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等生的心理特征及引导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抓两头、促中间常被作为班级管理的一种通用做法。然而,一“抓”、一“促”力度不同。“促”的对象往往成为班级管理中被忽视的群体。一个班级的学生状况大都呈纺锤型,即优等生和后进生占少数,中等生往往占绝大多数。而一般中等生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他们在道德、学习等方面的表现不前不后,不左不右,属于“听话”一族,因而不能得到我们足够的关注,久而久之,就导致了他们不能正确认识、评价和矫正自我,总是在中游水平上徘徊。有学者把这个群体分成三类:一是思想基础好而能力有限,想上进又上不去;二是甘居中游,既不想“冒尖”,又不愿落后挨批评;三是思想不稳定,自我调控能力差,情绪忽高忽低。对以上三类人群加以研究分析发现,这个群体存在以下几个类型的心理问题。
  
  一、过度依赖型
  
  这种类型的中等生往往努力学习而成绩不理想,或与父母、老师的期望有差距。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和成功的欲望,但也经不起长期失败的打击,因此表现出长期的情绪低沉、沮丧、自卑和缺乏自信。正因为这样,也使他们缺乏主见,甘愿置于从属地位,遇事总想依赖别人,若依赖的人不在身边,便容易产生焦虑和忧郁。事实上,相对于后进生他们具有更大的学业、精神压力,更高的自我期望和更多的付出。相对于优等生,他们智力平平,学习基础等各方面都逊色不少。因此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更容易产生失败感和无力感。
  对于这一群体,我采取的引导策略是:多一些信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终身需要的自信心。
  [案例一]我班有一名女生,学习一直很努力,但由于智力因素的影响,成绩始终在中游水平徘徊。尤其当她面对诸多的竞争对手时,常常显得茫然、焦躁不安。平时做作业,即使做对了也不相信自己的结果,非要和同学对答案后心里才觉得踏实,父母和老师为此事说她多次都无济于事。后来,我发现她比较喜欢学数学,于是我让她担任班上的数学课代表。不久以后,她对数学的喜爱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的学科,但仍缺乏自信。她常常对我说,某个题做出来了,可不知道对不对。每当此时,我都不会直接告诉她结果,而是引导她分析解题思路,看是否每一步都做到了有理有据。这实际上是对她的思维给予肯定的过程,对培养她的自信很有帮助。虽然她智力平平,但她的数学成绩很快在班里甚至在年级里都名列前茅。然而,由于她对其他学科没有足够的兴趣,所以总成绩一直很不理想,而她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她渴望成功,然而,一次次的失败,使得她对考试又产生了畏惧心理。每次考试时,她都极度紧张,不能静下心来投入复习,即使是学得比较好的数学,也让她担心。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影响复习质量和考试状态。虽然她是一个很懂事的学生,虽然她也在拼命地学习,但她并不快乐,越来越没有自信,数学成绩也受到了影响。在具体了解了她的情况后,我一方面对她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并利用她对数学学习的渴求心理,达成一个师生协议。在期末复习时,我通常都选印一些复习题,如果在那段时间的单元测试中,她某一科成绩考得好,就奖励给她一套数学题做。事实证明她做得很好,她也逐渐认识到自己也是有能力学好的。期末统考时,她一下前进了四十二名,她还因此被评为学习标兵。
  
  二、闭锁孤独型
  
  这种类型的学生主动性差,但他们一般并不甘心落后,能听从老师的教导,并尽可能地逃避批评。他们常沉默寡言,喜怒哀乐不轻易表露,个别严重者表现出自尊与自卑异常,忧虑与胆怯并存;他们不善于交际,很少与父母交谈,极少到办公室提出问题或主动与老师交谈,即使有痛苦也不愿向别人倾诉。由于缺乏主动性再加上强烈自卑的心理和内向的性格,教师和同伴的忽视更容易促使这部分学生把自己的心灵之门关得更紧。
  对于这种类型的学生,我采取的引导策略是:多一分关爱,打开心灵之门,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案例二]在我的班上,曾有一个入学成绩很一般的学生。他非常懂事,但他的父母感情不和,经常争吵,他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逐渐变得沉默寡言,甚至有些玩世不恭,心理状态极度封闭。原本很聪明的他对学习成绩的好坏表现得无所谓,对同学交往不屑一顾,对班级工作不积极,同学们对他都很不满意。
  然而一件小事彻底改变了他的心理状态。有一次,从不缺课的他突然没来上学,后来经我再三追问,他才说出他父亲受重伤正昏迷在医院里,他的话语显得很平静,但目光却有些茫然和不安。后来我带着营养品探望了他的父亲,他深受感动。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又从学习和生活上给了他更多的关怀和鼓励,使他不仅没有掉队,而且在一次期中考试时还取得了全班第一的好成绩。他曾在一篇作文中写道:“李老师到医院看望重病在身的父亲,我的心中充满了感激,为此,我这个从不哭泣的大男孩也流下了热泪。长年的家庭纠纷,使我讨厌这个家,我也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可从李老师身上我重新获得了一种感情、一份师生深情、一份姐弟挚爱”。由此可见,教师对这一部分学生所作的哪怕只是一点点的付出,都会引起他们心灵的震撼,也许他一生都不会忘怀这件事。因为这件事使他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使他从此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热爱,这对一个人来讲是很重要的。
  
  三、心境恶劣型
  
  这种类型的中等生控制力较差,心理脆弱,容易产生情感冲动及情感两极性震荡。有时,即使在外界轻微刺激的影响下,也会使他们产生较强而又无法控制的情感反应。事实表明,他们心境恶劣的概率和严重程度高于优等生和后进生,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对于这种类型的学生,我采取的引导策略是:多一分宽容,给一片广阔天地,学做一个坚强的人。
  [案例三]在我的班上有一个学习中等的学生。在他五岁的时候,父亲因车祸身亡,从此在他幼小的心灵上蒙上了一层十年都挥之不去的阴影。他不肯面对现实,从不去祭奠父亲,感情变得越来越脆弱,经不起一点挫折和委屈。他常常因为一件并不起眼的小事,就和同学大发脾气。他始终觉得自己是一个很特殊的孩子,一个需要特别关爱的孩子。一次,他把篮球借给同学在教室里玩,打坏了玻璃,于是我没收了篮球,他来质问我为什么要没收他的球。因为不是他玩的,所以我答应放学后还给他。然后我离开了教室。我刚刚回到办公室,把球放在桌子下面,他就气冲冲地进来抱起球就走,喊都喊不应。我主动去找他了解怎么回事,他对我横眉冷对,并冲我大吵大闹,我们简直无法交流,于是就通知了家长一起来做他的思想工作。后来才知道,我离开教室后,和另外一位学生边讨论问题边走,而他一直跟在我后面,向我要球,我没听见,他觉得老师对他不理不睬,认为自己受到了老师的不公正待遇而引起了强烈的心理反应和情感变化。这样一件小事,使我思考了很多。在后来的教育过程中,我并没有因为这场师生矛盾而冷淡他,放弃他。相反地,我又通过更细致的工作,使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宽容和关爱。课上我更注意他的学习状态,课下经常找他谈心,使他能从这场矛盾中有所感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看到他真的逐渐变得成熟了,并学会了坚强。我们班另一个失去父亲不久的学生因想念父亲而哭泣时,全班只有他能够理解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也只有他去劝慰这个和他同命运的同龄人。
  中等生还有一些共同的心理特征:迷茫、敏感、盲从、易受集体无意识影响,同时,他们易认可老师善意的关怀,有较强的感激心理。事实证明,绝大多数中等生的心理问题不难解决,只要我们给予足够的关注,把准脉搏,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以引导和调节,就可以使他们改变现状,完善心理和行为。
  (作者单位:山东东营市石油大学附属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954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