。辅导员所带学生数目众多,而且学生毕业的学校、来源的地区、所学的专业等都存在较大区别,而这些背景信息对于辅导员工作的顺利开展是非常重要的。为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精确度,辅导员可以适当运用统计方法、概率方法、数学方法等对学生的资料信息进行汇总、归纳、评估,从而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的行为表现、精神面貌、思想动向等做定量分析。[4]采用此种方法时要注意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数据分析与实体对照相结合。如音乐、舞蹈、体育等专业的学生大体上文学素养稍嫌较弱,但并不是说每一个文体类专业学生的文学素养则差,应在分析结果的指导下结合每一学生的具体表现得出学生性格特征、心理特点等方面的结论。
  与时俱进,大力开拓辅导员工作的数字化网络化。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成为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大学生网民不断增加,互联网对高校大学生的政治态度、价值取向、道德观念、行为模式、心理发展等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5]此种情况下,辅导员一方面可以加强工作的数字化网络化,利用网络实时更新各项学生事务工作内容,让学生及时了解学生事务工作的最新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将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教育途径,通过加入学生的聊天群、查阅学生博客、添加学生飞信联络等方式随时注意学生的思想状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网络交流中,充分利用网络方式及时解决学生中出现的思想问题和困惑;同时辅导员还可以通过网络方式建立自己的工作博客,让学生有更便捷更直接的方式了解辅导员工作自身的思想及工作内容,也让个人工作博客成为辅导员宣传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动向的新阵地。
  广聚力量,形成辅导员工作的边际化群体化。辅导员的年龄、经历、身份与学生的差异容易成为代沟的象征;相反,学生组织、高年级的师兄师姐则因其年龄相仿、身份相同却容易成为推心置腹的朋友。为更深入、贴切地了解学生思想、掌握学生动态,可大力发挥团学组织、社团组织、高年级学生助理的边际作用。团学组织、社团组织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充分发掘具有才艺特长的学生,而高年级学生助理则可以其师兄师姐的亲切身份参与到学生班级的学习、活动中去,一方面指导班级学生积极学习、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另一方面可通过与学生的密切接触掌握学生的人际关系、思想动向等重要情况,把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单枪匹马转变成众志成城,依靠多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立体化、综合化。
  
  四、实行科学培训,不断激发辅导员工作的创造活力
  
  推进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和促进学生工作的发展,辅导员工作能否实现科学化地持续性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辅导员自身的素质是否得到持续发展。近些年进入辅导员工作岗位的往往是硕士以上毕业生,但专业各样,并不仅限于思想政治教育或者心理学等较为对口的专业,也即相当一部分辅导员花费六、七年时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却是很少机会运用。专业知识的搁置、繁重的工作很快带给辅导员一种沉重的枯竭感、倦怠感,工作成就感的缺乏、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很容易导致辅导员严重地缺乏前进的热情和动力。
  为进一步推进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应在辅导员队伍中建立科学的培养发展机制,把辅导员的岗前培训和业务培训相结合、模块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创新培训的载体和考核形式,丰富辅导员培训的形式和内容,形成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经常化培训机制,促进了大规模辅导员培训深入推进;建立辅导员培训需求的长效调研机制,了解辅导员实际工作的需求,探讨出既符合辅导员工作目标又符合辅导员实际工作需要的培训项目,积极营造有利于辅导员事业进步和自身发展的工作环境与舆论氛围,保护与激励辅导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6]同时应鼓励和支持辅导员骨干在职或脱产继续深造和进行业务进修,鼓励辅导员开展专业研究,促使辅导员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实现辅导员工作科学化与专业化、职业化的共同发展。
  此外,还可针对辅导员队伍的特点建立独特的激励机制。辅导员队伍建设可以借鉴人力资源管理的双重职业生涯的晋升阶梯模式,也即对工作优秀的、适合担任领导干部的,应按照“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原则进行提拔和任用,从而达到培养与使用并重;对不适合担任领导职务的,要通过建立单独的辅导员职称评定标准,按照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或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的梯级顺序进行培养,使得这一部分人走上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最终实现辅导员队伍自身的科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鲁宇红.加强辅导员工作专业化建设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9(4).
  [2]周济.在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的主题报告[R].2006,4.
  [3]朱健.不同年级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侧重点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6).
  [4]沙晓瑞.浅谈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J].鸡西大学学报,2009(10).
  [5]孙晓霞.浅议创新辅导员工作的方式方法[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8(12).
  [6]许文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思考[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
  责任编辑 时红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647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