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利用多元智力理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用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证明每一个人至少有七种不同的“智能中心”,分别是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他认为在人的一生中,这些智能不断受先天及后天的影响、启发或开闭,而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只是在知识的传授上,更是在发掘并引领这些智能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对于规划孩子的教育,开发他们的智能潜能,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我在地理教学中尝试着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地理教学工作。在课堂上,不断变换讲课的方法,从语言到视觉再到空间等,经常以不同的方式来激活孩子不同的智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抽象枯燥的地理事物为具体可感可知,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
  
  一、课堂知识前后照应,发展学生数学逻辑智能
  
  地理教学中有很多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地方。从逻辑关系来讲,地理课本知识有很多内容包含着因果推理关系,而这些因果关系恰恰是真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途经。
  比如在“大气环境保护”一节中的教材中,从逻辑关系看,目前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全球大气环境问题中的三个知识点,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因果逻辑思维能力。为了充分展现这种能力的培养,我在“全球变暖”一节的知识教学中,先用多媒体投影“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变化图”和据“1958年以来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图”,先让学生观察两种事物变化的趋势,推理这两种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其结论是:全球变暖与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关。接着,再以第一次推理的结论作为前提,继续分析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的原因,学生阅读教材后推理出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是人类活动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是毁林,使森林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不断的减少,从而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升高,增加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的能力,使气温升高,全球变暖。在推理出第二个结论后,让学生阅读教材,再推理全球变暖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整个教学思路如下:
  投影两幅图→推理两种地理事物的关系→结论→原因→危害→防御措施
  
  二、开展课堂辩论,发展学生语言交际智能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有个别的知识点,目前科学界存在不同看法,遇到这种问题,可以先让学生下去查找资料,利用课堂开展一节或二两节课堂辩论,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比如高一地理上册第四单元练习篇中的第2题:对于:“陆地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的不同观点”这一论题,有A组和B组两种不同的观点,就可以先让学生做一下比较,利用课余时间查找与此有关的资料,开展一节课的学生辩论,一方面培养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另一方面又培养了他们对该内容的拓展和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三、充分利用地图,发展学生空间智能
  
  解决空间位置的问题,如航海和使用标记的地图,都需要空间智能,其它与空间位置有关的问题,如下棋和想象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是如此。视觉艺术同样是空间智能的一种运用。而作为地理教学工作来讲,几乎每节课都与地图有联系,图中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是培养学生空间智能的重要途经之一,所以,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其眼、耳、手、脑并用,引导他们阅读好课本中的每一幅插图和每一张地图,确定好一个地理事物与其它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智能。
  
  四、利用人地和谐思想,发展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智能
  
  所谓人际关系智能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并与人交往的能力,这一智能的核心在于与他人之间的“理解与交往”,善于听取别人的观点,善于与人合作。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一些人地关系的原理和规律,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我们的发展必须要遵循自然规律,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应追求人与人的和谐。如 “解决城市交通的问题”一小节时,就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民工、市民、商人、学生、司机、政府官员等,并进行辩论,使学生学会站在不同角度、不同高度提出不同问题,让他们学会站在对方立场上理解别人。教师在这场辩论中的角色则是多元化的,在不同的时机分别作为组织者、参与者、评判者或引导者,引导他们总结出一个规律:要想解决好一个复杂的问题,必须全民动员,互相理解,团结协作,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这样无意识地给他们灌输了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思想。
  
  五、利用教具,发展学生身体运动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与感觉,以及运用双手进行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其核心成分包括巧妙地使用不同的身体动作(包括粗略或精致的身体动作)来运作或表达地理运动的能力。身体运动智能在地理学习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就是运动模仿能力,如从模仿的内容来看,可以是对地理概念、景观、图形、原理等的读、说、写、练,也可以是对演示动作和技术的模仿等。如,为了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同步运动”,教师以讲桌作为太阳,以自身作为地球,先斜着身体演示自转在演示公转,然后把自转和公转的演示合为一体,从而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同步运动”直观化,如此给学生示范,让学生模仿。开始的模仿是为了以后不在模仿,模仿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理解这种抽象运动规律。
  
  六、利用多媒体,发展学生音乐智能
  
  音乐智能是指对声音、节奏的感知及迁移能力。音乐智能的培养可从以下二个方面进行。一是旋律的创设。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地理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入或创作出可以概括或应用这节地理知识的歌曲或吟唱,当然,这一点的难度比较大,一般很少利用。二是背景音乐的选择,利用多媒体选择一种音乐用于某一单元或某一节课的导入音乐、背景音乐、结束音乐,以创造出课堂的愉快氛围,一方面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智能。例如:上青藏高原一节时,可以播放《青藏高原》这首歌,既可以让学生感受青藏高原直观的美,又可培养学生音乐智能和愉快的学习兴趣。
  
  七、利用辩证思维,发展学生自我认识智能
  
  自我认识智能是指关于建构正确的自我知觉的能力,其核心就是留心、反思与重建。而地理教材中自然灾害的学习中,就可用利用辩证思维发展学生的自我认识的能力,如:学习自然灾害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观察各种自然灾害的图片→反思人类的行为→防御→重建家园,这样无意识地在地理学科中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了解自己学习地理知识的状态和作用,清楚自己学习地理知识的目的和潜能,甚至了解自己将来是否能胜任从事与地理相关的工作或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注意的环境问题。
  总之,在地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蕴涵着丰富多样的智能素材,只不过不同的内容在培养学生不同智能的侧重点方面有所不同而已。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才能做到在不同类型的地理课上,各有侧重地、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多元智力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076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