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开启兴趣之门,走出成功之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将“创设情景,精心设问,激发兴趣”和“课堂气氛愉悦、和谐,学生有兴趣”作为重要的评价要点。对此,笔者亦从认识兴趣的基础上对兴趣进行初步探索。
  
  一、兴趣的物质认识
  
  1 兴趣的机理。兴趣是一种先天情绪。人大概在出生4~7天后因适宜的光、声刺激而产生的基本情绪,可以在没有任何生理需要的情况下去活动。随着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孩子会对一些产生愉悦刺激相关的事物或经验以及能引起他联想的外界刺激产生力求接触、认识、掌握和参与其中、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它是人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内在动机”的概念认为人类经常处于一种感情唤醒状态,这也是脑的经常准备状态,这一准备状态在情绪线索发生时,可引起人类对外界物理刺激和社会性刺激的反应倾向,兴趣正是处于动机的最深水平的感情状态,一旦被唤起,便可以促使人去行动。
  2 兴趣的意义。兴趣的心理学意义在于:它在个体认知发展和智力功能上起着激励作用。儿童要认识任何物体,必须沉浸其中,同时花一定时间去干预它。当兴趣处于激活状态时,会激活快乐情绪,而快乐又反过来加强了兴趣,在兴趣和快乐结合的最优情绪背景下,学生的表现则倾向于自觉的想要吸收信息扩展自己,这种状态保证了兴趣和认知活动的联系,维持和支持认知的加工,有利于维持儿童的注意力集中,从而思维、记忆和创造不断地被激励和强化,而完成认知、技能和智力发展这一过程。兴趣还支配着感觉和运动之间的协调和运动技能的发展,为儿童的生长和发育打下基础。
  
  二、儿童兴趣特征的研究
  
  笔者在十几年的小学教学中,特意关注和积累了关于儿童兴趣的一些表象,在实际教学中跟踪试验。假定兴趣等于喜欢,本人曾做过这样的一次试验:在小学6个年龄段里,按年龄段随机抽样100个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总数600人,问卷回收600份。调查及分析如下:
  1 体育与艺术,你喜欢哪项?结果:85%男生喜欢体育:25%女生喜欢体育。分析:本提问用来设置性别和兴趣爱好的关联度,结果表明兴趣具备明显的性别区分,绝大部分男生喜欢体育,绝大部分女生喜欢艺术类,这与男生好动、女生喜静的性别特质相符。当抽样考查15%的男生为何喜欢艺术时发现这部分男生有喜静的特质存在。由此分析,可认为儿童兴趣具有性别特征的显著性,但要考虑到性格的影响。
  2 包括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自然等课程。你喜欢哪个科目?结果:以年段百人为单位所占的科目喜好比例在年段间对比,学生喜好随年段升级逐步以选择喜好语文、数学居多,但美术与音乐的喜好数字相对稳定。分析:本提问通过纵向对比来设置年龄和兴趣的关系,从对比数字上看,学生在低年级,喜欢的科目比较广比较均衡,随着年段的升级,兴趣表现了朝语文数学集中的趋势,此种趋势应不排除教学环境对学生兴趣的影响。但从美术与音乐这两组纵向对比却相对稳定的数字上看,兴趣又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稳定性。由此分析,可以认为兴趣具有相对稳定性,影响其转移的因素是时间、环境以及个人经历(或挫折或激励)。
  3 你喜欢的科目,成绩怎样(优、较好、中、差)?结果:学生所列出的最好成绩,88%均表现在自己所喜好的科目上。分析:本提问主要是考察学生兴趣对成绩的影响程度,从学生回答的结果上看,学生自己最好的成绩高度集中体现在自己喜欢的科目上,这点说明兴趣对成绩影响具有显著性。2%的学生表示他喜欢那科目是因为喜欢那科目的老师;10%的学生表示喜欢那科目却总没有时间去钻研。这少数部分的“喜欢现象”说明2%的学生并未完全对此课产生真正的学习兴趣,10%的学生是因客观上的原因阻碍了兴趣的发展,值得关注。由此分析,可以认为融合了兴趣的学习具有促进认知效能的特征。
  
  三、儿童兴趣的培养和引导
  
  在了解了兴趣的本源和特征的基础上,我们现在要来谈谈关于兴趣的培养和引导。如何培养和引导并且尽可能地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一直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 兴趣的自我培养。把兴趣与理想结合起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未来将成为航海家、画家、动物学家、作家等,可是如何去实现那个梦想呢?只有一步一步把握住现在的学习,才有实现梦想的可能!如果孩子们能保持这种想法,那么就会触动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自觉性,更珍惜现在的学习时间,也就更热爱学习了。
  2 兴趣的引导。孩子们的学习其实很大程度上难能有自觉性,这样,家长或者老师的引导便起着相当大的作用。①父母应该如何对待儿童对什么东西都感兴趣、无休止的活动、任意拆毁玩具和物品,甚至接近危险和由此给父母带来烦恼或担忧的问题呢?他们应当鼓励和引导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活动往兴趣方面发展。开朗的、易于接受新经验的父母会更多地传递给孩子同样的态度,通过共同体验、一起玩耍等方式,培养激发建设性活动的敏感和兴趣。②“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对于教师的引导,应当有利于学生日后学业发展与健康成长所需的纯正的兴趣。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在尊重孩子个性发展的同时,充分认识兴趣的特征及心理激励作用,把学生的兴趣中心不断地引向对知识、对能力和对真理发展的追求上,激发学生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儿童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引导,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父母耐心的关注,倾注爱的情感;需要老师的循循善诱,投入任何可能的热情;需要孩子们将远大的理想和现实目标结合在一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累积跬步,真正成为兴趣的主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945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