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高职院校图书馆适应工学结合之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丽华

  摘要:文章从高职院校实行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出发,联系图书馆服务内容,从三个方面提出图书馆在适应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上可以实行的办法。这三个方面涉及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服务场景处理、服务内容提升。
  关键词:工学结合;职业环境;高职院校;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4―167―03
  
  简单来说,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是学生。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工学结合培养的是技能型的高素质人才,学校的教学活动必须与学生的现有或者未来可能的技能活动吻合,学校需要首先营造一种职业的生态环境。在这个职业生态环境的营造过程里,图书馆作为教辅部门的重要组成,对职业环境的营造有比较重要的作用,一面要适应教学课程体系的变化,对信息资源构成进行改建,一面也要对业务流程进行改革。目前还没有文件要求按照课程改革的需要另行制定图书馆的业务内容,但是,工学结合的改革是针对整个学校而言,高职院校图书馆有必要重新审视传统服务模式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如果制定可行性的方案并实施,拓展了这个大学第二课堂的功能,那么除了教学和实训,学生还可以获得比原有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更为实际的东西,获得比原有企业资料室更为系统和广博的文献信息。通过一些探索,在工学结合的要求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可以就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努力的。
  
  一、文献资源建设方面
  
  1. 文献信息资源采访
  应对课程设置,图书馆首先体现在文献资源建设上,要符合学校专业内容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学科上的变化,而是详细课程上的变化,众所周知,图书馆历来采购信息资源都是按照学科分类的方法进行圈选,而课程改革打破了传统的基于学科体系的课程设计,相应的,信息资源建设的第一环节――采购,也会适应课程的再造而重新规划目标。
  图书馆在信息资源采购上,会根据课程训练内容,增加学生在行业实践工作时所需要的一些信息资料。比如:有关技术方面的,如“技术手册”、“零件价目表”、“零件手册”、“技术性刊物”、“技术通报”、“技术图表”、“参考书籍”、“技术性说明书”等;有关市场调研方面的,如“市场货品价格类目”,“市场调研报告”;有关商品的说明资料;企业的行政管理范本,招投标范本;企业注册,增资,报关等等一系列行为的范本资料;行业专利,行业标准的数据库等。这些都原本不属于高校研究型图书馆收藏流通重点的目标。但是慢慢的会随着工学结合的展开成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关注对象和采购目标。
  围绕课程设置和内容倾向的变化,图书馆在原来大量的建筑理论书籍、建筑图册和相关电子文档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的关于工程施工技术、工程监理技术、施工资格考试等书籍,并且囊括不少技术图表、商品目录、市场报告和零件手册。
  从这个意义上讲,就是从各种理论课本的收集,转变成各类工具书和企业文件的丰富。参考型工具书和企业文档在图书馆信息资源中所占比例将会大大提高,虽然目前仍无准确数据表明具体比例,但是根据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统计表明,从2007年到2009年各类工具资料和企业文档的采购金额占图书馆各类信息资源采购总金额的比例看,图书馆的确为课程的变革作出了适应工学结合的第一步(见表1)。
  
  
  2. 自建专业特色数据库的相关分析
  图书馆在购买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同时,大多也建有自己的一些数据库,作为电子馆藏之一的自建数据库与购买数据库互为补充,可以共同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自建的数据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通用数据库,涵盖各学科内容;二是特藏或专题数据库(即特色数据库)。通用数据库比如馆藏书目的数据库,同时也是反映全部馆藏的导航型数据库;再有就是特藏或者专题数据库。尤其是后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可以大力发展,为工学结合服务。
  作为高职类院校,一般都具有非常强的专业特色,专业特色与就业技术是对口的,就业技术技能要求对口的教学理论,而这里的对口教学和传统的学科分类并不是吻合的,专业跨学科,就业技术也跨专业。这就要求图书馆在选定特色数据库建设目标时,应深度研究专业设计,研究就业理论覆盖范围,就业技术的各种要求,从而规划数据库的结构、收录的范围、涉及的标引深度、设计的检索方法和检索途径。这样才能将特色数据库建设提高到对工学结合的实践学习具有直接的参考意义上来,从而在培养人才的环境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比如,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新成立蜀绣研究所,距离学校所在地不远的安靖镇有一处蜀绣博物馆,于是,结合学习和研究、实践与提高的需要,图书馆组织专人进行了巴蜀服饰文化特色数据库的开发建设。图书馆负责系统平台搭建,相关系部教师负责提供信息文献,有专业背景的馆员和课题组负责人联手进行系统测试,数据筛选,协调联络等工作。
  该数据库以蜀绣蜀锦夏布为代表,强调各类型的制作技术、制作工艺、流程,收录了包括纸质馆藏电子化信息和网络电子资源在内的数万条记录,类型有:图片,视频,数字电子文档,扫描文档,涉及该领域专家文稿,专著,本校专业教师的作品,学生作品等。目前还在不断丰富中。这样,建立了从教学到研究,到实地考察,结合信息搜索的全方位专业信息服务。
  
  二、图书馆服务场景方面
  
  在“工学结合”的教学过程中,无论车间或办公室,流水线或职业岗位区,对于相关人员来说都是工作场所和教学场所,都存在教与导、学与做的交叉兼容场景。在这里,学生不仅要在教师或师傅教导下完成学习任务,丰富实践经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还要完成好工作任务(生产出合格产品),为今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这种对工作环境和氛围的亲身体验与实践,有益于学生早日熟悉工作环境,达到用人单位要求,成为受社会欢迎的人才。
  图书馆也可以成为这样的场景之一。
  
  1. 实践场地
  实际上,早在2005年,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纺织系的教师就带领学生到图书馆来进行实践教学。当时教授的是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实例,将图书馆整套自动化系统作为学生学习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让学生见识图书从采购到流通到二次加工提供参考咨询的一系列流程,亲手实践图书信息上架流通的工作,加深对管理信息系统的认识。图书馆可以建立和系部长期的联系,用以提供学生必要条件下的实践需要。虽然图书馆并不是一个实践的常规场所,但是作为教学的支撑、学生自我提高的地方,同样可以提供实践的需要。这个内容可以由馆务委员会组织完成,这个组织负责采集来自教学的信息需求和场地需求,

然后分派给图书馆各部门协助完成需求。
  
  2. 交流场所
  很多图书馆都有开辟专门的场所,这种类似于“沙龙”和“书吧”的地方,尤其是对于那些以设计、创作等为培养目标的专业来说,对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非常重要。如平面设计、装潢设计、工业设计、软件等专业,他们的工学结合体现在对行业和职业工作特点的了解和体验,或者是参与完成某些工程,或者是作品的设计与创作。这个过程会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制作和创造的实践中,实现一种理论与现实的融合,从而提升想象力与创作力。
  图书馆是一个文化荟萃的地方,可以进而提升成人文化荟萃的场景。相对于传统服务场所,这种服务场所会更受读者欢迎。而区别于普通“沙龙”的地方就在于这是一个有组织的场景。图书馆可以申请学校组织相应的老师,邀请企业有经验的技师、创作人员,甚至是企业高管,作为这个“沙龙”相对固定的嘉宾,定期和学生进行个别交流;还可以组织一部分客户,到这里来寻找能实现他需求的作品,满足他需要的人才。当然,这不是一个人才交流中心,也不是学科馆员的办公地点,只是一个具有沙龙性质,而又有专业背景的组织。这个组织可以在固定的时候安排各种活动,吸引更多的人来进行理论和技术交流。
  这样一个场景,涉及图书馆一直争议的一个话题,即对外开放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图书馆有别于专门研究型的图书馆,它并非完全按照“产学研”的需求而履行功能,而是按照“工学结合”的要求去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讲,图书馆是有必要实行部分“社会开放”功能的,如对相关企业开放。企业已经在逐步和学校接轨,企业进来了,学校出去了,在这种双向交流中企业的管理理念、工作要求、需要的人才特点也进来了,只有企业和学校的人才进行了交流,学校的人才能更方便出去。
  
  三、参考咨询服务方面
  
  参考咨询服务近年来一直是图书馆作为服务内容提升的主要形式。对高职院校来讲,工学结合带来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将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这种理念将进一步催生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方式和内涵。通过对以往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个性化服务正是适应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实行参考咨询服务的最好方式。通过这种方式,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以在比理论更广阔的实践领域获得信息支持。正是这种信息支持的自有的独特性和随机性也要求图书馆实行个性参考咨询。
  
  1. 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的构建
  所谓个性化信息服务就是指针对每一个用户的独特信息需求进行独特的针对性服务。具体地说,是根据用户的知识结构、信息需求、行为方式和心理倾向等有的放矢地为具体用户创造符合个性需求的信息服务环境,为其提供定向化的预定信息与服务,并帮助用户建立个人信息系统。
  目前,个性化信息服务主要是要求图书馆具备主动的信息推送功能,要求图书馆对其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和加工,特别是对数字、网络化资源进行优化,然后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供给用户,这种提供一方面是主动的,另一方面也是深度挖掘之后有序的行为。
  这就需要图书馆员在扎实的信息处理、分析和挖掘的能力基础上,不断熟悉各种信息服务的技术手段,建立自己的服务实践经验,然后再应用于对口的信息服务中。
  个性化信息服务已经发展到成立信息服务系统,在系统指导下进行服务工作的阶段。这其中涉及一些前沿技术:比如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的互换技术、信息检索和聚类分析技术、个性化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等。从这个角度来讲,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的建立是一个长期艰巨并且具体的任务,而其维护也是一个长期的事务。因为对象特别是学生总是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之中,工学结合的要求又进一步使专业、学科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变化,就需要学校教学内容的变化,需要教学对象属性的变化,从而催生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内容设计的变化。
  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可以贯穿大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特别是在学生的科研课题中、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上、岗位实践与实习中、学生自我专业设计与规划等,这些都涉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图书馆员在辅助他们完成攻关的过程中都可以主动地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
  目前,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资源基础是网络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和图书馆的整体信息资源。在资源建设方面,除了前面讲过的,要按照工学结合的需要构建适应本校教学体系的信息资源的筛选,还要进行个性化信息服务所需的信息资源的组织处理。在信息资源系统的建设上,可以依据图书馆界已有的一些要求(比如元数据的规范、Calis数据库建设标准等)进行。另外,还应注意持续有效借助网络动态地充实和更新信息资源。
  
  2. 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实践
  在教学前沿,针对不同就业类型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程结构,对不同的实践环境作出不同的实习安排,这就是个性化。作为工学结合要求下的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一个自学与提高的环境,就更要争取提供这种服务。
  当然,不是每一个图书馆都有处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能力,一般来说,要开展比较广泛而有效的个性化信息服务,至少应该具备以下三点:
  (1)在人员配备上:要求具有专职馆员,负责信息处理,分析和挖掘;技术人员负责处理、更新、维护个性化信息服务平台;双师型的教学专业人员负责提供专业知识和信息需求变化;另外,还有一些进行文档整理或者信息采集的文秘人员。
  (2)关于系统平台建设:具有大量的自有电子资源,拥有一站式检索服务平台用于共享地区或者行业信息资源,拥有类似于办公资源平台的交流平台,结合电子邮件、QQ群、移动通信平台等多种形式。网络宽带、并发数量、网络使用范围(VPN等)方面足以满足使用需求。
  (3)有效的管理组织:通行的建议是建立以学科馆员、专家委员会为主的图书馆下级组织。对于重要问题,可以由专家小组分时分批解决,如课题深度咨询、决策咨询等。对于简单咨询或者检索服务可以由学科馆员解决。其他的一些常规问题可以公告、邮件、聊天等形式定期发布。然后,这些服务以主动推送的机制(如RSS),直接面向问题相关人员提供结果、方案和建议。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实践与方法在不断的总结和更新之中,高职院校图书馆也会就此展开很多的讨论和探索。如何适应学校的转变而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和质量,是图书馆努力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34.
  [2]李国志,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及其实践路径[J],中国大学教育,2010,(2):37.
  [3]Antelmank K.Do open―access articles have a greater re-search impact?.College&Research Libraries,2004,(9):372―38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12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