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曹唐大游仙诗的文学价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晚唐诗人曹唐以其游仙诗闻名,其诗歌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曹唐的大游仙诗第一次将仙话和游仙诗结合,内容丰富,情感蕴藉,名为游仙,实乃抒情;其艺术表现手法方面具有仙气十足的浪漫主义艺术追求,格律优美,辞采华丽。曹唐作为广西少见的进入主流诗坛的诗人,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关键词:曹唐 游仙诗 仙话 文学价值
  
  曹唐,唐代诗人。字尧宾,桂林(今广西桂林)人,生卒年不详。由于曹唐出身低微,仕宦不高,史书无传,文献记载亦极简略。《唐才子传》叙述较详。传云:“唐,字尧宾,桂州人。初为道士,工文赋。大中间举进士,咸通中为诸府从事。唐与罗隐同时,才情不异。唐始起清流,志趣淡然,有凌云之骨。追慕古仙子高情,往往奇遇,而己才思不减,遂作大游仙诗五十篇,又小游仙诗等,纪其悲欢离合之要,大播于时。”《全唐诗》云:“初为道士,后举进士,不第。咸通中累为使府从事。” 看来他早年是一个能文工诗的道士,后来因游仙诗而大出其名,被地方节度使录用,卒于咸通年间。因为种种原因,虽然曹唐的游仙诗在宋朝名噪一时,后来却湮没于文海,难为世人所知,实乃憾事。今不揣浅陋,在此谈谈曹唐诗歌尤其是大游仙诗的文学价值。
  
  一
  
  诗歌以“游仙”名篇始于曹植,但以游仙为题材则可上溯到战国时期。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乱世之下,文人自身难保,其对现实的深切忧愤,以药与酒为酵母,转而在游仙中得到解脱。如张华、张协的《游仙》,陆机的《招隐》等,及至郭璞始集其大成。到了唐代,由于统治者大力倡导道教,因此走“终南捷径”成为当时文人才子的潮流,游仙诗至此时也发展到鼎峰。唐代游仙诗最有名的当属李白,其游仙诗的独特性在于“他一生都认定自己是暂落凡尘的仙人”①(P102),他的游仙诗就建立在“谪仙”意识之上。所以他把游仙境作为故地重游,遇仙人恍若旧人重逢,仙境中的景象都写得十分实在而亲切。另外,把游仙诗作为仕进手段,是李白的又一创造。另外还有中唐的卢仝,其将对世俗的失望深刻地表现在游仙诗中,在他的诗中,连仙境都是丑恶的。其他如白居易、李商隐、李贺,诗中都有关于神仙幻境的描写。到了晚唐,曹唐的大、小游仙诗成为集大成者,其在游仙题材的发展史上划上了浓重的一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曹唐是继郭璞之后惟一一位以游仙诗著名于世的诗人。从数量上看,曹唐的游仙诗是空前的;从质量来看,曹唐的游仙诗成就较之郭璞有过之而无不及,后人每每谈到游仙诗,都是将两人放在同等位置上。据说曹唐做大游仙诗五十首,《全唐诗》集中仅存十七首,可能已遗失了三十三首。小游仙诗九十八首,加上《唐诗纪事》中引用的一首,共存九十九首。大、小游仙诗的区分最明显的就是在体裁上,大游仙诗都是七言律诗,小游仙诗都是七言绝句。另外,在内容及艺术风格上也有很大差别,大游仙诗全系据仙话、传说、故事改编而成,风格缠绵悱恻,犹如失恋中的男女;小游仙诗虽也采用仙话的物象名目,但内容与仙话没有直接关系,显示出更大的独创性,风格闲散淡雅,犹如山林中的隐士。大游仙诗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是仙话和游仙诗的第一次结合。
  在大游仙诗中,除去《皇初平将入金华山》一首主旨为劝人修道修真、赞美仙人长生不老,略显仙风道骨,有魏晋遗风,其余大都是描写世俗男女之情。其中有关西王母的诗有三则,分别是《穆王宴王母与九光流霞馆》、《汉武帝将候西王母下降》和《汉武帝于宫中宴西王母》。西王母传说最早见《山海经》和《穆天子传》,到了托言东方朔其实是魏晋方士所撰的《汉武帝内传》,则把西王母神仙化。此时西王母由“蓬发戴胜”的部落酋长或者国王转变为仙风飘渺、法力无边、衣饰华丽、容颜绝代的神女。在曹唐的大游仙诗里,西王母是作为神女的形象出现的。如 《汉武帝将候西王母下降》:
  昆仑凝想最高峰,王母来乘五色龙。歌听紫鸾犹缥缈,语来青鸟许从容。
  风回水落三清月,漏苦霜传五夜钟。树影悠悠花悄悄,若闻箫管是行踪。
  《汉武帝于宫中宴西王母》:
  鳌岫云低太一坛,武皇斋洁不胜欢。长生碧字期亲署,延寿丹泉许细看。
  剑佩有声宫树静,星河无影禁花寒。秋风袅袅月朗朗,玉女清歌一夜阑。
  这里的西王母佩剑,乘着“五色龙”,由“紫鸾”、“青鸟”相伴下凡,和汉武帝欢饮与皇宫。较之《汉武帝内传》中西王母的神女形象,在曹唐的诗里,西王母被世俗化,变成了多情少女,与汉武帝“清歌一夜阑”,为了与其成为神仙眷侣,王母亲署长生碧字,赠予延寿仙丹,其中蕴含的脉脉深情不言而喻。
  曹唐的大游仙诗有关刘晨、阮肇游天台山遇仙女的诗总共有五篇,按照时间和空间的推移,基本上完整地演绎了这则著名的仙话故事。从刘、阮游天台山,“不知此地归何处,须就桃源问主人。”遇见仙子,“愿得花间有人出,免令仙犬吠刘郎。”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云液每归须强饮,玉书无事莫频开。”到仙女送别他们,“惆怅溪头从此别,碧山明月闭苍苔。”虽然仙女对两人朝思暮想,魂牵梦绕,“晓露风灯易零落,此生无处访刘郎”,只恨人神相隔,天各一方,无缘相见。待到刘、阮再到天台,已不复见诸仙子,《刘阮再到天台不复见仙子》:
  再到天台访玉真,青苔白石已成尘。笙歌寂寞闲深洞,云鹤萧条绝旧邻。
  草树总非前度色,烟霞不似往年春。桃花流水依然在,不见当时劝酒人。
  相比较《搜神记》中所载,曹唐在诗中加入了神女怀念刘、阮,及两人重回天台、佳人不在的情节。桃花犹在,人面无寻,读至此处,不禁使人黯然伤神。可以看出,在那一层薄薄的神仙面纱之下,隐藏的还是男女之间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此外,大游仙诗中的《紫河张休真》、《王远宴麻姑蔡经宅》虽写仙宴,实际上却是人间欢情;至于《玉女杜兰香下嫁于张硕》、《张硕重寄杜兰香》和《织女怀牵牛》等作都是写仙女与凡人相爱的传说,但和以往的游仙诗相比,曹唐借仙话入诗,名曰游仙,实乃说爱谈情。
  谈到曹唐的游仙诗,前人往往习惯性地将其与郭璞的游仙诗相提并论,却甚少关注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从两者产生的社会背景来看,郭璞生于西晋盛世,长于八王乱世,卒于东晋“中兴”之初。西晋太康之后,八王乱起,中原沦丧,门阀政治痼症造成国家战乱衰弱,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敏感的作家们在战乱中最容易感受到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卜、祸福的无常,以及个人的无能无力,从而形成文学的悲剧性基调。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创作很自然地形成一些共同的主题,就是生死、游仙、隐逸等。于是以虚妄为希望,赋悲哀以幻象,郭璞的《游仙诗》应运而出。钟嵘《诗品》指出:“《游仙》之作,词多慷慨,乖远玄宗”,这是很确切的评价。他的游仙诗是其仕途偃蹇、壮志难酬的精神寄托,是抒发其苦闷情怀的一种特殊方式。曹唐的游仙诗产生的背景是不一样的。唐朝统治者以老子李耳为同宗,把道教作为国教大力提倡,不仅民间普通百姓深受影响,连皇宫中也建有道观,便于王公贵族甚至贵妃公主学道求仙。但是,这些人身在道观,心在凡间,她们的离愁别绪、悲欢离合和普通人无异。曹唐作为道士,对这种情况是深有体会的。如果说郭璞游仙诗是借游仙写失意之悲,发内心苦闷,那么曹唐的游仙诗则是借游仙写世俗男女之爱情,其情深意厚,含蓄蕴藉,乃是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抒情诗。
  
  二
  
  在晚唐诗坛上,曹唐的游仙诗独树一帜,《唐才子传》载曹唐诗“大播于时”,“曹公诗,在唐、宋时尝显矣”。后人创作游仙诗必以其作为范本。清人厉鹗在《前后游仙诗百首自序》中说:“效颦郭璞,学步曹唐,前后所为,数凡三百首”。从中可以看出,曹唐诗歌特别是游仙诗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曹唐游仙诗的文学价值突出表现在其浪漫主义的艺术追求方面,而想象奇特、仙气十足,则是其诗浪漫主义的主要特色。清人朱乾《乐府正义》卷十二将游仙诗分为两类,其中一类出于屈原之《远游》,曹唐游仙诗构思新奇,想像奇特,“构成了鲜明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明显是从屈原作品中汲取营养,而且也是对李白、李贺作品艺术风格的直接继承”。② (P174)如《仙子洞中有怀刘阮》:
  不将清瑟理霓裳,尘梦那知鹤梦长。洞里有天春寂寂,人间无路月茫茫。
  玉沙瑶草连溪碧,流水桃花满涧香。晓露风灯易零落,此生无处访刘郎。
  此诗中“清瑟”、“鹤梦”、“玉沙瑶草”、“流水桃花”、“晓露风灯”等清冷的物象,“桃花”有意、“流水”无情,“晓露”易干、“风灯”易灭,充分表达了仙女对刘、阮两人的爱恋之情,和人神相隔两茫茫的惆怅。
  再看《织女怀牵牛》:
  北斗佳人双泪流,眼穿肠断为牵牛。封题锦字凝新恨,抛掷金梭织旧愁。
  桂树三春烟漠漠,银河一带水悠悠。欲将心向仙郎说,借问榆花早晚秋。
  此诗出自牛郎织女传说,作者借鉴前人之作,却又不乏新意。“诗中‘凝新恨’、‘织旧仇’,极言相思之深切;‘烟漠漠’、‘水悠悠’,极写距离之遥远。”③(P88)
  其次,由于中兴无望,抱负落空,身世沉沦,使晚唐诗人情怀压抑,悲凉空漠之感常常触绪即来。这种抑郁悲凉,使得怀古咏史题材在晚唐诗歌中表现得十分突出,但这种怀古咏史更多的是悼古伤今。同时出现了以贾岛、姚合为首的苦吟诗派,风格幽冷奇峭,但往往诗境狭窄,有句无篇。曹唐游仙诗借仙话写人情,实质上继承了中唐开始上升的爱情题材,更注重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和李商隐的爱情诗有异曲同工之妙。曹唐诗多是七律和七绝,对仗工稳,音调铿锵。如“碧沙洞里乾坤别,红树枝边日月长”(《刘阮洞中遇仙子》)、“烟霞不省生前事,水木空疑梦后身”(《刘晨阮肇游天台》)、“来经玉树三山远,去隔银河一水长”(《玉女杜兰香下嫁于张硕》)等句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曹唐讲究诗歌的音律美和形式美,为晚唐近体诗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再次,曹唐游仙诗辞采华丽,意象繁复,前人评论曹唐的诗歌有楚辞遗风,是颇有见地的;另一方面其诗歌借鉴文学遗产,漫衍成今,用典灵活而贴切,意境幽深而鲜明,往往能别开生面。如《玉女杜兰香下嫁于张硕》中“天上人间两渺茫,不知谁识杜兰香”,与李玉溪的“武皇内传分明在,莫道人间总不知”,一个“分明在”,一个“两渺茫”,一样灵心,两般妙笔。在晚唐除了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等人之外,这种风格的诗人也是不多见的。
  曹唐在晚唐及宋期间颇有诗名,在当时诗坛有较高的地位。但是其出身低微,史书无传,因此当代编纂的文学史著作也鲜有记载。曹唐作品数量现存不多,《全唐诗》仅存两卷,共一百五十五首,但是却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和文学价值。作为一名从祖国南疆进入主流诗坛,并且取得较高艺术成就的诗人,是很值得我们继续关注和深入探究的。
  
  注释:
  ①李乃龙.唐代游仙诗的若干特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1998,(9).
  ②赵洪奎.曹唐诗歌简论[J].学术论坛,2005,(4).
  ③陈继明.曹唐诗歌略论[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6,(4).
   (辛 鑫,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21563.htm