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核心就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走进课堂首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只有当学生智慧的火花被点燃的时候,只有当学生情感的闸门开启的时候,学生才会想学、愿学。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所以,我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重点抓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动课堂的第一步
  想要让课堂活跃,首先,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内容,认真备好课,其中应包括课文中的生字词,内容中涉及到的文学常识,有关典故,科技知识等。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基础知识扎实,指导学生才能游刃有余。其次,学生要进行充分的预习,读课文,看注释提示,课后的思考练习,甚至可先做一些有关本课的基础题。主张学生带着问题,学生应清楚每课书自己知道哪些,不清楚哪些,上课时有目的地弄清自己不清楚的。
  另外做为教师,也要学会微笑,曾经有一位名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不会微笑的老师,不会是一位好老师。”我想这句话不无道理。做为一名教师,千万不要居高临下地看学生,如果这样,无形中就在学生面前设置了一条无法进入学生心灵的“沟壑”,不进入学生心灵,学生又怎么与你零距离沟通?久而久之,你与学生就会形成一种酷似“阶级的对立”,即使你的课堂没人敢说话、睡觉,但你的课堂也只是“一潭死水”。如果你学会了微笑,给学生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让他们敢于走进老师的心灵,这样,你便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为你的语文课堂打下了坚定的感情基础。给学生以更多的微笑,也就给了他们更多的自信,给了他们更多的学习选择权,以至学生会相信老师不会轻易否定他们,更不会批评他们。这样,学生就找到了张扬个性的空间,何愁语文课堂没有活力?
  
  二、步入设法激趣
  1、激情导入
  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师都懂得课前激情导入的作用。好的导语紧紧扣住教材的感动因素,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是心灵的滋补剂,是一种以文本为根基的有益的洗濯和陶冶,是奠定课堂教学氛围的心理因素。激情导入,教师调动了自身的情感,同时也引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无疑为成功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教学《土地的誓言》时,由于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太远,难以触及学生的兴奋点,在课堂的导入时插放歌曲《在松花江上》来进行一种失去故土家园的悲愤和对祖国热爱之情的情境创设,拉近课本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有助于理解文章主旨
  2、课中插趣
  语文学习是一项高强度的脑力劳动,特别是课堂需要学生各种感官共同参与,长时间从事脑力劳动容易导致精神紧张,身心疲倦,注意力分散。在日常教学中,我很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如果有连堂课时,我就会在课间给学生们播放一些他们熟悉和喜欢的轻音乐,给学生们提提神,鼓鼓劲。或者在上课前几分钟做一个成语接龙的小游戏,这样接下来的课就好上多了。
  在教学《童趣》时我给了学生3分钟的时间不准动只准盯着教室里的电扇,让他们切实的体会到“项为之僵”的感受,教师创设了情境,使课堂由“平面”变得“立体”,使课堂成为五光十色,富有张力,充盈美感的信息场,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情不自禁地“乐”语文。
  
  三、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讨论分析中发现
  我们学校现在正在实行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把全班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然后三个层次中各两名学生一共6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助于优等生促进潜能生,中等生自身提高。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每一组都有小组长,大家各有分工。课堂上,我将学习材料转换成问题情境,接着小组内按自学、发言、讨论、小结、互评的程序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一锤定音的绝对权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或学习中出现的某种情况,给予示范,或予以点拨,或组织讨论,辩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
  如在讲《行道树》时,我给学生们出了一个问题“行道树是一种____的树”。这个问题很简单,我让小组稍稍讨论了一下,就得出了结论,于是每个小组说出一个词来形容了行道树,同时我尽可能地记录并板书自由、快乐、勇于牺牲……,随后我请各位发言的同学记住自己所选用的词语,再读课文,再小组讨论,最后经过学生们的归类,最终得出了结论:
  行道树、忧愁、痛苦、深沉(形象) 快乐、无私奉献、神圣(人生哲理)这样的课学生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而不是昏昏欲睡。
  
  四、媒体应用,感受现代课堂
  多媒体这一高科技已经以全新的速度迅速渗透到教育领域,语文课采用多媒体教学也成了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我们利用多媒体,将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尽情地欣赏千姿百态的四时风光,如临其境地聆听大自然的各种声响;使纯语言文字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使抽象的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为具体的、动态的画面,从而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学生的直观感觉……从而平添了无穷的趣味,刺激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在讲《春》时,就用录像来再现课文中的画面,表现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正值深秋,我们播放描绘春天的录像。教学中,学生从屏幕上见到小草偷偷地人土里钻出来,嫩嫩地、绿绿地;风吹杨柳,柳条摆动;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竞相开放;连绵的细雨滋润着农田,农民披着蓑,戴着笠在辛勤地劳作;快乐的孩子们欢跳着,风筝在天空中心情地飞舞……学生全神贯注地看着屏幕,尽情地品味“一碧千里”“流水淙淙”的美丽内涵,书面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活生生的画面,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春的美景,体会出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总之,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多想办法,积极引导和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我们的语文课堂可以“活”起来,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让学生真正地爱上语文,让学生真正地懂语文,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的学习乐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014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