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构造良好物理问题情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然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由于实验室设备所限,有些教师以不能完整做实验为藉口,只进行空洞的说教。在没有铺垫出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下教学,效果不可能好到哪里。良好的教学效果,来源于从学生实际出发,构造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究、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不能实验展示的情形下,构造良好的物理问题情境,沟通了物理与生活经验的联系,有效降低了物理的门槛,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本人在课堂教学中构造良好物理问题情境的一点体会。
  一、趣味性
  讲述《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时,我在课堂的开始播放电影《2012》的片断,当影片中高能粒子流到达地球,引起河水沸腾,铁桥因熔化而坍塌时,每个学生都被震撼。他们当然想知道现在的地球为什么没有受到如此影响,然后再开始下一步学习。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构造的问题情境若能生动有趣,则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强化学生产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气氛也会十分活跃。
  二、直观性
  构造的问题应该为加深理解概念、规律服务,所以构造直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已有的有关认知与当前课题的认识直接冲突,不但吊起了学生“胃口”,还为学生的探究性活动指明了方向,构成了整节课的探究脉络。在学习《气体的压强》时,我直接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套在一起的充气气球,然后问学生,若将它们置于低温中,会怎样?以此为课堂的开端,直接开始学习气体的压强问题,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适宜性
  由于不同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进入兴奋状态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材,构造出适宜的问题情境,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应有一种入手容易但又不太好解决的意味。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是以感知教材为出发点,而是把教材上的知识点改编成适合学生探究的问题,再在构造出的适宜的问题情境下进行探究、解决问题。例如学习电阻定律时,出示一个长方体铁块,问它的阻值多少?在适宜的问题情境下,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浓厚,合作交流的的气氛活跃。经历了从多角度认识问题,尝试解决不同答案合理性的活动,既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四、开放性
  在《伏安法测导体的电阻》实验中,教材上提供了一个案例,我讲授这节内容时,为学生构造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没有电流表,如何再选器材完成实验?在这个背景下,我又罗列了理想电压表。已知内阻电压表、定值电阻、电阻箱等可选择的器材,学生各自提出实验方案后,又相互对照、交流,最后在能达到实验目的前提下优化方案,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习效果明显。在教学中构造的问题富有层次感,开放性强,解决方案多,更容易让不同层次、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都学有所得,都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一开始就构造一个学生又不陌生又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整节课的学习起着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问题情境,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让他们有信心、有能力为解决问题而主动探究,进行创新学习。愿老师们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都能构造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让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好更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042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