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语文教学认知偏差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教给学生技能,教会学生做人”是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语文教学在完成这两大任务中发挥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认知上存在着一些偏差,目前高职语文教学还不能有效地发挥其综合育人功能。
   [关键词] 高职语文 认知偏差 研究
   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即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心理效应对人类认知影响很大,由心理局限所造成的认知偏差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制约着事物的发展和进程。
   高职语文教学是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而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集工具性与人文性、实用性与审美性于一体。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语文课程的重要性更加显现,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认知上的一些偏差,导致高职语文教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制约着其教学作用的有效发挥。
  高职语文教学中几种常见的认知偏差
   1.认知偏差一:高职学生重在学到一技之长,重点是要学好专业课程,而语文是公共课,学好学不好,无关紧要。高职院校中持这种认知的有学生,也有教师,甚至还有一部分语文教师,家长也认为,送孩子到职业院校是去学手艺,关键是要学好专业课程。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学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会尽量删减语文类的课程,压缩已开设语文课程的学时;在考试考核方式上多以考查课的形式随堂进行;在师资的配备和培训以及教学资源的利用上,会更多地向专业课倾斜;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也抱一种无所谓态度,认为可学可不学,能应付则尽量应付。语文课程逐渐被打入了“冷宫”,失去了它在高中以前的核心地位,越来越被边缘化。
   2.认知偏差二:高职语文教学重在实用,重点是要学好《应用文写作》,而其他语文课程的实用性不强,可有可无。语文教学在高职阶段能开设的课程很多,有《高职语文》、《应用文写作》、《普通话》、《现代汉语》、《文学鉴赏》、《写作基础》、《演讲与口才》等,专业不同,选择上会各有偏重。在高职教育培养实用性人才理念的指导下,是否具有实用性成为衡量一门课程能否开设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实用性特征较为明显的《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等课程被大多专业所保留。而综合性质的《高职语文》和实用性不强的课程则被很多专业所取消,更有甚者只留下《应用文写作》,用《应用文写作》代替高职阶段的语文课程。
   3.认知偏差三:高职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重点是要搞好人文阅读和赏析,而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无需太多。大多数高职语文教师认为,高中以前的应试教育中语文教学以升学考试内容为教学重点,重在基础知识;到了高职阶段,经过十多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较好的语文知识积淀,并且高职教育也已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语文教学应突现人文性,弱化工具性。高职语文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为重点;课程开设应重点考虑《文学鉴赏》、《人文素质教育》、《高职语文》等能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课程;课堂教学上应将人文阅读和课文赏析作为重点。总之,突现人文性是这一认知的核心内容。
   4.认知偏差四:高职语文教学重在语文能力的提高,重点是要搞好听说读写训练,而对于学习方法和人生理念等的传授,不在教学之列。语文能力是一个整体概念,是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综合体现。高职语文教师普遍能根据专业需求,将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这本身并没有错。但大多数高职学生的语文能力不强,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而造成的。因此,语文教师有必要结合学生实际,教给他们一些能提高语文能力、切实可行的语文学习方法,并结合教学,贯穿始终,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由于实际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制约因素,有很多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要将学习方法的探讨、人生理念的熏陶等列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探寻和分析形成以上认知偏差的原因
   1.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寻原因。心理学认为,人类认知上的偏差多数是由一些心理效应造成的。这些心理效应主要有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从众效应、定型效应、乐队效应、当局者迷等等。据此分析,从众效应是形成“认知偏差一”的主要原因,因为大多数人都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学技能;晕轮效应的极端和绝对,好就一切都好,坏就一切都坏,是形成“认知偏差二”的主要原因,因为实用则留,不实用则取掉;乐队效应和当局者迷是形成“认知偏差三”的主要原因,因为有这一认知的不是专家,就是内行;首因效应的“第一感”是形成“认知偏差四”的主要原因,因为大家都认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听说读写。当然,上述认知大多不是由一种效应影响形成的,而是多种效应的综合体。
   2.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来探寻原因。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基层岗位生存和发展需要的职业技术型专门人才。而学校教给学生技能的主要渠道是通过专业课,通过实验实习和实训,通过教师手把手的传授。因此,技术应用性不强的语文课程便自然受到冷落。
   3.从教师方面来探寻原因。一是对语文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清楚;二是对高职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基础性和实用性的把握不准确;三是对高职语文教学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认识不到位;四是对高职学生语文学习的真实学情不了解。
   4.从学生方面来探寻原因。一是学生的认识不全面,只认识到学技能,没有认识到比学技能更重要的是学做人;二是高职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与教师的预期有一定差距;三是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兴趣不浓,而专业课却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的方法掌握不够,应该学什么、如何来学好,还困扰着很多同学。
  纠正以上认知偏差的几点建议
   1.重新认识和定位语文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职语文教学的作用主要有三点。一是可以为学生学习专业打好基础。叶圣陶曾说:“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①可见,语文是学好专业课程的工具和基础,起着基石的作用。二是可以为促进学生就业增添能力。高职语文教学中培养的口语交际、应用文写作、语言理解等能力是各专业学生的必备能力,体现着学生的基本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事实也证明,语文能力强的毕业生拥有更大的就业和发展空间。三是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做人。语文学习不只是要提高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丰富知识、陶冶性情、接受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做人。只有使我们的教师、教育工作者、学生和家长都认清高职语文教学的作用和地位,才会逐渐地纠正认知上的偏差。
   2.处理和解决好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几对关系或矛盾
   一是语文课与专业课的关系,即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二是实用性与基础性的关系;三是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的关系;四是教师的预期与学生的实际之间的矛盾。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我们既不能偏颇,也不能中庸,而是要根据专业要求、学生实际、教师情况、社会需求等综合分析,决不能顾此失彼、厚此薄彼。只要处理好这些关系或矛盾,以上认知偏差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3.确立基本的教学理念,以此来推进教学改革
   理念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正确的教学理念能起到纠正认知偏差的作用。要搞好高职语文教学,首先应该确立一些最基本的教学理念,并用这些理念来指导和推进教学改革。例如,确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教学理念,用兴趣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确立“‘授人以渔’比‘授人以鱼’更重要”的教学理念,对高职学生而言,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要比教会他们具体的教学内容更重要;确立“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紧密结合”的教学理念,既要发挥语文教学的综合育人功能,同时,也要为专业学习服好务;确立“教会学生做人”要比“教给学生技能”更重要的教学理念,通过文质兼美、文道统一的经典文章的感化和熏陶,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教会学生爱国、爱家、爱专业等等。
   总之,只有尽快纠正高职语文教学中的认知偏差,充分发挥其综合育人功能,高职院校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既有技能,又有文化,更有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注释:
   ①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学出版社,1980:150.
  参考文献:
   [1]朱立言,王浦劬.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联考考试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渭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965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