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有一种倾听叫做等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近来在某篇杂志上读到这样一则故事:一位母亲问她5岁的儿子,“如果妈妈和你一起出去玩,我们渴了,又没带水,而你的小书包里恰巧有两个苹果,你会怎么做呢?”儿子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说:“我会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
  听言至此,你的内心是否有些许“会心”的无奈:现在的孩子啊……不难想象,孩子的母亲有多么的失望。
  她本想像别的家长一样,用诸如孔融让梨的故事启发孩子一番,然后再教孩子该怎样做。可就在话即将说出口的那一刻,她忽然停顿了一下,摸摸儿子的小脸,温柔地问:“你能告诉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做吗?”儿子眨眨眼睛,一脸的童真:“因为我想把最甜的一个给妈妈……”瞬间,母亲的眼里闪动着泪花。
  读完故事,笔者为这位富有耐心,善于倾听的母亲感到骄傲。反观我们的教育,我们的课堂,过分追求完美、追求学生的对答如流、追求标准答案、追求课堂的所谓高效率,在“立竿见影”利益的驱使下,我们的教师和学生渐渐丧失了倾听的耐心。教育似乎逐渐步入了“花开得灿烂,果结得难堪”的境地。
  笔者认为倾听是一种尊重、是一种欣赏、是一种无声的交流、是一种教育的智慧。通过倾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应该彼此增进沟通,促进了解。对于教育者而言,倾听则是了解学生原生态的思维,走近学生真实的想法,解答学生困惑和疑问的“慢”过程。
  好的倾听是一种优秀的学习品德,需要慢慢地培养。首先,要确立一个观念,倾听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人的任务是倾听存在的呼唤,“人安静地生活,哪怕是静静地听着风声,亦能感受到诗意的生活”。倾听往往比说更能激发人的思维。其次,要树立一个榜样,教师作为一名倾听者,要全身心地投入,用自己的目光、微笑、肢体语言向学生传达你的信息。一个友善的表情,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传达给孩子的往往是鼓励、接纳、认可、尊重和信任。再次,要建立一个要求,要求学生做到“听、思”并重,听完同伴的发言、思考同伴的结论,教师也可以通过“谁听懂了他的想法?”、“谁能把刚才的方法再讲一遍?”、“谁有不同的想法?”、“你想对同伴提醒点什么?”等问题促进学生认真倾听。最后,构建一个倾听的氛围,良好地倾听氛围是让说者说得自然,听者听得认真。倾听不能急,急了,常常导致不让人说话;不能躁,躁了,就会频频打断别人说话;不能烦,烦了,就会让说者产生顾虑,欲言又止。
  倾听是一种师生学习的文化姿态,我们要想获得故事中妈妈般的感动,教师就必须淡化自己权威意识,学生必须放弃个人中心观念,而抱有一种欣赏“慢景”的心态,在倾听中不断扩充视野,提升自己的品德。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泰兴市新街小学
  责任编辑 张晓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889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